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试论太原龙泉寺塔基遗­址的建筑年代

- 阴 周福年 常一民

周福年常一民

2008摘 要:发现于年的太原龙泉寺­塔基地宫,是中国佛塔地宫瘗埋舍­利的早期实例。出土文物保存完好、工艺精湛、等级较高。出土遗迹遗物没有明确­纪年。根据塔基地宫形制、石函中的武则天造字和“云麾将军行左卫亲朗将­将校安息大都护上柱国­渔阳郡开国公田扬名正­妻姜”刻文、开元通宝钱币以及龙泉­寺

8唐代石碑等出土资料­研究比对,可以确定,其建筑时代应在公元世­纪初期。

8关键词:龙泉寺 塔基遗址 舍利宝函 世纪初期

20太山龙泉寺距太原­市西南约 公里,位于风峪沟入口处的太­山山腰。这里现在是一处规模不­大的佛教寺院,中轴线建有山门、三大士殿、观音

2013堂等。三大士殿为寺院的主殿。龙泉寺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 5

年 月,太山文物保管所在修建­消防蓄水池时发现塔基­遗址。塔基依山体而建,平面呈正

9.6 1.3

方形,长宽皆为 米,残高 米。塔基东、南、西三面墙体中部各设一­踏步,均已残损。地宫位于塔

195毅。由甬道、宫门、宫室基中央,坐北向南,方向三部分组成。在宫室四周用石头垒砌­一长方形围

3.94 2.2

墙,东西长 米,南北宽 米。宫室平面呈六

97 88边形,由条石砌筑而成,长 厘米、宽 厘米。宫

10室底部用沙石铺成,北半部砌有宫床,高 厘米。宫门两侧各塑力士像一­尊。在甬道两侧还发现残损­壁画。

地宫内出土舍利石函一­组,“开元通宝”铜币一枚。石函平面呈长方形,由函盖、函身扣合而成,几乎满置宫室。函盖外表刻满文字,大都为供养人名字。石函内套装鎏金铜饰木­椁、宝装木胎鎏金铜椁、宝装木胎银椁、金棺,计五重。

鎏金铜饰木椁已残损,椁身木板及鎏金铜饰件­散落于石函内。鎏金铜饰木椁、宝装木胎鎏金铜椁、宝装木胎银椁均由椁盖、椁身和椁座三部分组 成,装饰手法大同小异。以木胎鎏金铜椁为例:椁

27 22.8

长 厘米、高 厘米,前高宽,后低窄。椁盖上有两对铺首衔环,紧贴铺首衔环处,又饰一排联珠纹圆圈,内饰白珍珠。椁身前档正中装饰有门,由火焰纹门额、联珠纹门框和饰有门钉­及铺首的门扇组成。门两侧站立供养人,门上方饰朱雀。后档正中装饰佛足一对,佛足上方为玄武。椁身左右两侧分装饰青­龙、白虎,四角为卷草纹护栏。木胎银

15 10

椁长 厘米、高 厘米,其装饰构件与鎏金铜椁­相近,只是质地不同、尺寸略小,且更为精细。此外,银椁底板四周以白珍珠、红、蓝彩色玻璃相间

9

装饰。金棺长 厘米,用丝带捆扎,上系蝴蝶结。金棺至今尚未开启,X

光射线检测内有聚成堆­的颗粒状物体。

明代以前不见有关太山­龙泉寺的记载。出土石函虽镌刻有大量­文字,但镌刻的均为供养人姓­名,无确切纪年,它为我们判断舍利塔的­建造年代造成一定困难。虽然如此,通过出土遗物和其他资­料的参证,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确定­舍利塔的建造年代。

“到唐代武则天时期,瘗埋舍利的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地宫正式出现,盛装舍利用金棺银

195毅。由甬道、椁。” [1]龙泉寺地宫,“坐北向南,方向 宫门、宫室三部分组成……两边门框外侧各塑有力­士像一尊”[2]。在甬道两侧靠近宫门处­还发现壁画残迹。这些现象都与甘肃泾川­大云寺发现的塔基地宫­基本一致。而龙泉寺瘗埋舍利用石­函,内外达五重,最内两重为金棺银椁,也与大云寺相类。使用金棺银椁瘗埋舍利,大云寺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组,时为唐武则天延载元年(远怨源

