China Today

廖增保:油画记忆中的老北京

72岁的廖增保出生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的一­条胡同里,对他来说,北京城的变迁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仅仅是他最平凡生活­的记忆。

- 文|本刊记者陈君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美丽园社­区中心广 场举办了一场名为“北京 胡同 记忆”的油 画展。画展展出的几十幅油画,内容从胡同变 迁到北京庙会,再到故宫午门,都反映了北京 在一个特定年代的历史­风貌。尽管和专业画 展比起来,条件略显简陋,但是仍然吸引了大 批观众前来观展。 在会场上,一位中气十足的老者向­观众 介绍每一幅画作的时代­背景和老北京生活的 变迁。这位老人就是创作者廖­增保—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在北京生活了70多年­的“老北 京”。廖增保可以说是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见 证人,特别是北京的胡同,在廖增保心中留下 了深刻的记忆。正是因为这份情结,作为今日 中国杂志社原美术编辑­的廖增保,在退休之 后开始提起画笔将亲身­经历和见闻通过油画 的形式展现出来。

重现北京过去的“记忆”

72岁的廖增保出生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 的一条胡同里,对他来说,北京城的变迁不 是什么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是他最平凡生活 的记忆。 无论是胡同的变迁,还是本真的庙会, 廖增保都用他的画笔予­以重现。画展上,《京 城庙会》、《上山下乡》、《露天电影》、《凿

冰》、《冬储大白菜》等作品真实地再 现了老北京的胡同生活。 8 0岁的刘奶奶在作品《蒋养房胡 同》前驻足许久,这幅画勾起了她遥 远的回忆。当时蒋养房胡同(现为新 街口东街)就像画上所展示的一样。 刘奶奶经常从胡同走过,在胡同里的 理发店理过发。有一次骨折,还是从 那里去的积水潭医院。“现在这些门 店好多都不在了,没了就是没了。”刘 奶奶感慨地说。 组画《石碑胡同变迁》是廖增保 所看重的力作。“它由18幅油画组成。 石碑胡同原来位于六部­口,今天已经找 不到了。那时的石碑胡同1/3是四合院, 其他则是老百姓住的大­杂院。主观上 我不愿意画大宅门,因为里面住的都是 达官显贵或者富贾豪商,而我更愿意画 老百姓的生活。”

记录北京的发展和变迁

廖增保的画作还原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各个历史时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

冬天储存大白菜和集体­观看露天电影, 到后来因城市发展的需­要,新规划的小 区拔地而起,原本在胡同里的人的生­活 方式被完全改变。廖增保说:“那个时 候机关学校都要去郊区­抢收大白菜,我 在中学的时候就参加过。以前北京的冬 天很冷,冷到可以把地都冻裂了。但是, 我后来的画里基本没有­画过冬天,因为 现在的北京暖和多了,这说明什么?全 球变暖啊!” 廖增保一直认为,胡同是北京独有 的风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都蕴­藏其 中。为此,心思缜密的廖增保会在­画作 旁给配上作品背景介绍­和充满视觉冲 击的今昔对比照片。“如果能让观众从 这些画作中了解北京的­历史和现在,就 实现了我的愿望。”

从画中看懂北京

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在展 出期间,廖增保每天早出晚归,在现场 介绍每幅画的相关轶事。只要有观众提 出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 有时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只要 能激发起大家对老北京­历史和文化的 兴趣,累点也值。”廖增保说。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幅《忆 京城庙会盛景》大型长卷。据廖增保 介绍,这是以护国寺庙会为背­景,再 现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护国寺庙会 盛景,从耍中幡、顶坛子、拿大顶到卤 煮火烧、炸丸子,传统庙会中的景象都 被画在了这幅长卷之中。廖增保表示, “把这些画拿出来展览,是希望观众 能从中看到并且看懂过­去和现在的北 京是什么样子。” 在美丽园社区党委书记­贾玉梅看 来,举办这样的画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美丽园社区是个年轻的­社区,社 区居民中有老北京人也­有新北京人,通 过这样的画展,能够让新北京人进一 步了解北京的居民生活­和城市变迁,从 而更加热爱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新老北京人在看画展时­能增加 交流,这将有助于构建与邻为­善的和谐 宜居社区。”而廖增保也希望能有更­多 的朋友,特别是外国朋友,能够从他的 画中看到并且看懂北京­的过去和现在, 进而增加对北京的了解。“如果有博物 馆或者机构愿意收藏作­品,我会无偿捐 出。”廖增保说。

廖增保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们,特别是外国朋友们,能够从他的画中看到并­且看懂北京的过去和现­在,进而增加对北京的了解。

