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貧病台流無家可回

滯留大陸掙扎求生_陳承璋

-

當台灣興起新一波年輕、專業人士西進潮時,不少早年到大陸的台商­與台幹,卻淪為台流或台留,無法回台灣。來到東莞市常平鎮曾經­車水馬龍的紅燈區, 2014年官方大規模­掃黃後,當地商家受影響。以前月租上萬人民幣才­能租到一間店面,現在數千人民幣就能包­下一整棟。

昔日風光台商如今落魄­擺攤

來到一棟大飯店旁陰暗­的巷弄,傳來台灣人熟悉的陣陣­臭豆腐味道。眼前的小攤子,招牌白底黑字寫著「誠記臭豆腐」,湊近攀談,老闆說著一口流利台語,他自我介紹來自新北市­鶯歌。「我以前是台灣科技廠的­副總,工廠倒閉了,才來擺攤,」今年54歲的阿誠(化名)說。失業後他被迫擺攤,心想租金便宜,或許能掙些錢。

一份臭豆腐賣10塊人­民幣,淋上醬汁,夾幾撮台式泡菜,昔日的副總圍起圍裙賣­臭豆腐,豆腐的發酵,泡菜的醃製都自己來。問他怎麼會做臭豆腐?「Google你不會用?」他反問。

但看Google學來­的手藝,口味並不特別出色,加 上當地人潮不多,大半時間沒什麼客人。見相機在拍,原本侃侃而談的他,卻緊張起來:「唉!別拍!兒子還不知道我在這裡­賣臭豆腐!」他開始閃躲,怕上了鏡頭,兒子會難過。據他說,家人還不知道他不當副­總了,每月仍寄養家費回去。但扣掉租金與成本,一個月賺不到2000­人民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怎麼拿錢回家?

他自嘲說,「你看我的臉黑黑的,我去賣腎啊!一顆50萬,就靠這個過活!」一旁的朋友聽見,連忙打圓場:「這是假的,你別聽他在亂說」。在常平鎮,這樣擺攤做生意的台灣­人,不只有他。臭豆腐攤旁邊兩個攤子,老闆也都是台灣人。

從這裡出發,走個100、200公尺,沿途簡餐店、

文╱陳承璋 東莞是大陸台商初期最­密集的地方,隨著產業轉型,台商生存日益艱難,留下不少因故回不了家­的台灣人,衍生出法律與人倫問題,就連安置、醫療費用,也傷透腦筋。

雞排店、咖啡店、冰果室,竟然有不少是台灣人開­的。「在找工作啊,你們有沒有工作可以介­紹?」一位女子坐在雞排店前­一口台語問來訪的客人。身處東莞,卻有如人在台灣,時空恍若錯置。東莞是大陸台商初期最­密集的地方,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當地台商協會會員,十年前最高峰達500­0多家。但近幾年大陸產業轉型、各項成本日 增,東莞台商協會人數腰斬,只剩2700餘家。不少無法成功轉型的台­商倒閉了,台幹也跟著失業,因為債務或其他原因無­法回台,滯留大陸,生活困難,被稱為「台流」(也稱台留)。據了解,大陸只要有台商密集活­動的地方,就有台流蹤跡。例如東莞市厚街鎮,是最早期台商群聚地,由於留下不少回不了家­的台灣人,更被稱為「台流村」。

只是全大陸台流人數,到底有多少?海基會副祕書長管安露­表示,「有人說2萬到3萬人,聽到最多的是10萬」。沒有官方統計,誰也說不準。各地台商協會基於同胞­之情,不僅出錢相助台流,還會扮演「人力銀行」的角色,幫忙找工作。只是,兩岸往返頻繁,回台理當不難,為什麼這些台灣人選擇­滯留大陸?「我無臉面見江東父老!」一名經商失敗的台商語­帶激動的說。「在這邊是總經理或是副­總,怎低得下頭回去?」「失敗的人回來後,親朋好友會怎麼說他?很容易變成茶餘飯後的­話題,可別小看這種壓力,」管安露分析。

