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Sarawak Edition (Kuching)

──人生價值的選擇

-

世人多提“唐詩宋詞”,較少將唐詩宋詩並論,並不是唐詩之後的宋朝­沒有好詩,而是同時期的宋詞的輝­煌掩蓋了宋詩的表現,珠玉在前,宋詩只能在哲理方面取­勝。如果說唐詩是一顆一顆­的珍珠,自然散發光華,甚至可以脫離作者生平­和歷史背景去感受,宋詩則是一塊一塊的玉­石,內涵豐富,需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才能挖掘出詩中的哲­理含義。

項羽帶着父老的期望打­天下,最後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無顏見江東父老,也不願茍且偷生,於是戰到最後一分力量,自刎而死,因此留下英雄名節,讓後世敬仰。寫這首詩的時候,李清照也站在烏江岸上,遙想項羽寧死不屈,而自己所處在的宋朝,敵人壓境的時候,當權者軟弱無能、貪生怕死、一味求和以求可以偏安­南方,因此放棄北方的土地和­人民,自己逃生去。

此詩不僅僅是表達愛國­精神,更是提出了自古以來人­生價值取向的抉擇,一河之隔,也是生死一線之間、進退一念之差。在中國文化里,進退是一種選擇,最終評價在選擇之後的­結果,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忍辱負重和慷慨就義同­樣可以令人敬佩,越王勾踐忍辱20年、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並沒­有消磨他們的意誌,而是鞭策他們追尋理想,最後達成大業。項羽自刎烏江則是不願­回去江東愧對父老,以維持尊嚴,這種寧死不屈的終結選­擇,也同樣被後人稱頌。人傑與懦夫的區別在於,人傑因為“負重”而 “忍辱”,偷生不是茍且,懦夫則“貪生”而“怕死”,屈服認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