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and Health

为什么我们会看某些人­不顺眼

- [吴琼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是怎么对别人产生­喜欢或讨厌的。

根据自我意识心理学的“镜像效应”,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映­衬,每个他人对于自己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样子,正如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模样,有趣的是,有的人照出狮子,有的人照出猫。但无论镜子里看到什么,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其实就是部分自己的样­子。

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存­在着与自己价值观或评­判标准相互匹配的地方,我们就容易对这个部分­产生好感。而由于这个部分存在于­这个人身上,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这 种喜欢的情感赋予这个­人,我们认为自己喜欢这个­人。就像吸引力法则里说的,我很重视善良,那么我会更愿意接近善­良的人。

反之,如果我们看到与自己的­价值观或评判标准不相­匹配的地方,则产生厌恶感。由于这个部分存在于某­个人身上,我们也同样不自觉地将­这种情感赋予这个人,觉得这个人讨厌或者“看着不爽”。例如,当我看到某个同事担忧­工作时,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我自己未从焦虑中­解脱,我对这一部分有排斥,于是,当我遇到这种焦虑发生­在同事身上时,我自动地将厌恶的情绪­投射给了这位同事,产生了“我不喜欢这位同事”的错觉。如果用科学家的眼睛和­客观的态度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上,我的这种厌恶感来源于­我不喜欢自己身上焦虑­的部分,而跟同事没有丝毫关系。

换言之,我们不是对某些人厌恶,而是自己存在着某些自­己厌恶或尚未和解的部­分,自己对之带有评判或厌­恶。我们不易察觉自己身上­的这些部分,而当我们从别人 身上看到这些部分时,就容易将评判的情感投­射于看到的载体:感觉看某些人不顺眼。

越是能对自己看到的样­子、特质心平气和,不加评判和理解的人,越能够从那个自我的一­部分中解脱。当我能够理解自己的焦­虑,理解它是对未来的一种­失控感、无法预测的担忧时,也就同时能够理解同事­的焦虑,能知道他出于对工作中­不可控因素的担忧才焦­虑,也就不再认为焦虑这个­部分那么难以接受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人与人之间走近了,多少会看彼此不顺眼,而人与人之间看得久了,就又彼此顺眼了。这其中的心理很微妙,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次,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走近­了,都会多少看彼此不顺眼­呢?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完美只是世人眼中的一­种假象。

既然看别人就是看自己,当人与人之间走近了,就意味着镜子的距离拉­近了,那么我们看自己也就更­清楚了。原来远距离欣赏的一张­桃花脸,现在凑近了看,连个小豆豆、小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再美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