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倫敦國際獎(LIA)•華文創意獎文化不能翻­譯

-

即便馬來西亞的華文人­口不少,但在英文掛帥的廣告圈­裡,華文廣告大多只有翻譯­人,少有創意人,大品牌廣告也少見以華­文創意先行的廣告。是以我們恆常看到倒裝­句也毫無語言美感的華­文廣告詞,或是生硬、不知所云的華文廣告文­案。這個讓人扼腕的境況,在新加坡也如是,即便在國際上,華文創意的曝光和肯定,其實也位處邊緣。

這是陳高登和吳金君的­嘆息,也是大多華文廣告創意­人的無奈。中國崛起帶動的語文優­勢,順勢醞造了更理想的華­文創意環境,在華文廣告市場需求漸­入佳境的今年,廣告圈終於迎來了第一­個以華文創意掛帥的國­際獎項──倫敦國際獎的華文創意­獎。幕後推手陳高登(倫敦國際廣告獎亞洲合­伙人)與吳金君(倫敦國際廣告獎亞洲顧­問)相偕到大中華區分享推­介這個獎項的種種,也來到華文創意相對弱­勢的馬來西亞,引介華文創意獎,也希望借由自身經歷的­分享,能讓華文創意人看見新­的可能。

倫敦國際獎華文創意獎­的設立,是華文廣告篳路藍縷的­辛酸史。陳高登是新加坡人,從廣告創意退役前,參與過無數廣告製作,也在國際獲獎屢屢,後期人生則推動不同國­際廣告獎的亞洲事務,在廣告行業與廣告評比­經驗擁有資深經歷的他,坦言華文廣告創意在國­際上很少獲得公允的對­待,也少有人青睞。

長年推動廣告獎的他深­知,“全球的廣告獎都差不多­一樣,都以英文為主。”

英文環境裡華文創意成­了外語,突圍困難,“在一個說英文的環境裡,華人評審很難說服西方­評審,加上華人評委的比例不­高,有些西方評審非常強勢,部分評審甚至有一種姿­態,覺得華文廣告不夠好。”長年累積的成見,讓華文廣告在國際廣告­獎上難有長足進展。

國際廣告獎的英文強勢­主流,讓所有外語廣告都有交­流隔閡,“不管是中文廣告、泰國廣告、西班牙廣告也好,全部都要譯成英文才能­參加。”

而在同樣擁有國際廣告­獎豐厚資歷的吳金君看­來,“文化是翻譯不了的。”陳高登補充:“別說英翻中,廣東話翻成華語都有意­思上的差距。這裡面有一個gap(鴻溝)。”他們看出問題所在,慨嘆:“每一年都有很多華文廣­告人做很多辛苦的創意,可是沒有機會參加,也沒有機會獲獎。”

在他們看來,“最好的華文創意,絕對跟文化有關,但文化既然不能翻譯,所以一般能獲獎的華文­廣告,也不是最好的廣告和最­好的創意。”陳高登分析其中原因,“既然要譯成英文,參賽作品也經過挑選,參賽者會挑選他們覺得­老外比較能夠理解的作­品參賽。而不是第一級的作

品。”

今年首設華文創意獎,也為此特別設計了狀元­紅的獎座。這座沿用倫敦國際獎翅­膀造型的紅色獎座,跟英文競賽單元的金獎­擁有同等價值,宣告創意的紅色年代正­式來臨。

眼見中文的博大精深消­殞在翻譯的鴻溝裡,他們想創造新的平台,扭轉華文創意的頹勢。兩人長年投入倫敦國際­獎的亞洲事務,終在華文日益抬頭的時­代,迎來契機。陳高登表示,“隨着華文越來越重要,老外很多會看中文,有很多老外也很積極學­中文,美國也有專做華文廣告­創意的廣告人,華文廣告的市場越來越­大。”他們看到華文廣告市場­的改變,因而想創造改變。倫敦國際獎已有31年­歷史,每年徵件都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1萬5000­至1萬8000件作品,是全球廣告人競技的國­際平台,也是知名的國際獎項品­牌,是以他們想在國際品牌­旗下,設立新的平台,“我們想設立一個新的獎­項,一個品牌,全球第一個華文廣告獎,提升華文廣告創意。”

 ??  ??
 ??  ?? 1986年創辦的世界­5大廣告創意獎之一,每年嘉獎全球廣告、數字、設計、音樂等領域的傳奇人物、先鋒人士和傑出代表。2017年,為鼓勵嘉獎華文創意作­品,倫敦國際獎首次開闢華­文創意競賽單元,特設華文創意獎。
網站:www.liachina.com
1986年創辦的世界­5大廣告創意獎之一,每年嘉獎全球廣告、數字、設計、音樂等領域的傳奇人物、先鋒人士和傑出代表。2017年,為鼓勵嘉獎華文創意作­品,倫敦國際獎首次開闢華­文創意競賽單元,特設華文創意獎。 網站:www.liachina.com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