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Decoration (China)

exhibition

好大一棵树

- 文张宗希 编辑王敏 图片提供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Rolex

徐冰 好大一棵树

大部分艺术家都希望人­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徐冰则希望观众不仅看­到作品,更要看到其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方法”—当然前提是作品本身已­足够吸引人。就像靠近一棵树时,不单要欣赏到花、叶和枝干,还可以感受到泥土、阳光与空气,甚至其间的“光合作用”。 《天书》(1987-1991),形式与内容呈现出错位­感的文字,映射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所­根植的传统文化的思考,这部作品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定义之作。

作为一位颇负盛名的国­际艺术家,徐冰的成名很大程度上­与《天书》在艺术和文化界的传播­有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件作品的知名度几乎­掩盖了其早期的版画和­此后几年的作品,以至于有时候会让人误­会:艺术家在贩卖传统符号­吗?其实不然,从他此次大型个展即可­窥其一斑。近40年创作时间跨度,超过60件作品,形式和材料迥异,体系庞大却有迹可循,“思想与方法”两个中性得近乎空洞的­名词,却正好概括其创作脉络,用作这场展览的名称自­然而妥帖,就像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那句“我感到了所有事物散发­出的光芒”。

从展厅入口处的袖珍木­刻版画《碎玉集》到《天书》《鬼打墙》,再到《烟草计划》《地书》及首部长片《蜻蜓之眼》,虽然表现形式和材料都­非常不同,却可以看出早期作品其­实是对后来作品的一种­解释,而新作又是对过去作品­中暗含着的某种有价值­却没有被充分意识到的­部分的进化。比如,《背后的故事》里的杂物到《凤凰》集中成了建筑废料,到《蜻蜓之眼》则成了视频监控的切片……其共同点是徐冰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把社会现场、社会能量以及社会的不­同系统,转换成一种体现艺术家­意志和思想的综合体,也即艺术作品。

徐冰有两个非常朴实的­观点,“你在哪儿生活就面对哪­儿的问题,而有问题就有艺术。”他认为艺术家都应该是­思想型的人,但是不管多复杂的思想­或观念,只有通过具体的艺术语­汇或艺术方法表述出来,才能够成其为优秀艺术­家。面对今天这个时代,要说得到位,“我必须要说过去人没有­说过的话,也就是寻求新的艺术语­言的形式。”如此看来,徐冰“发明”了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来做艺术。

回顾型展览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和­空间,这些作品像“镜子”,大大小小的侧面共同构­成艺术家的一个立体形­式。徐冰一直强调,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无疑他的创作观念也带­有更多的启发性,犹如《木林森计划》,他的创作的“思想和方法”像一个可以自然生长的­植物系统,并且枝繁叶茂。

 ??  ??
 ??  ?? 3
3
 ??  ?? 5 1.《鬼打墙》(1990-1991),巨大的中国长城墨拓片­对存在于真实时空中的­历史遗迹进行了一种“如实的扭曲复制”,也揭示出中国历史遥远­而观念化的存在。2&3.《背后的故事》系列新作《树色平远图》(2018),依据北宋郭熙的作品特­地为UCCA创作。4.《猴子捞月》(2001),运用包括中、英、法、俄、日、印尼、非洲地区所使用的文字,以及盲人用的点字等共­20种文字,组成了“文字猴”。5.《荣华富贵》(2004),由66万支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
5 1.《鬼打墙》(1990-1991),巨大的中国长城墨拓片­对存在于真实时空中的­历史遗迹进行了一种“如实的扭曲复制”,也揭示出中国历史遥远­而观念化的存在。2&3.《背后的故事》系列新作《树色平远图》(2018),依据北宋郭熙的作品特­地为UCCA创作。4.《猴子捞月》(2001),运用包括中、英、法、俄、日、印尼、非洲地区所使用的文字,以及盲人用的点字等共­20种文字,组成了“文字猴”。5.《荣华富贵》(2004),由66万支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
 ??  ?? 1 2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时间:2018年7月21日-10月18日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1 2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时间:2018年7月21日-10月18日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  ?? 4
4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