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ed Accent

7“. 人比黄花瘦”,脾胃受寒了。中医上这叫“小建中汤症”或 者“理中汤症”,李清照需要建中、理中了。

-

李清照是个才女,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说她是宋朝第一女词人­大约没有人反对。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易安与魏夫人”。易安就是李清照,魏夫人是宋徽宗时代宰­相曾布的妻子,魏夫人在词方面远不如­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有太多读者­了,太广为人知了。

我们来看一首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满天的薄雾和浓云,看不到阳光,这样阴沉的天气就像我­的心情一样,一天到晚愁绪相伴。龙脑香在金色的兽形香­炉里寂寞地燃烧着。又是佳节又逢重阳,人家都是夫妻二人登高,我却一个人在家里相思。一个人枕着冰冷的玉枕、在纱帐里睡觉,半夜时那股凉气穿透我­的身心。

我独自到东篱下喝酒赏­菊解愁,一直喝到日暮黄昏后,闻闻身上,衣袖里充满了菊花的香­气。别说这忧愁和思念不销­魂,当秋日的西风乍起、吹动帘幕时,想你的人儿可是比那黄­色的菊花还要憔悴。

李清照的词里面喜欢用“东篱”,来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她很羡慕陶渊明,很想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叫易­安居士。

“人比黄花瘦”,脾胃受寒了,中医上这叫“小建中汤症”或者“理中汤症”,她需要建中、理中了。

小建中汤,是通过温补的方法治疗­因脾胃虚寒,阳气不能布

敷所致的虚劳腹痛、四肢酸疼诸证的方剂。脾阳虚损而不得伸,投用小建中汤,诸症如春水沃雪,冰释而消。

一个人,一进门,你抬头看他,没精神,脸上无华,倦怠乏力,不用把脉看舌苔,就知一派寒象。这类人多半脾阳虚弱、脾不统血。《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长期吃水果,吹空调,喝冷饮,熬夜,导致失血耗气、虚象毕露、有气无力。《灵枢·终始》中说:“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这类人,就属于小建中汤体质。这种脾胃阳虚之象,以小建中汤温中散寒、健脾止痛,加炒白术健脾,加川椒温中散寒,加砂仁、九香虫理气止痛。如果是女人,经水少,遇到这种小建中汤体质,可考虑用小建中汤合柏­叶汤加阿胶、仙鹤草、党参。

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黄芪一味­而成,因而

补气之力尤胜一筹。

成无已说:“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营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营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藏,是以建中名焉。”可见建中者即补脾胃之­气。程云来曰:“建中者必以甘,甘草、大枣、胶饴之甘所以建中而缓­急;通行卫气者必以辛,姜桂之辛用以走表而通­卫;收敛荣血者必以酸,芍药之酸走里而收荣。荣卫流行,则五藏不失权衡,而中气斯建矣”。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伤寒论》(第386条)中说: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第396条)中说:“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说:“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理中汤的组成与用法如­下: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其功效为:温中健脾。

理中汤在《金匮要略》中又名人参汤,故《伤寒论》中的桂枝人参汤顾名思­义即是理中汤加桂枝一­味。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相­比,两方都有温中健脾的作­用,但后者多了桂枝一味,以适用于“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前方治里,后方表里同治,这是原文两方的区别。如果将桂枝作为温里药­物使用,则桂枝人参汤的温里作­用较理中汤又更胜一筹­了。

宋朝文人喝酒很正常,别说男人喝酒不算什么,纵然是女人喝酒也不奇­怪。李清照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她的酒量比一般男人都­大。而且,李清照是对酒上瘾,白天喝,晚上还喝,别人刚起来是吃油条豆­浆,她要来两杯酒。喝就喝吧,可她还经常喝醉。从少女一直到老死,她都是这习惯,嗜酒成瘾,有点类似酗酒了吧。动不动就是“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之类。真是难以想象,一个婉约词的一代宗师,居然喝起酒来如此豪爽。我一直怀疑,她和丈夫赵明诚感情那­么好,又在一起生活

那么多年,直到丈夫病逝,他们一直都没有要孩子,这在那个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我怀疑——只是怀疑,这大约和李清照酗酒有­关,长期酗酒,不能生育,这个猜测应该合乎逻辑­吧。

看过一些记载,说李清照有时咽痛,这大约和嗜酒成瘾也有­一定的关系。咽中痛,在中医上可以考虑用“半夏散及汤”、“黄连汤”、“桔梗汤”或者“甘草汤”。

什么是“半夏散及汤”?《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散及汤组成为:半夏1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这个半夏散及汤是个热­药,半夏偏燥吧,桂枝是热的吧,炙甘草也是热的,如果患者脉洪大,说明本身就有热象,那就不能用半夏散及汤­了,用了就是火上加油,应该用一些生地、麦冬等清凉滋润的药。

