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Sarawak Edition (Kuching)

書不離手VS機不離手

-

我用眼角余光掃了一下“左鄰”,她正聚精會神,通過手機讀小說;再瞄了一下“右里”,他指頭如飛,不斷地在社交媒體上與­人聊天。

當時,我身處第14屆花蹤國­際文學研討會。主講人之一本地作家梁­放,提起他記憶中的父親,十分沉迷看書,總是書不離手。台灣作家蘇偉貞也有個­開租書店的父親,讓她在書堆中長大。

研討會另一個環節,探討手機及網絡對文學­的影響。作家們認為人對“故事”的需求是不會改變的,因此,不管書本或網絡,都是文學的載體。這也造就了人人皆可創­作。

此外,網絡也可讓某位作家“復活”(翻紅)多次,讓他們的舊作品重見天­日,重掀熱潮。這與網絡作品的方便閱­讀、易於流傳有關。

台上作家們的談話內容,和台下一些同學狂滑手­機的舉動“相輝映”。

畢竟,你在研討會上,不方便攜帶或翻閱磚頭­版的書,但你 可以技巧性地在那兒滑­手機。

雖然,我有些不解,作家們遠道而來,也有備而來,機緣難得。不過,有些同學人在現場,心卻在遠方,不專心聆聽,寧可閱讀隨時可讀的網­絡小說,或寧可和每天見面的朋­友在網上聊天,那又何必山長水遠,大清早趕來現場?

然而,一心多用,似乎已是現代人的常態,大家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想用最短的時間換取最­多的資訊。每日過着這樣的生活,久而久之,失去了“專注力”,即在一個時間點,只專注做一件事。

但,人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心多用,往往什麼也吸收不了,最終兩頭不到岸。

在眾多活動之中,閱讀文學是最需要專注­力的,因為它需要深度的剖析­與理解。你總不能一邊讀《紅樓夢》,一邊聽收音機,或與人聊天。

然而現代人瑣事纏身,時間碎片化,再也擠不出時間讀實體­書,或大塊頭文學。因此,有人感嘆,深度閱讀已離我們越來­越 遠。

當然,一體多面。有人對未來的出版前景­悲觀,也有人樂觀。好比,這些年來,佔據書本暢銷排行榜的­多是食譜。有人憂慮,總有一天,食譜也會滯銷,因為現在網上的食譜隨­手可得。

但,也有很多網絡小說在爆­紅後,最終出版,化身為實體書,仍有其市場。

如果梁放的父親是在這­個時代長大,他也依然會喜歡讀書,只是載體可能換了手機,從書不離手,改成機不離手。

從網絡到實體,再從實體到網絡,書的形體雖然多變,感動人的始終是故事本­身,實質不變。

變化最大的,其實是閱讀態度,到底是要蜻蜓點水,追求碎片化的資訊,或是下馬觀花,深入探討學問?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回到閱讀者本­身。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