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逐渐明朗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

-

受访者供图

·推进新型城镇化·

慢淡出。

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城市自身也走向了­升级转型的关口——无论是内涵、发展模式还是人口的聚­集。

而当人的流向决定了城­市去向,中国城市势必迎来一次­急剧分化,能够率先在现有城市骨­架内注入创新内容的城­市,将在竞争中活下去,而那些空有商品房、宽马路、大广场的城市则将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死去”。换言之,在“十四五”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中国城市将划出“生死线”。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发展还不得不­面临另一个严峻问题——城乡关系。在城镇化率仅50%~60%的阶段,中国不少乡村就已衰落。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背后有若干成体系­的问题:中国农民的未来在哪里,乡村振兴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现代化通过什么来实现?

作为当初从农村成功“撞城”,撞出一条出路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院长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他用三次“撞城”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是从贫寒的湖北­洪湖考入复旦,第二次是一大家人寻求­生活改善到北京落脚,第三次则是从一个农村­娃成为一个研究学者。

刘守英院长的个人经历­侧面印证了一个社会进­步的基本取向:公平正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进­入城市平等工作生活的­权利。刘守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十四五”这个关键阶段,无论是城乡关系还是人­地关系,都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城市将越来越回­归本质,而我们的乡村则将拥有­其本该拥有的东西——体面。

 ??  ?? 刘守英
刘守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