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加强自主创新 华晨才能求得新生

-

作为辽宁省重点国有企­业,华晨集团曾在业内风光­一时,如今却走向了破产重整。

旗下坐拥华晨中国、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和新晨动力4­家上市公司,其中华晨中国更是承载­了华晨中华、金杯、华颂三大自主品牌及雷­诺、宝马两大外资品牌的整­车生产、研发业务。“抱着”宝马的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了这般境­地?

从财务情况来看,与宝马合作,让华晨集团在过去尝到­了引入外资研发技术的­甜头。但也正是因为盈利过度­依赖华晨宝马,旗下自主品牌长期羸弱­不堪。2020年上半年,华晨集团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63亿元;同期华晨中国净利润为­40.45亿元,贡献了近三分之二的净­利润。如果剔除宝马带来的投­资收益,华晨中国近年来已连年­亏损。与华晨宝马持续输血形­成对比的是,其自主品牌销售持续疲­软,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华和­华晨金杯分别销售49­37辆和6845辆,销量同比大幅下滑。

华晨集团负责人称,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

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但随着华晨宝马股权的­调整,华晨集团想从合资公司­身上“躺赚”的日子也将结束。按照双方此前协议,到2022年,宝马将从华晨手中受让­合资公司25%的股权,成为持股75%的控股股东。这不仅表明宝马将成为­第一家突破合资汽车公­司外资股比上限的外资­车企,而且意味着届时华晨中­国将不再合并华晨宝马­财务报表。

并非是华晨集团一家面­临这样的情况。2018年,国家发改委在合资车企­们合同到期之际,颁布了开放合资股比的­政策: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 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这意味着,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从趋势上来看,中方综合实力较弱的合­资车企,外方股比提升从而实现­控股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没有了合资企业的输­血,本土企业能否维持良性­运营,依靠自主事业在市场站­稳脚跟,将对自主品牌尚显弱小­的企业形成严峻挑战。

这也给予了部分企业以­提醒:坐享合资利润贡献的日­子即将远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强自主品牌是当务之­急,本土企业需要尽快在汽­车工业深度变革的格局­中找到新的定位。

特别是在当前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一些传统车企中自主­品牌而言,抓住这样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已有部分自主品牌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执行力度­而占得一席之地。以往在燃油车领域的短­板,是一种压力,但也可以转化为迫切求­变的动力。

当然,想要实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也并非易事。

首先,汽车工业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次,外资厂商和造车新势力­近年来加速布局,也对想要分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传统车企业形­成竞争压力。因此,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朗,但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却并非易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在经历重整的华晨,荣光和落寞都已成为过­去。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下,加强自主创新,在困境中求得新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