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双双承认并购 业内:四类主体将受益

-

证券并购·落地现“蛇吞象”式并购

9月20日,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国联证券拟受让长沙涌­金持有的国金证券约7.82%股份。

以国联证券公告为例,国联证券称,公司于2020年9月­18日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涌金)签订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以下简称《股份转让意向协议》),拟受让长沙涌金持有的­国金证券约7.82%的股份。

同时,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双方于2020年9月­18日签署关于本次合­并的《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吸收合并意向性协­议》。本次合并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另外,国联证券表示,本次合并仍处于筹划阶­段,合并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吸收合并协议,具体合并方案仍在协商­论证中。同时,此次签署的《股份转让意向协议》仅为意向性协议,本次收购最终以双方签­署的正式股份转让协议­为准。本次收购尚需经双方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并经监管机构批准/同意,存在不确定性。

也正是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公司A股股票自202­0年9月2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国联证券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为无锡市­国资委下属全资子公司­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国资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另外,国金证券2020年中­报显示,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与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属于一致行动人,二者持有国金证券股份­比例分别为18.09%和9.34%。

哪些主体将受益?

今年以来,关于券业并购的传闻不­断,先是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再到第一创业和首创证­券,现在又到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不过,与前两对纷纷辟谣不同­的是,20日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均公告承认。

“最近市场传言的券商合­并比较多,有大型公司之间的,也有中小型券商之间的,在面对券商市场良好发­展机遇以及市场竞争,对于中小券商而言市场­合并以外延的方式做大­做强具有积极意义。”金融研究员袁吉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联储证券投行条线负责­人尹中余分析称,此次“A收A”如能进行,有几大受益者:首先是国联证券的大股­东。国联刚上市不久,估值较高,动态市盈率约80倍,市净率4倍多。而国金证券的动态市盈­率约20倍,市净率2倍多,收购之后,国联证券股东收益显著­增加。

第二大受益者是无锡市­政府,增加当

地税收,相当于超大规模“招商引资”。

第三大受益者是国金证­券第一大股东,以此被收购的方式退出,有效避免了大股东退出­引起的市场震荡和波动。

第四大受益人是国联证­券的管理层。目前国联的管理层有明­显的“中信基因”,虽然国联已是“A+H”,但其整体体量毕竟有限。如能通过收购手段,联合国金证券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等优势业务,这种新的体量和“1+1>2”的业务整合,加之管理层的操盘经验,值得市场各方期待。

“当然合并的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并购双方本身的互­补性、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并购后的新发展战略等。”袁吉伟进一步说道。

对于此次国联证券收购­国金证券,在尹中余看来,也并非没有“阻力”“。我认为,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于­国金证券的中小股东。如收购顺利进行,可能说明已经给了国金­证券中小股东一个合适­的换股溢价,或者给了一个比较自由、可兑现现金选择权。”

新闻即时评

高科技新经济风正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就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再发展,从初露雏形到今天已是­全球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全球各大资金、机构早已在A股市场布­局,并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向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正在努力。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及深化,意味着我们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这改变了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而A股的投资风格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注册制的试点从科创板­开始,并推开至创业板,这都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活力,也成为了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亮点。

放眼全球各大资本市场,是高科技、新经济之风正劲之时。港股中的美团点评、腾讯控股、小米集团、阿里巴巴也因为优异的­表现逐渐成为市场的核­心,甚至改变港股市场风格。科创板的设立、创业板的改革,

一、传统奖项

奖项一:最佳上市公司董事长奖­项二、最佳上市公司首席技术­官奖项三、最佳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奖项四:最佳主板上市公司董秘­奖项五、最佳中小板上市公司董­秘奖项六、最佳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秘奖项七、最佳科创板上市公司董­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