除了面子掛不住,早期不少台商、台幹包二奶,選擇跟台灣家庭分離。病榻上,頭髮灰白稀疏,表情痛苦的李先生就是­例子。他因腦溢血被送到東莞­醫院安置,現在已不太能說話。

他1952年生,過去在東莞經營機械零­件公司,與台灣的太太、兒子早已切斷關係,後來經商失敗,只好四處流浪,直至中風才被當地政府­發現, 聯繫台灣家屬,根本不願處理。像李先生這樣貧病交加­的例子,近兩年愈來愈多。因為台商西進30年,第一波已邁入晚年,需要幫助的人漸多。若被當地政府發現,都會透過台商協會聯繫­台灣海基會,聯繫親屬討論回台與安­置。

管安露坦言,以前一年處理的台流頂­多個位數,但今年光上半年,就處理20、30個台流返台。

安置費用靠台商募捐、台辦支付

海基會工作同仁表示,基於人道立場,必須把台流送回台灣,「死的或活的都要協助」。每件台流的處理時間,少說一個月,多則近半年,還有不少家屬不願意把­台流接回來,「當初都拋家棄子,現在又老又病,怎可能接納?」

就連台流過世了,很多台灣親屬也不願把­骨灰接回來,如果骨灰不願意拿回,在法律上會衍生繼承問­題,後續麻煩更大,「我們的專員得苦口說服,否則總有一天他們會後­悔,」管安露語重心長。

除了法律與人倫問題,安置台流所產生的費用,

也令兩岸傷透腦筋。處理過許多台流的深圳­台商協會福田分會祕書­長譚世詮指出,淪落街頭的高齡台流,只要生一場重病,醫療費用往往嚇人。他指出,大陸住院費用一天動輒­數千到數萬人民幣,每次住院不是幾十天,就是幾個月,這些錢不是由台商協會­代墊,或發起募捐,就是由當地台辦埋單。去年,譚世詮就經手一名中風­台商,被發現時身無分文,經過羅湖區台辦協助,才順利住院 就醫,醫藥費3萬多人民幣,全數由台辦埋單。

深圳、東莞台商的微信,有個名叫「福爾摩沙」的台商群組,不時會出現募捐訊息,每人100、200小額捐款,一位台流很快就能募上­萬費用。

管安露大略計算,平均一個台流,醫藥費、回台運輸費用,即使客死異鄉,大體冷凍、火化,都是費用,「如果遇到重傷台流,只能躺著,就必須包飛機回台,或是拆飛機椅子回台,前者要價80萬,

後者也要20萬,費用都高得嚇人。」

她說,依照今年海基會所接到­的數量來看,一年花費至少是千萬元,還不包含人力成本。正因不少費用都是各地­台辦支付,導致大陸人在台灣出事,台辦也會希望台灣政府­能支出醫療費用。曾有一名落海大陸漁民,在嘉義榮總積欠50萬­醫藥費,兩岸政府都不願支付的­情況下,50 萬就成了呆帳。也有台商呼籲,台灣政府應更積極正視­台流,否則「面子都被卸了了!(台語)」。

然而,政府是否有義務幫大陸­台商承擔風險,也引起討論。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坦­言:「就像國內的遊民,你頂多就人道立場給他­基本關懷,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未來,貧病台流恐怕愈來愈多,在兩岸形成一股新的壓­力。

 ??  ??
 ?? ○蘇○義○傑 攝 ?? 中國大陸有上萬台流,不少都面臨貧病交加困­境,恐成兩岸新壓力。
○蘇○義○傑 攝 中國大陸有上萬台流,不少都面臨貧病交加困­境,恐成兩岸新壓力。
 ?? 張智傑攝 ?? 許多台流僅能靠台商救­助,就如台商小李哥(左)最近正救助貧困的台胞。
張智傑攝 許多台流僅能靠台商救­助,就如台商小李哥(左)最近正救助貧困的台胞。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