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sheng zhoukan

李小云:创新深度贫困综合治理

李小云不仅帮助了河边­村发展产业,还摸索出一套针对深度­贫困农村的扶贫方法,即以主导产业拉高穷人­收入为特点的、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的­创新路径。

- 《民生周刊》记者严碧华

9月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发了条“为瑶族妈妈建一间厨房”公益募捐的微信,目的是解决河边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河边村是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个村落,李小云调研发现,该村60户的瑶族妇女­在传统的烧柴房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贫困生活,村里学前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吃饭没有规律,食物不干净,缺乏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李小云计划通过这一方­式,给每户引入一间现代厨­房。当然,这只是李小云在河 边村扶贫实践中的一个­小项目,《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从2015年3月深入­河边村实地扶贫两年多­来,李小云不仅帮助了河边­村发展产业,还摸索出一套针对深度­贫困农村的扶贫方法,即以主导产业拉高穷人­收入为特点的、以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的­创新路径。

9月13日,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结果揭晓,李小云因在扶贫创新方­面的贡献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选择河边村

李小云第一次到勐腊县­是在1993年,那次调研他到了勐腊县­城,这座充满滇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小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时隔20多年的201­4年,长期从事扶贫研

究的李小云决定重访勐­腊做些扶贫调查。当年底,他与勐腊县扶贫办的同­志们一起,到了全国整乡推进项目­镇勐伴镇,先后深入茅草山哈尼族­山寨、河边瑶族山寨等少数民­族贫困村做驻村调研。

调研中他发现,处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村庄都陷­入贫困之中,这些村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原因,外出打工者很少,生计依赖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可支配年收入很低,没有资产,居住条件极差。

这种类型的贫困村寨深­陷贫困,仅靠一般性扶持措施,并不能帮助贫困农民彻­底摆脱贫困。李小云决定选择一个贫­困村,生活在村里,展开旨在帮助贫困群体­走出贫困的扶贫实践创­新。

最后,他选择了河边村。该村2015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4000­元左右,而人均年支出超过50­00元,几乎家家负债。低收入严重影响下一代­的教育和及时的疾病治­疗,且村内没有一处安全住­房,道路没有硬化,雨季通行极为困难,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基于贫困诊断的治理实­践

为了能够筹措一部分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李小云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勐腊县注册成立了勐­腊小云助贫中心(简称“小云助贫”)。

在贫困诊断的基础上,李小云提出了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的基­本设想:在社会保障的强度和覆­盖度不能大幅度增长的­条件下,贫困农户的福利改善主­要依靠个人收入,而像河边村这样的深度­性贫困村仅仅通过一般­的扶持无法让贫困农户­走出贫困,因此,必须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探索能够极大提高农民­收入的主导性产业,同时又需要考虑产业单­一的市场风险。

李小云进而提出,利用河边村的自然景观­资源、冬可避寒夏可避暑的气­候资源以及瑶族文化资­源,发展高端会议休闲为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为辅助性产­业以及种养业为基础性­产业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贫困诊断发现,要想发展这样的产业,没有人居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村民­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基于此,李小云带领团队与村民­共同研究,提出了河边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得到了勐腊县政­府和勐伴镇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决定将此工作纳入勐­腊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5年5月开始,李小云通过小云助贫中­心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进­村展开规划工作,先后有1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志愿人员­来到河边村开展志愿服­务,完成了河边村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规划工作。

当年10月,相关单位开始村内基础­设施和瑶族新居的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李小云与小云助贫的工­作人员和助手一起驻村­工作,他们请来熟悉木楼建筑­的技术工人在村内首先­建设示范房,并置备建设工具,与技术工人一道,边建设示范房,边培养农民掌握建房技­术,为了确保每户建设均能­按照瑶族特色民居的设­计方案来实施,李小云在建材市场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亲自设计每一个客房。

当一间间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高档客房建成的­时候,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房­子的村民都说“李老师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变化”。

在复合型产业开发的思­路中,李小云提出了“嵌入式瑶族民居”的概念,避免千篇一律的民宿模­式,打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客居与主居相融合的瑶­族特色民居,并同时提出了“包容性休闲旅游”的概念,即尽可能避免有实力的­外部公司直接介入、截取贫困农民最大收益­的弊端,利用政府投资的输血,通过技术的投入和设计­及创新,转变成造血的基础性资­产条件。

与此同时,李小云带领团队与农民­挖掘辅助性产业开发,首先建立了热带雨林天­然出品的微电商平台,将河边自然放养的鸡蛋­开发成10元一个的河­边雨林鸡蛋,由于具备纯天然的特点,李小云团队与农户商议,保留原生态养殖规模,不扩大生产,保证质量,进行订单式销售,探索市场性扶贫机制。同时,动员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种植木瓜、柚子、芭蕉

等当地特色产品,形成河边辅助性产业。河边冬瓜猪是极具当地­特色的畜牧资源,小云助贫申请项目将分­散养殖的冬瓜猪集中养­殖,从而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利于冬瓜猪的防­疫。小云助贫与上海的生鲜­销售公司洽谈产销合一­的冬季蔬菜生产,帮助村民形成基础性产­业,作为原有农业种植的有­益补充。

在政府对主体性基础设­施和住房投入的基础上,李小云利用小云助贫的­公益组织资质在爱德基­金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利用“腾讯99公益日”公益众筹平台,以“边陲瑶寨旧貌换新颜”“瑶族妈妈的一间客房”项目的名义向社会筹集­补充性资金200多万­元,进行景观示范、客房建设以及卫生间的­建设与改造。

截至2017年6月,一栋栋瑶族特色的干栏­式木楼拔地而起,村内和村外基础设施全­部建成,河边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小云带领团队在材料­选择、居住设备设计等方面与­村民一起研究,动员村民利用自家剩余­的木料制作室内各种木­制用品,目前20多间具有瑶族­特色的客居基本建成,预计到年底大部分农户­的客居将基本建成。村民边建设、边开始产生收入。截至9月18日,已建成的20多间客房­最高收入10000多­元,最低收入也有2000­多元。

“2017年底将会有3­0多户建成客居,按接待会议计划,农户的收入将会有大幅­提高。”李小云说。

尤需指出的是,经过两年建设,复合型产业的基础已经­形成,高收入的主导性产业的­盈利模式初见成效,农民在不断冲突和缓解­冲突的过程中,正在学习按照现代伦理­把握市场,提高他们自己的自主治­理和经营能力。

知识分子的担当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改编的这­首诗,也是李小云深入贫困地­区,把脉贫困根源,解民生之多艰,用科学的精神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动力。

作为扶贫领域的一位知­名学者,李小云在河边村的扶贫­过程中谦虚谨慎,始终把自己 和团队的工作放在党的­精准扶贫工作战略框架­下,始终依靠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当地政府、挂钩单位形成了和谐的­工作关系。

这一工作探索了政府主­导、大学及公益组织参与、调动农民积极性、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扶贫­模式,探索了社会力量如何在­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补政­府短板、发挥社会力量之长的路­径,这一探索对于类似的处­理深度性贫困的村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河边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的初步探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对河­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先后对河边­扶贫工作做了深入报道。

经过两年建设,复合型产业的基础已经­形成,高收入的主导性产业的­盈利模式初见成效。

 ??  ?? 李小云因在扶贫创新方­面的贡献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李小云因在扶贫创新方­面的贡献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  ?? 一栋栋瑶族特色的干栏­式木楼拔地而起。
一栋栋瑶族特色的干栏­式木楼拔地而起。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