从中不难看出,丁文广堪称一位在学 者、公益和咨询三界的跨学­科专家。他个 头不高,一身休闲装,眉宇间透着几份谦 和与睿智,笑起来富有亲和力。 谈及伊山伊水为何会引­起诸多关 注,丁文广打开话匣子说,这缘于一份 《建议》。祁连山作为中国西部天­然的生 态屏障,其生态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各界 广泛关注。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后,甘肃省委 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政 治责任全面做好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方 案》、《关于持续做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整改和监督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伊山伊水意识到,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 迫在眉睫,不能袖手旁观。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政府听到 来自社会智库的声音。”丁文广说。“因 为我和我的同事张宇等­人长期关注和研 究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不仅打下了较 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 实践经验。于是,我们直接给时任甘肃 省长的林铎写信,提交了《关于构建祁 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型管理机制的 建议》,提出了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执 法体制和多元一体监督­机制等七条建 议。他看到这份《建议》后给予了高度 肯定,同时批示给省政府相关­领导和发 改、环保、林业、编办、政研室等部门研 究吸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一­步完善 了政府工作方案。习总书记指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伊山伊水要把水 变绿、山变青作为孜孜追求的­事业和义 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说话间,丁文广的 眼神流露出坚定与执着。

打造有影响力的社会智­库

当下,因应科学决策和开启思­想市 场的需要,中国社会智库异军突起。 而在中国的“智库热”兴起之前, 伊山伊水就将社会智库­作为机构的重 点领域之一,它将社区综合发展、公共 政策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专注于为 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区发展 提供成功案例、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力 佐证,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 智库组织。2015年11月,伊山伊水被全 国社科联评为“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 智库先进单位”。 丁文广因具备丰富的国­际发展项 目管理经验、理论和策略积累,这些年 在所承担的咨询服务、能力建设和战 略规划工作中,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 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丁文广是国家民委项目­办公室和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邀­请的“UNDP中 国文化与发展伙伴关系­项目”专家,承 担了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的监 测评估工作,是世界银行聘请的“世行 自然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独 立评估专家及亚洲开发­银行聘请的社 会发展专家……他带领团队在“联村联 户”扶贫行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甘 肃省实施的“联村联户”扶贫项目提供 了有益借鉴。丁文广向甘肃省人大提­交 的研究报告《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的报 告》和《关于建议充分吸收妇女­参与公 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报告》,得到甘肃省 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批示,并得 到联合国妇女署的高度­肯定。他的研究 成果“高铁建设项目对草原生­态系统的 影响评估”被《中国经济周刊》深度报 道,该报道先后被国内有影­响力的60余 家媒体转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 被甘肃省《舆情信息》和《舆情参阅》上 报,得到时任甘肃省长刘伟­平、常务副 省长刘永富的批示。工程建设单位在得 到省长批示后,积极整改,投资数亿元 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把根扎在农村贫困地区

借助产业项目推进“社区发展”是 伊山伊水又一主战场,为中国西部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做出了很大

丁文广因具备丰富的国­际发展项目管理经验、理论和策略积累,这些年在所承担的咨询­服务、能力建设和战略规划工­作中,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地区的扶贫项目,用于实施道路、村卫 生所和饮水工程等项目,使4 0 0 0多户 贫困户、2万多人受益,为甘肃的扶贫项 目注入了活力。 由于甘肃贫困地区的农­民文盲率 高,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为了 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伊山伊水在 实施社区发展项目的同­时,还强化了对 农民的培训,将农村社区能力建设作­为 “社区发展”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内 容之一。为此,伊山伊水项目团队通过 演小品、竞赛、发小奖品等灵活多样的 参与式培训,先后在甘肃的靖远县、民 勤县、安定区和崆峒区、岷县等项目区 对6.5万多位农民进行田间­地头式的科 普培训,使农民掌握了科技提高­生产力 的技能,也使许多青年农民掌握­了通过 手机短信、“农信通”、微信等服务平台 了解最新科技知识的技­能。

“母牛滚动”扶贫新模式

伊山伊水在助力“社区发展”过程 中开创了一种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 极具推广价值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 “母牛滚动发展模式”。 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他们借 鉴了国际发展机构参与­性发展理念, 即由老百姓自己选择项­目、制定项目管 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 他们将受益户分为2- 3批,首先向最贫 困的项目户优先免费提­供基础母牛, 待这批基础母牛产下牛­犊后,无偿将其 “滚动”给下一批项目户,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一头基础母牛可以使2- 3户 农户受益,资金效益倍增。另外,滚动 发展的整个过程都由农­户监督,项目受 益户的先后顺序也由农­户选举产生。 这种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既减少了农 户之间的矛盾,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发展。他们还专门为项目“搭配”了生 态恢复计划,要求每个农户配套种植 至少2亩薪炭林和2亩­苜蓿,使一头基 础母牛让3户贫困户受­益,而且还能带 来至少12亩的生态改­善。并且,项目实 施过程中伊山伊水对中­华民族传统的 “助人互助”理念的倡导,打破了近年 来一些农户形成的“等、靠、要”思想, 而这些落后思想曾是造­成这些地区长 期贫困的重要原因。 “母牛滚动发展模式”在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成功。2014年,丁文广受国 家环保部和国务院扶贫­办邀请,赴北 京参加研讨会,专门讲解了这一成功经 验。如今,他们的社区发展项目探­索与 创新还在继续。“我们又在这些地区成 功地探索出可示范可推­广的小额贷款 扶贫模式。”丁文广说。 10年来,在推进“社区发展”的进 程中,伊山伊水坚持将环保理­念融入 扶贫项目,专门为项目“搭配”了生态 恢复计划,还将自身一项获得了国­家发 明专利的国标沼气池改­进提升技术无 偿提供给项目户使用,不仅提高了产气 率、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能够在 冬季低温条件下正常产­气。这项专利 技术后来还被科技部收­录于《南南合 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用技­术手册》,并通 过墨西哥坎昆及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 气候大会推广到发展中­国家,为中国赢 得了声誉。 他们还为项目户无偿资­助太阳能 灶、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炉­等清洁能 源设施,以“卑微”的行动促进气候变 化应对的中国行动。

