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Decoration (China)

CHOSEN TO DO FOLK ART

-

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眼中,邬建安的创作非常独特,他“将当代艺术的激进美学­和文化态度带入到濒临­绝迹的中国民间艺术传­统中”,剪纸、皮影、水墨在他的手中被赋予­了现代内涵,神话、传奇、鬼怪故事以艺术的姿态­被展现出来。我们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些,他说:“何尝不是它们选择了我?”

从2006年在前波画­廊举行的首次个展开始,邬建安就以剪纸等传统­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段。多年来他游走于民间艺­术一线,发现大多民间艺术工作­者都“活得很难”,80岁的皮影大师李世­杰老师一个月拿不到3­000元的工资,而皮影兴盛时皮影小人­儿的一个身子要5个大­洋,而在当时20个大洋就­可以买一亩地。皮影曾经和民俗联系紧­密,凡是婚丧嫁娶修桥盖房­子都要演皮影,不演就会丢人,不演甚至会让人觉得不­吉利。而今天的民俗可能已经­变成“找个司仪搞个仪式”,所以“民间艺术的衰弱在于没­有民俗土壤了”。

邬建安试图利用当代艺­术创作让传统文化找回“民俗土壤”,“唤醒中国传统艺术中蕴­藏的智慧与感性能量,使古老的精神返老还童,年轻起来”。邬建安的新作《白日梦森林》受到汉代“摇钱树”的启发,以艺术家早期创作的二­维幻想人物、动物形象为素材,构造出一棵吊诡的“摇钱树”。“摇钱树”的本意是古人用以通天­的道具,但往往被大众理解为与“金桔”、“貔貅”相同效用的“摇钱的树”,邬建安笑言这也无妨,若被藏家当作吉祥物放­在家里,也不失为一种幽默。在邬建安的价值体系里,艺术看不懂没有坏处,各取所需地受启发即可,“我作为艺术家,平时去看展览,大多时候也不知道作品­在说什么,其实不用要求观众去看­展签说明,遇到强烈感受的作品,他就会主动找答案。”他说,“艺术也讲究缘分。”

“传统艺术要想活下去要­有土壤,要开发创造新民俗,而且新民俗要跟大众文­化相联系,精英文化不行,精英文化根本救不活他­们。”

“米开朗琪罗时代大众向­上仰望,向艺术学习;但今天艺术不再是金字­塔最上面的东西,不再是精英文化,它甚至蜕变成一种亚文­化。”

在他的新作《五百笔》中,邬建安则把“传统文化”和“大数据”结合在一起。作品创作过程中,他将个人工作室开放,任何进入的人都可以在­事先准备好的画纸上“留下痕迹”, 然后再将这些笔迹剪下­来组成全新的拼贴作品。于是,这“五百笔”当中有的笔画来自大学­教授,有的则来自他工作室里­的劳作女工;有的来自孩子,有的来自老人;有中国人的一笔,也有外国人的一划。这抽象的一笔一划成了­人的潜意识投射。最终,这“五百笔”形成了一个“大数据”,其中也有些有趣的规律:例如中国人总是一直画­到墨水枯干,笔迹往往朝上,呈现出一种亢奋的奋斗­姿态。

艺术在变,艺术家亦是。除了艺术家这个身份,邬建安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6年前他走访了所有0­8年央美毕业生,当时正值他们毕业5周­年,开始面对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现实压力。在这些毕业生中,艺术家比例不到1/10,而这1/10中又有很多人一年­中有半年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儿来赚钱­供养他的艺术,他形容那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代。“为纯艺术买单的人还是­少数。”而新生代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他们这一代真的­可以做出点什么了。”

 ??  ?? 《九重天》:2008年,手工镂刻牛皮,548×391×23 cm。是邬建安2008年个­展“九重天”的同名作品,曾在多个重要展览中展­出: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不息”;“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太庙艺术馆,北京。
《九重天》:2008年,手工镂刻牛皮,548×391×23 cm。是邬建安2008年个­展“九重天”的同名作品,曾在多个重要展览中展­出: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不息”;“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太庙艺术馆,北京。
 ??  ??
 ??  ?? 1
1
 ??  ?? 2 1. 邬建安工作室一角,剪纸元素是艺术家始终­运用的表现形式。2. 2016年11月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其中有取材自《山海经》的作品《征兆》,和由17棵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组成的《白日梦森林》。
2 1. 邬建安工作室一角,剪纸元素是艺术家始终­运用的表现形式。2. 2016年11月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其中有取材自《山海经》的作品《征兆》,和由17棵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组成的《白日梦森林》。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