年) [3]。龙泉寺塔基地宫的营建­年代应与之相近。

太原龙泉寺地宫石门两­侧砂石雕塑两尊力士像,包括木椁上的两尊铜鎏­金力士像,造型相近,时代特征明显。我们以西侧力士像为例:力士束发

髻,两目圆睁,上身赤裸,肌肉虬结,右手握拳上举,左手握拳下垂,着膝裙,赤脚。踩于云石上,腰胯向右扭曲,整体形象显得孔武有力。比照太原天龙山第十七­窟力士、洛阳龙门万佛洞托座力­士,其造像风格十分接近,应为同一时期作品。龙门石窟万佛洞完成于­唐高宗永隆元年(680

年),天龙山十七窟,李裕群将其时代“初步推定在武则天执掌­朝政至睿宗朝之间,(684—712

年)” [4] ,也说明塔基地宫的营建­时间当在武周时期。

地宫而外,出土遗物石函及金棺银­椁等,也透露出强烈的时代信­息。

其一,舍利容器由五重组成,即:石函、鎏金铜饰木椁、木胎鎏金铜椁、木胎银椁、金棺。“瘗埋舍利的容器从函盒­改为金棺银椁这一变化,发生于

604 694隋仁寿四年( 年)至唐延载元年( 年)之间……据释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记载,显通五年(660

年)春三月,敕取法门寺舍利往洛阳­宫中供养,‘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这应是以金棺银椁作为­舍利容器的开始,而倡导者是武则天。武则天于显庆年间为法­门寺佛骨舍利造金棺银­椁后,各地竞相效仿。大云寺金棺银椁就是目­前所见与之最为接近的­标本……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咸通年间(860—873

年)制作的金棺银椁,是唐代时间最迟的标本。” [5]整体来看,太原龙泉寺的金棺银

(694 年)、临潼庆山寺(741椁形制与泾川大­云寺

年)出土物更为接近。

其二,龙泉寺地宫出土石函镌­刻有大量文字,但镌刻的均为供养人姓­名,无确切纪年。其中有供养人“杨秀臣”,“臣”字作“”。依照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字为第一期,时在唐载初元年(689

年) [6]。龙泉寺的建造年代当不­出其右。更为重要的是,石函供养人中,又有“云麾将军行左卫亲朗将­将校安息大都护上柱国­渔阳郡开国公田扬名正­妻姜”字句。《旧唐书·龟兹传》:“其安西都护,则天时有田扬名,中宗时有郭元振,开元初则张孝暠、杜暹,皆有政绩,为夷人所伏。”《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六上》:“长寿元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地,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三万镇守。于是沙碛荒绝,民供赀粮苦甚,议者请弃之,武后不听。都护以政绩称华狄者,田扬名、郭元振、

207张孝嵩、杜暹云。”又,《资治通鉴》卷 久视元年(700

年):“阿悉吉薄露叛,遣左金吾将军田扬名、 殿中侍御史封思业讨之。军至碎叶,薄露夜于城傍剽掠而去,思业将骑追之,反为所败。扬名引西突厥斛瑟罗之­众攻其城,旬馀,不克。九月,薄露诈降,思业诱而斩之,遂俘其众。”可见田扬名应为武则天­时人,其任安息都护当在久视­元年(700

年)前后。则龙泉寺建造年代亦应­相近。

其三,龙泉寺木椁、铜椁、银椁三者装饰手法大同­小异,尤其是将中国传统元素­的四神图像装饰于金棺­银椁,可以说开创了后世用四­神装饰棺椁的先河[7]。其中的青龙、白虎身体细长,除头部以外,两者区别较小。这与《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武周时期)的白虎图[8]、唐温神智墓(唐开元六年,718

年)出土的青龙、白虎图形相近[9]。骑在青龙或白虎身上的­仙人,形态相近,以银椁上骑青龙仙人为­例,双腿跨坐于龙身,右手执物,左手牵缰绳,单螺髻,身穿小袖长裙,系裙到腰部以上,披风后飘,小口裤,软靴。这种服饰形象与隋唐时­期妇女着装相近。则金棺银椁的制作时代­亦应仿佛。

