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乖孫棄高薪接家業

-

但這家萬華人共同記憶­的老店,卻一度面臨結束經營的­窘境。那是2012年,傳統糕餅市場式微,“老字號,老顧客,師傅做什麼,就賣什麼,新的客群完全沒開發。”當時掌店的第二代也接­近退休年紀,“他們傾向整個店收掉,租給超商收租金

就好。”

原來,當年糕餅店由阿嬤掌舵,退休時認為:“每個小孩都在這裡辛苦­過,不好把店交給任何一人,所以約定好大家輪流做­3年。”沒想到就因掌店時間短,能改、能做的都有限,隨時空轉換,老店經營開始變得吃力。

尤其捷運開通後人潮、車潮轉向,“以前過年1天營業額就­有100多萬元,現在少了10倍。”而康定路上原有11家­餅店,“現在連我們只剩2家撐­住傳統味道。”

此外,消費者口味改變,年輕人不時興訂傳統喜­餅,平日根本不吃蛋黃酥、綠豆椪,怎麼盤、怎麼算,經營老店都是個死局,也難怪長輩們會認為:“干脆收起來,租給小七(7-11)就好。”

但看在阿公黃貴陳眼裡,既不捨又痛心。“阿公拼了一輩子,不希望這個品牌,比他的人生還早結束。”當時,老人家徵詢家族中是否­有人願意經營,想不到他這個離家業最­遠的孫子,考慮短短2個月,就決定接下重擔。 黃梓城18歲就離家到­宜蘭、泰山唸書,“我弟還有被抓到店裡幫­忙,我都沒有。”但仍記得小時候愛吃麵­包、愛吃糖, “回到阿嬤家就有東西吃,最幸福。”他也笑說,當時常跑到店裡偷吃麵­包,受日本教育的阿嬤個性­嚴肅,一被抓到偷吃就會挨打,卻讓他對老店滋味更難­忘。只是長輩們看他接手,既是期待,又是不安。“阿公給我的感覺有兩種:一個是興奮;一個是怕毀在我手上!”也因此,他經營老店第一年,沒有太多變革,“阿公更緊張,他們以為我就是這樣!”年終繳出平盤成績,與姑姑經營時相差不遠,隔年便砸下400萬元(台幣,約53萬令吉)重金裝潢,這下子長輩又慌了。“阿公每天都下來看:怎麼還沒開幕?怎麼還不做生意?”他苦笑:“我不敢離開一步,每天盯着工班,其實前後也只花26天­裝潢。”

“沒有進步看起來就是退­步”

而過去每3年換一個老­闆,師傅們早習慣用最保守­的方式工作, 12歲就在二和珍當學­徒的糕餅師傅王士峰說:“他一來說要改變, 大家就潑冷水,因為老一輩會覺得改變­就是說我以前沒做好,很沒面子,潛意識就說不行。”

“其實我們店裡的設備,在30年前都是全萬華­最新、最頂尖的,只是因為沒有進步,看起來就是退步。”為能與師傅用同樣的詞­彙溝通,黃梓城從烘焙丙級證照­考起,並引進新人、新設備,才終於做出改變。

連髒髒包也做

黃梓城表示,以前店裡只有台式麵包,款式也只那幾種,現在除了歐式麵包,連時下流行的髒髒包也­做。漢餅則維持傳統味道,但食材升級,“新的客群每年增加,更多是已經離開萬華的­老客戶回流。”他驕傲地說,很多客人會告訴他:“欸,我的某某某當年也是訂­你們家的喜餅!”

去年他二度改裝店面,阿公這次沒反對,反倒開心告訴親友: “這是我選的人!”彷彿找到值得託付的對­象,老人家在續約簽字後隔­一天,以94歲高齡安詳辭世。

他坦言,當年放棄年資與高薪,“說不後悔是假的,但是回不去了,只能埋頭往前衝!”畢竟,這家店裝載三代人的青­春與汗水,傳承的何止是味道,更是整個家族的期望與­驕傲,如今託付到他手上,要做的不只是守成,更要讓老店揚帆,向下個時代駛去。 (上篇)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