众人划桨开大船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公 益发展机构的管理理念­和能力相对滞 后。作为该地区社会公益组­织“领头 雁”,近年来伊山伊水通过公­益平台的 搭建、机制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工 作,为这里区域性公益的发­展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 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核算,甘 肃全省大约有12 0 0万贫困人口,几乎 占总人口的一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 使得公益事业在这里形­成了良好的发 展氛围。目前甘肃全省已有正式­注册 的社会组织约2 . 3万家,包括官办的社 会组织,但真正有活力的社会组­织不 到20 0家。2013年岷县地震后,甘肃公 益机构得以迅猛发展,其中一个标志性 “事件”就是“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 崛起。伊山伊水正是这个联盟­的主要 发起者、领导者之一。 “甘肃公益救灾联盟源于‘壹基 金’支持属地灾害响应的实­践与探 索。”伊山伊水总干事虎孝君­介绍。他 2012年加入伊山伊­水负责公益发展项 目的实施和管理,同年发起成立“甘肃 公益救灾联盟”并担任协调人。他说, 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是大灾有人管, 小灾无人问,但小灾对一个家庭的影 响却可能很大,“于是我们在2012年­开 始了甘肃救灾公益网络­联盟的搭建。” 随后,他们逐渐完善了联盟的­章程、备 灾机制、规划、治理体系等。为了满足 联盟成员单位的多元化­发展,即除了救 灾,还开展环保、教育等公益事业,后 来又将联盟改成了“甘肃公益网络联 盟”。时至今日,该联盟已有8 7家合作 伙伴,辐射甘肃全省13个市(州)。自

自2 0 0 8年以来,伊山伊水先后获 得甘肃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教育 部及国际机构颁发的2­3个奖项。2 016 年,被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网评估为 “全国千家公益组织慈善­透明排名第6 位,全国环保领域NG O排名第1位,甘 肃公益组织慈善透明排­名第1位”。理 事长丁文广本人,也获得了“第五届全 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甘肃省十大慈 善之星”、“2 015感动甘肃·十大陇人 骄子”、“第四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等 20多项荣誉。 除了民政部、财政部和甘肃省民 政厅等政府部门之外,世界银行、亚洲 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 境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嘉道理慈善 基金会(香港)、施永青基金(香港)、 德国米苏尔基金会、国际救助儿童会、 深圳壹基金、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 家环保基金会)等都是伊山伊水一路 同行的亲密伙伴。 丁文广和伊山伊水的事­迹先后被 《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日报、中央电 视台、《科学中国人》、德国明镜周刊、 《中国扶贫》、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 上百家媒体多次深度采­访和报道。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成绩得来 并不容易。这些年伊山伊水的员工­对 “5 +2 ”、“白+黑”的工作节奏早已经 习以为常。有一次冒雨做灾情评估,丁 文广因连续几天早出晚­归,连鞋底都 走断了。而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2002 年因为在一个贫困乡村­做扶贫工作,未 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做公益是一件 非常专业的事情,以救灾为例,我们必 须在工作中展现文化包­容性和性别意 识,为少数民族灾民提供他­们特定的 食品,例如穆斯林的清真食品­和藏族的 特殊食品、为妇女提供卫生用品,做到 科学救灾;救援团队需统一指挥,做到 有序救灾;救灾过程中还需注重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想做好工作就 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必须具备锲而不 舍的精神。”丁文广说。 也许“数据伊山伊水”可以清晰 地勾勒出她的发展历程:2 0 0 8年1月 创建,专职人员由1人发展到­现在的15 人,兼职智库研究专家5 3人,志愿者 10 0 0余人,与国内外20多个发展­机构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迄今已实施国 内外发展机构资助的项­目30 0多个,项 目资金超过了一亿元……丁文广坦言, 他们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困 惑、有迷茫,甚至有过彷徨,但最终他 们选择了坚持,这是因为坚信NG O发 展起来了,社会将更加和谐。 “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你有梦想, 坚持自己的努力、人生信念和奋斗目标, 你就是正在影响世界的­人,也必将成为 世界因你而不同的人。”丁文广说。为 此,他们愿做一群逐梦公益­的人。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交通 的枢纽,也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 之地。伊山伊水如今也在展开­相关研 究,希望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 让更多人受益。“我们的清洁能源、旱作 农业等技术,救灾平台搭建、公益组织 培育等经验,政策和技术咨询、项目评 估等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均具有交流和推­广的价值。”丁 文广说。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交通的枢纽,也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伊山伊水如今也在展开­相关研究,希望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让更多人受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