其四,几重椁上的装饰纹样以­单支卷草纹为主。花枝单茎呈波状连续。缠枝上附有零散小叶。花纹造型与太原龙敏墓­志盖上的纹样[10],开元十二年佛造像背光­上的纹样相近[11]。

2.4其五,地宫内出土开元通宝钱­币,钱径 厘

4 克,与湖北安陆王子山贞观­十一年(远猿苑米,重年)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的开­元通宝钱相近[12]。徐殿魁先生将杨氏墓开­元钱币定为早期开元。“纪年墓资料表明,这种铸造考究、模范一致的开元通宝钱,其铸造时期均在初唐范­围之内。当然我们也注意到,高宗武则天时期,个别钱币在字形上发生­细微变化,如‘通’字的走部前三笔略显顿­折。” [13]佛塔建造年代亦应在此­期间。

此外,太原龙泉寺一些相关资­料也可作为我们判断舍­利塔营建年代的间接证­据。

明嘉靖《太原县志》说:“太山寺在县西十里风谷­山之半,唐景云元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并观音、童子五寺入焉。”明万历《新建太山观音堂记》也说:“太山在县西八里风峪山­之阳,唐景云元年始建。”可见唐景云元年前后,太山曾有一次规模较大­的寺庙营建活动。考古调查表明,在太山龙泉寺周围的西­坪、北峰及“老虎洞”一带,都发现不晚于唐代的遗­迹遗物。龙泉寺三大士殿前台阶­东侧,现存唐碑一通,记为景云二年(711

年)所立。碑额

盘龙戏珠,与保存于晋祠的唐贞观­二十六年《晋祠之铭并序》碑碑额形制相同。碑上字迹多漫漶难识,但有“千载而维新”字句,载字作“”,说明石碑的雕凿年代应­不早于载初元年(689

年) [14]。考古工作者

6局部清理唐碑基础,发现唐碑通高 米(露出地表

3.8

部分仅 米)。在唐碑基址下还发现早­于唐碑的文化层,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又说明太山龙泉寺的创­建年代还在景云元年之­前。

总之,根据调查资料、出土遗物和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唐代龙泉寺的规模远在­今日之上。唐景云元年前后,太山龙泉寺曾经有一次­规模宏大的营建,舍利塔应是在这次营建­活动中落成的。此时距武则天还政于李­氏不过五六年,遗迹遗物显示出大量武­周时期文化特征,也是十分正常的。

[1] 徐苹芳《中国舍利塔基考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 年第 4 期。

[2] 龙真、裴静蓉《太原晋阳古城太山龙泉­寺唐塔基遗址发掘》,国家文物局《2008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9 年。

[3] 参见甘肃文物工作队《甘肃省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文物》1966 年第 3 期。

[4] 李裕群、李刚《天龙山石窟》,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 166 页。

[5] 杨泓《法门寺塔基发掘与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文物》1988 年第 10 期。

[6] [14] 参见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

[7] 陕西耀县神德寺石函盖­斜刹部位虽然雕刻有四­神图案,但作用以装饰纹样为主,太原龙泉寺椁壁上的四­神更多地具有一种文化­意蕴在内。

[8] 李奉山、沈振中《太原市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文物》1959 年第 8 期。

[9] 常一民、裴静蓉《太原市果树场唐温神智­墓》,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 年。

[10] 太原三晋文化研究会、晋隋唐五代墓志晋阳古­刻选编辑委员会《晋阳古刻选———隋唐五代墓志》,文物出版社,2013 年。

[11] 杨效俊《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文物出版社, 2013 年。

[12] 孝感地区博物馆等《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文物》1985 年第 2 期。

[13] 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中国钱币》1992 年第 3 期。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 塔基基址
塔基基址
 ??  ?? 石函
石函
 ??  ??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  ?? 银椁
银椁
 ??  ?? 仙人御龙
仙人御龙
 ??  ?? 银椁金棺
银椁金棺
 ??  ?? 散落的木椁
散落的木椁
 ??  ?? 晋祠唐碑
晋祠唐碑
 ??  ?? 太山龙泉寺唐碑
太山龙泉寺唐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