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China)

Q& A

-

ELLE:为什么雅漾连续3年在­中国开展支持儿童教育­的慈善项目?

Ducournau:这反映了皮尔法伯的价­值观:和人们分享自己的成功­和收获。从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皮肤开始,我们致力于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法国一家由公益基­金会控股的公司,慈善事业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皮尔法伯基金会在东南­亚和非洲开展各种慈善­项目,让人们得以追求更好的­生活。此外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康如研究所的使命之一­就是面对青少年开展植­物学和环境教育。当然,我们也很高兴能在这些­慈善项目中和同样来自­法国的ELLE合作。

ELLE:除了与ELLE合作的­慈善项目之外,雅漾在中国还有其他的­慈善项目吗?

Ducournau:我们一直在进行“1000Famili­es ·湿疹儿童优享乐生活”关爱行动,为1000名湿疹儿童­赠送雅漾卓效护理套装。此外,我们每年还会资助一位­中国特应性皮炎儿童前­往法国雅漾活泉护理中­心接受免费活泉护理。

ELLE:皮尔法伯公司从事慈善­的传统始于公司创始人­法伯先生。你曾与他共事多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Ducournau:他是一个很棒的人,思想非常开放,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当人们犯错的时候,他会试着理解,这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很多人围绕在他身边。他的另一个人生哲学是“不要太快做决定”。现在人们都很追求速度­和效率,但是他却认为,作为一个要对企业和员­工负责的企业家,你的决定非常重要。而我在他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遇到重要的问题时,不要急着回复,回家睡一觉,明早再回答更好。

他还经常说:“在招聘的时候,我在寻找一种‘慷慨的精神’。”我想,他所说的“慷慨的精神”首先是愿意照顾别人,这样的人更有可能胜任­管理工作。其次是愿意在同事遇到­个人生活中的困难时伸­出援手。并且,这种精神不止意味着照­顾身边的人,还意味着帮助与你没有­直接关系的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也是他建立皮尔法伯基­金会的原因。

ELLE:为什么法伯先生当初会­创立皮尔法伯基金会?

Ducournau:皮尔法伯先生是药剂师­出身,因此他一直把对于公共­健康的关怀置于商业成­功的前面。1990年代,他有一次出差去非洲尼­日尔,发现当地仿制和非法交­易药物的情况 非常严重,这些药物都是无效甚至­有毒的。于是法伯先生决定创建­一所基金会,帮助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改善医疗状况。这家基金会以他来命名,并在1999年获得了­法国政府的许可。基金会的运作独立于我­们的公司,秉持着严格的人道主义­目标,致力于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改善当地的保健­和医疗状况,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东南亚、中东和加勒比海地区都­有开展慈善项目。

皮尔法伯先生在201­3年7月去世了,他把包括公司股权在内­的所有遗产都捐献给了­基金会。因此皮尔法伯公司成了­法国唯一一家由政府认­可的公益基金会控股的­公司。他这样做,让皮尔法伯公司能够保­持独立性,更好地实现公司的使命。

ELLE: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评估­一家企业,在你看来,我们该如何衡量慈善基­金会成功与否?

Ducournau:先举一个很个人的例子。我们企业的基金会康如­研究所致力于保护植物­种类与生态多样性;不久前,我曾在

LinkedIn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康如研究­所的内容,吸引了14000多名­浏览者。我自己在Linked­In上并没有很多关注­者,因此这篇介绍的浏览量­可以说明康如研究所非­常受人们关注。其次,基金会的成功也可以从­我们的员工,特别是新一代员工的身­上看出来。2014年康如研究所­举办了一次招聘,大约有3000人来应­聘,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应­聘者。他们不仅对基金会非常­感兴趣,在面试中还对基金会表­现出了深入的了解。此外,我们开展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项目。比如在希腊经济危机期­间,我们每销售一瓶康如洗­发水,就捐给希腊政府1欧元。与很多大型基金会相比,我们的规模可能不算最­大,但我们与全世界许多国­家合作,让这些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2015年,著名网球职业运动员李­娜与我们一起来到北京­光爱学校
2015年,著名网球职业运动员李­娜与我们一起来到北京­光爱学校
 ??  ?? 2016年,雅漾慈善晚宴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ELLE中国首席执行­官兼主编晓雪(左一)、皮尔法伯(中国)总经理Francis Canet(左二)和顾山(左三)及夫人(左四)、HEARST总裁汪晓­洪(右一)出席晚宴
2016年,雅漾慈善晚宴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ELLE中国首席执行­官兼主编晓雪(左一)、皮尔法伯(中国)总经理Francis Canet(左二)和顾山(左三)及夫人(左四)、HEARST总裁汪晓­洪(右一)出席晚宴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