患者咽中痛,突然说不出话、不能发音,如果病在少阴,就可以用半夏散及汤。

什么是“黄连汤”?《伤寒论》(第173条)中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清代经方大家莫枚士先­生在《经方例释》黄连汤条下云:“此风寒在半表里间,而将又下陷者,以在半表里,故不分风寒,而混称邪气,古人称谓之。例如此胸中热半表也,腹中痛是邪气下陷,欲呕吐是胃尚能拒邪,故既以桂枝治表,连、干和胃,而复以参、甘填中,以助其拒而不使陷,方义之精如此。而连、半合用,合小陷胸法,又藉以荡涤胸胃;参、姜并用,合大半夏及半夏人参汤­法,往复循环,妙难言尽”。

什么是“桔梗汤”?《伤寒论》(第311条)中说:“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的组成与用法为: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其功效为:祛痰排脓、清热解毒。

不少人现在一患外感就­咽痛咳嗽。这个时候,应该宣肺解表、清热利咽。桔梗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桔梗15克,麻黄5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甘草6克,牛蒡子12克,薄荷5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桔梗汤很常用,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讲课­的老师,他们经常性的咽痛、咳痰,可以用桔梗汤。桔梗苦辛,能够开肺窍,通气宣泄,肺热自然透达。这对于那些外感风热壅­结的咽痛,桔梗汤配伍清热解表类­药物,疗效相当好。风热者可以与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汤、牛蒡子、薄荷相伍。《金匮要略》称,用桔梗汤治疗肺痈时会“吐脓血”,故《日华子》誉其有“养血排脓”之效。《金匮要略》中的排脓散和排脓汤就­以桔梗为主药配制而成。

什么是“甘草汤”?《伤寒论》(第311条)中说:“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的组成与用法为: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甘草汤一味成方,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比方说,咽痛、恶寒,初染的时候,咽喉不舒服,疼痛但没有红肿,这就属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讲的“嗌肿喉痹”。这个时候,你如果用桔梗、蚤休,虽然咽痛也能好,但其他方面症状又来了。轻病而用重药,必生变故。我们也不用开太复杂的­药,就用这个简单的经方,甘草汤,就一味药,生甘草6克,3剂,吃了感觉就好多了。柯韵伯说的好:“咽痛而无下利、胸满、心烦等证,甘以缓之足矣。……其热微,故用此轻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了一个治疗原则问­题:“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无论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轻也好重也好,只要能够“恰到病所”就是好药。

我们再来看李清照晚年­写的一首咏梅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词前有几句小序,是这样写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她说,世人写咏梅的词太多了,但是写的好的不多,大多一下笔便落俗套。我也试着填一首,才知道前面说的不是妄­语。这是李清照的自谦之语。意思是说,我本来想另辟蹊径,可写出来也难免落俗套。

上面这首词,我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大意是:藤制的躺椅,放在床上的梅花纸帐还­在,我丈夫赵明诚人却不见­了。早上起床后,孤单的我说不尽的相思。沈香烟断了,玉炉也冰冷,我思念的情怀就像水一­样,潺潺流过。“笛声三弄”是个典故。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有一天王徽之下船后在­岸边散步,听说桓伊这个人善吹笛,就派人请桓伊吹一曲欣­赏一下。桓伊早就听说过王徽之­的大名,是个名士,答应了,下车为他吹上一曲,吹完什么话也不说,乘车而去。主客“不交一言”,尽管如此,王徽之却再也忘不了桓­伊,两个人异常默契,惺惺相惜。李清照借用这个典故,暗指她和丈夫赵明诚之­间也曾经心灵相通,

“不交一言”却相知相爱。可是如今,赵明诚死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天人永隔。所以,她说:“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梅的心“惊破”,突然破了,花落了,败了,春天去了,有多少春情春意让我回­忆、伤感。

轻轻的风吹在脸上,稀疏的小雨像梅花飘落­一样落下来,带来一丝凉意,又催我流下多少伤心寂­寞的眼泪。“吹箫人去玉楼空”也是个典故。《列仙传》里记载了箫史和弄玉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传说秦穆公有个心爱的­女儿,一次偶然在宫中听到远­处山上传来的吹箫声,很是着迷,以至于一日听不到就茶­饭不思。秦穆公就命人把那个吹­箫人叫来,一打听,他叫箫史。秦穆公想留他在宫里,可是他喜欢隐居,不肯。只好答应女儿弄玉跟他­去学吹箫。两个人日久生情,秦穆公只得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让她嫁给了箫史。弄玉跟着箫史学吹箫,能够将凤凰鸣叫的声音­学得惟妙惟肖,后来,他们二人的箫声果然将­真凤凰引来了。箫史和弄玉就像电影《阿凡达》演的那样,骑在凤凰身上一起飞上­天去了。弄玉在天上住的地方就­叫“秦楼”,也叫“玉楼”。

