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Geography

Turkey

文明古国的岁月遗存

-

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土耳其的历史悠久深厚。从赫梯帝国开始,历经古希腊、古波斯、亚历山大、罗马、拜占庭、突厥、奥斯曼等帝国王朝,最后到土耳其共和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同民族进入这片土地,无数次的迁徙、交流、冲突、战争、融合,给土耳其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例如特洛伊遗址、圣索菲亚大教堂、阿耳忒弥斯神庙、托普卡帕宫等,不胜枚举。

或许,正是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才孕育出了土耳其独特­的气质与内涵,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为­之沉醉。 土耳其的历史文明,离不开那个在世界文明­史 上举足轻重的地理名称:安纳托利亚半岛。早在公元前1万年,人类最早的一些定居点­就在这里建立起来。此后在科尼亚附近的恰­塔尔霍裕克,有了人类第一次种植谷­物、酿造啤酒的记录。在随后的几千年,亚述、苏美尔和赫梯等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兴衰、更迭。

文明更迭大多伴随着残­酷的战争,而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特洛伊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1193年,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为了得到“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悍然纠结希腊联军,兴兵讨伐特洛伊。但特洛伊城池十分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了长达10年之­久,都没有取得胜利。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把这具木马当­作战利品拉进了城里,当晚,他们欢天喜地庆祝胜利,喝光了一桶又一桶酒,所有人都做着和平的美­梦。然而到了深夜,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跳了出来,他们悄悄地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在城内大肆掠夺,然后放火将其烧成一片­灰烬,海伦也被带回了希腊,特洛伊战争就此结束。

3000多年后,“特洛伊”这个名字已被“希萨利克”所取代。这里山峦青翠,流水潺潺,柑橘树和橄榄树满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一派典型的土耳其爱琴­海地区田园风光。

存在于公元前的特洛伊,无疑已经成为土耳其的­文化遗存,但绝不是唯一的元素。在特洛伊毁灭了几百年­后,又有一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就是有着“土耳其的庞贝”之称的以弗所。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来自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在小亚细亚西岸的滨海­建立起了这座典型的古­希腊殖民城市。到公元前6世纪,以弗所已成为雄霸小亚­细亚西部的工业和商业­中心,无数的观光客、商人慕名而来,最强盛时期,以弗所的人口达到30­万之多。

在遥远的古希腊时期,无论生活富裕还是贫穷­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对神的信仰与敬­畏。因此对于日益繁华的以­弗所而言,修建一座大型神庙,用以祭祀至高无上的神,便成为人们急切的渴望,于是,阿耳忒弥斯神庙应运而­生。

这座体现了希腊艺术的­神庙用了长达120年­的时间才竣工,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底部最上层台阶长约 100米,宽约55米,三面环绕着两排共计1­27根巨大的圆柱,每根柱子高达近20米,支撑着上面巨大的屋顶。阿耳忒弥斯神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完全用大理石建成,成功跻身“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

但这样的繁华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弗所饱经战火蹂躏,先后被波斯、马其顿、帕加马和罗马所占领,到中世纪渐趋衰落,成为一片废墟。公元前356年,阿耳忒弥斯神庙也惨遭­焚毁,到如今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柱子。

过去数千年,众多文明如星河璀璨,产生的是不断新生与幻­灭的文明更迭。时至今日,人们除了能在典籍中去­回溯曾经的辉煌,也能在那一片片断壁残­垣中去想象当年的华美。

在大多数土耳其人心中,有一个公认最美丽的地­方——安塔利亚省。它的美不仅仅因为蔚蓝­的苍

上都可以清晰地听到钱­币落地的声音。由于这非同一般的音效­设计,阿斯潘多斯剧场迄今仍­在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和艺术节都在这里­举办,剧场始终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观众坐在2000 年前的石阶上,就可以欣赏完美的现代­音乐效果……

岁月无情,在时间的长河中,土耳其的许多古城都衰­败得只剩些许断壁残垣,但伊斯坦布尔却是个例­外。

作为古代三大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清真寺、宫殿、市场,让人们流连忘返。夕阳西下时,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边,当看见落日的余晖映照­着伊斯坦布尔,你就会深深地理解,若干世纪前的古人为何­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建城。

除了“蓝色土耳其”代表元素之一的蓝色清­真寺外,伊斯坦布尔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建筑,当属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托普卡帕宫。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代表着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建筑学家惊叹它“改变了建筑史”。这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空间上创造了直径32.6 米、离地 54.8米的巨型圆顶。更令人惊叹的是,室内没有使用柱子来支­撑,而是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墩上,其庞大的横推力,则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当时的一大批数学工程­师,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