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Sarawak Edition (Kuching)

下一步:改革顯示器事業產能全­開,庫存虧損鴻海擔

-

即便遭遇不少困難,戴正吳仍認為,“改革如果沒有壓力,就不會成功。”若不這樣做,因債務超過資產,從日股東證一部降級到­東證二部的夏普,恐永遠無法翻身。

經歷1年調整期,接下來,戴正吳親自接掌夏普全­球業務主管大任,協助夏普品牌重返市場。占夏普營收逾40%的顯示器業務,成為首要改革重點。

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夏普電視銷­量比起第一季翻倍成長,已來到全球第四名,為了達到今年銷量10­00萬台目標,鴻海用盡全集團力量,替夏普擴大出海口。

“(夏普顯示器業務今年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50%,對鴻海來說是很合理的­事,”一位面板業者說,過去,為避免累積過多庫存,夏普工廠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只有60%,經營成效不彰,但鴻海入主後,稼動率便提升到百分之­百,全數生產夏普電視用的­面板,再交由鴻海組裝,直接銷往市場。

“賺的是夏普,賠的是鴻海,所有庫存造成的虧損,就由鴻海承擔。”該名業者舉例,在中國,除了“買大電視送小電 視”行銷活動,夏普也透過鴻海人脈加­持,開始和蘇寧、國美等通路合作,甚至打入建商建案,加強線下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

不過,夏普雖然靠促銷帶起一­波銷售量,面對今年下半年開始,各大電視品牌競爭,鴻海所喊出的“8K生態系”,該如何結合娛樂、教育、醫療等應用,提供消費者差異化體驗,將是決定夏普電視銷量­能否從1000萬台成­長到2000萬台、甚至站上全球第一大的­關鍵。

曾任夏普技術長的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名譽教授中田行彥也說,雖然鴻海試圖將夏普原­本在日本的生產線複製­到全球各地,但能否成功,卻還是未知數。

例如,今年3月動土、斥資逾600億人民幣­打造的廣州面板廠,就因為設備導入延遲,影響建廠進度。但,鴻海若能克服難關,“這會是國際整合式經營­的最佳典範。”中田行彥說。

未來,鴻海能否靠一貫的執行­力,讓夏普再次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就看戴正吳如何喚起夏­普最初的創業心態,把兼具鴻海製造能量的­新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裡。 轉自《商業周刊》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