这里,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意思是丈夫就像箫史,她则像弄玉公主,两个人曾经夫唱妇随,现在呢,丈夫却撇下她,到天上去了,剩下空空的玉楼。现在纵然我把肠愁断了,又能“与谁同倚”?和谁一起比翼双飞呢?即使春天再来,梅花再开,我折下一枝梅花在手,又能寄给谁呢?我和他,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

在传统文化里,折梅,这个词暗含的就是思念­远方的亲朋。这个典故最初出自一首­诗。南朝陆凯曾经折梅寄给­远方的好友

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靖康二年(1127)正月,北方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在狼烟阵中马蹄声里,长达167年的北宋王­朝寿终不正寝,徽宗的第九个儿子、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于­同年5月,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商丘登基做皇帝,苟延残喘152年的南­宋拉开序幕。赵构也就是宋高宗。

这个时候金兵还在后面­追,宋高宗就带着大臣仓皇­南渡与南奔。他被迫逃到船上,坐船逃到浙江温州。金兵没有再追,高宗就回到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李清照的家乡早已被金­兵占领,他和丈夫只好南逃,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路上丈夫接到朝廷要重­新起用为湖州知府的圣­旨。两个人不得不暂时分开。谁知道这次离别竟成了­永恒,赵明诚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去建康(今南京)报到的路上病死了。快要50岁的李清照得­知这一消息,痛不欲生。国难之后,又是夫亡,其情何堪?她写下了“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样词句。

自从建炎三年(1129)八月,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就孤身一人流落­江南,颠沛流离,身体越来越虚弱,各种各样的病痛在折磨­着她。公元1132年,她来到杭州,认识了张汝州。张汝州花言巧语,经常来关心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对她百般示好。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50岁左右的李清照竟­然犯了“晚节不保”的糊涂,相信了什么爱情,顶着世俗的压力再嫁,嫁给了张汝州。结婚之后,才发现,张汝州对她关心是假,贪图她的钱财是真,以为李清照一定有很多­古董、字画。但是,张汝州失望了,李清照这个时候已经一­贫如洗。而李清照也终于看到他­的真面目,“寻寻觅觅”寻来个什么人呢!二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上­当者,两个人从吵架到全武行,实在过不下去。

李清照想离婚,谈何容易!在宋代,那年头,男人可以休妻,女人哪能离婚啊?即使正当理由,女人如果告丈夫,要求离婚,即使印证丈夫有罪,诉讼成功了,女人也得坐两年牢。宋朝法律就是这么定的。

李清照以张汝州“妄增举数”为由,告他欺君。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什么叫“妄增举数”呢?宋朝有规定,举子考到一定次数,取得相应的资格,就可以给你官做。但是,张汝州说了谎话,谎报了考试的次数,“填表”弄虚作假。最终,张汝州被削去官职,流放外地。

李清照第二次嫁人,是一场错误,这场婚姻仅仅持续了1­00天。这场错误的婚姻让她发­狂。这个时候,也许她该服用“抵挡汤”来“抵挡”外界的邪气。

什么情况下用抵挡汤呢?就是在蓄血重、少腹硬满、其人发狂、小便自利,或周身发黄的情况下,用抵挡汤治疗。证稍微轻一点的,比方说少腹急结呀,其人如狂呀,大便色黑呀,用桃核承气汤。如果这个患者热与血瘀­都比较轻,只是少腹胀满而不硬痛,也不见发狂,就用抵挡丸治疗。抵挡丸即抵挡汤,抵挡丸不是蜜丸,而是水丸。药量只有抵挡汤四分之­一,然连渣吞服,其效力较汤为持久,故用于瘀血而病势较缓­者为宜。

抵挡汤的药物组成为:水蛭(熬)、虻虫(去足翅熬)各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洗)三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水蛭、虻虫均为虫类,善能破血逐瘀,消癥化积;益以大黄、桃仁,用以荡涤血热之结。

太阳之邪随经入腑,血热互结于下,成“太阳病蓄血证”。治疗“血热互结于下”,有三个经方,分别是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和抵挡丸。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三方,皆属于抵挡汤类。

在仲景方中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皆主治少腹部瘀血证。但所主有其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抵挡汤证最重。

《本经》谓水蛭“治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虻虫“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癥瘕”。二药直入血分破其坚结,更配泄热逐瘀的大黄与­润利活血的桃仁,则攻逐之力更比桃仁承­气汤为峻猛。

尤在泾说:“抵挡汤中,水蛭、虻虫食血去瘀之力倍于­芒硝,而又无桂枝之甘辛、甘草之甘缓,视桃仁承气汤为较峻矣。盖血自下者,其血易动,故宜缓剂,以去未尽之邪;瘀热在里者,其血难动,故须峻药,以破固结之势也。”

李清照虽然“成功”地离了婚,摆脱了张汝州,但是,根据当时法律,她还得坐两年牢。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设法给狱卒行­贿,李清照仅仅在监狱住了­九天,便被释放。

带着残碎的心,背井离乡,贫困忧苦,晚年改嫁,名声自然受影响。

飘泊,飘泊,飘泊,终于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寂寞地客死江南,带着思念、屈辱和遗憾……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从这首词来看,李清照第二次嫁人,苦不堪言,肝气郁结,肝着病。中医上叫“旋覆花汤症”或者“旋覆代赭汤症”。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金

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组成与用法为: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功效为疏肝通络、化瘀行气。

关于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第161条)中这样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组成与用法为: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其功效为:益气和胃,降逆化痰。

方中旋覆花消痰理气,软坚散结。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重镇降逆,仲景于方中代赭石用量­仅相当于如今的3克。生姜、半夏和胃化饮,人参、甘草、大枣养脾和胃。

《别录》称代赭石主“产难,胞衣不出,堕胎”,故《本草蒙荃》称“孕妇忌服”,以其重镇有堕胎之虞。而历代善用赭石者,张君锡纯也。他遇顽症,动辄数两,或吞或煎,效果明显。他治吕某恶阻案以三两­生代赭石煎汤,送服一两代赭石细末而­获捷效。他说:“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不过血­液凝结,赭石毫无破血之弊……”。

当然,从词中描写来看,加上李清照当时的处境,她很可能患上了“乌梅丸症”。

乌梅丸是专门治疗蛔厥­的方剂。《伤寒论》(第338条)中说: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中说:“此方主胃虚而寒热错杂­以致蛔厥者,故药亦用寒热错杂之品­治之”。

乌梅丸组成与用法为: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附子六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黄柏六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干姜十两,川椒四两。

上十味,右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如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其功效为:温脏清热,安蛔。

其实,乌梅丸除了治疗蛔厥之­外,也可以用来治疗痛经,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正是经方的魅力。

乌梅味酸,性平,以酸收见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故酸先入肝,……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有报道说,有医生就用一味乌梅,制成乌梅浓浸膏,治疗漏下,效果很好。

《本草拾遗》称乌梅“止吐逆”。《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关于恶阻的治疗中,就有两则含有乌梅的方­剂,一张含有乌梅、炒白芍,全方均由酸味药物组成,另一张由乌梅、姜半夏、黄连、煨姜组成,由寒热及酸辛苦合成,后方就是乌梅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求原》中说,乌梅有“治溲血,下血,诸血证”。《妇人良方》则以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治妇人血崩,以烧炭存性,增强其固涩之力。出血量多时,乌梅用量即加大。

血崩的妇女中,她们的辨证,既非热又非寒,寒热错杂,乌梅丸可调理寒热。选择乌梅丸时,把走窜的细辛去掉,改温中的干姜为温涩的­炮姜,扬其固涩之性。再加阿胶、荆芥炭止血。

或者,李清照也可能有了“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症”,也未可知。

《伤寒论》(第243条)中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309条)中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第378条)中说:“干吐,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说:“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的组成与用法­为: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其功效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以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下气,生姜散寒止呕,人参、大枣补虚和中。后人总结该方具有治疗“阳明寒呕、少阴利和厥阴头痛”的功效。

去年2月份,我的中医老师李一翔曾­经看了这么一个患者。患者姓吴,女,20岁。患者自诉:头痛伴月经不调6年,最近推迟1到2个月,腹痛,量少,有血块。有时伴发热。曾服中药数百剂,无效。

患者身体瘦,体重40公斤,食欲不振,怕冷。李医生四诊合参,结论是:脉沉细,苔白薄,舌质淡。过去曾经多次用温经汤­合四物汤,未痊愈。此乃厥阴证,吴茱萸汤主之。

疏方:吴茱萸100克,党参150克,干姜块100克,大枣100克,土炒白术100克,姜半夏100克。一剂。共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连服三个月。

 ??  ?? 李清照喝酒赏菊解愁
李清照喝酒赏菊解愁
 ??  ??
 ??  ??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伉俪情深,无奈匆匆。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伉俪情深,无奈匆匆。
 ??  ??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画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