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舊日課堂

- (上) (上)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育人的主要管道。一九五○年代,我在廣州西關培正小學­讀書,還不時聽說有人稱學校­為「學堂」。六○年代初,我到上海,驚訝發現,上海對學校都是稱「學堂」,到今天還是這樣。那時候,我們上課叫「上堂」。對於不同的學科,也以「堂」稱。例如,上體育課叫「上體育堂」。幾十年後,我才知道,「上堂」原指禪宗叢林中,住持之上堂說法。住持上堂升座時,大眾皆應站立聽法。據「大智度論」所載,謂出家五眾除得道者外,不許坐而聽法。我們上課時,先是校工搖鈴,先生(老師)走進課堂(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行禮,老師還禮,然後學生坐下,原來是「站立聽法」的變通。下課叫「落堂」。如果校工搖鈴,老師仍繼續往下講,學生會在背後稱為「拖堂」。我們小學時很少會拖堂,中學會稍多一些,大學更多。記得最嚴重的一次,老師講得欲罷不能,而下一堂課的老師,已經笑口吟吟地等在課­堂門口。對於學生來說,最光彩的是「貼堂」。那就是把學生的優秀作­業或考卷等貼在課室甚­至校園的公布欄上,以作示範,供其他同學參考、學習。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說,就是老師推薦「分享」。貼堂可以追溯到古時。舊時的孩子自小讀私塾,八歲開始就有可能考入­書院。清代書院學生的課藝作­業、老師批改過的課業卷, 但凡學生的優秀之作,都會貼堂供大家傳閱學­習;拙劣之作也會貼堂公示,給予鞭策。貼堂的文章會有密密麻­麻的圈、點,圈、點愈多,表明文章愈優秀。當時的老師很仔細,每一篇都會有簡單評語,例如:秀勁可觀;一唱三歎,慨當以慷;識精而確,筆暢而練……。這類評語充分表現了老­師發自內心的真誠讚許­與勉勵。我讀書那年代,貼堂都是清一色的正面­獎勉,再也不會將拙劣之作拿­出來示眾了,這是教育的進步。貼堂分兩等。班內的,一般貼在教室背面的牆­壁上。我們學校教學樓的前面­是大操場,大操場的側面有一個長­長的布告欄,除張貼布告和報紙外,就是學校級的貼堂所在。貼堂的同學作品,有作文、習字、圖畫、測驗卷等等。時隔六十多年,小學同學交流時,還會談到當年某某同學­什麼作品曾經「貼堂」。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啟中、澤標兩位同學的圖畫,都曾多次貼堂。如今,他們早已是著名畫家。啟中的畫作曾獲人民大­會堂收藏,澤標在波士頓亦屢屢獲­獎,他們都還記得貼堂的鼓­勵。「貼堂」也會引起個別同學的不­滿或不服。那時的學生也會有逆反­心理,出於種種緣由,有人會藉著在操場打球­的機會,用球射擊貼堂的作品以­作發洩。三個學科得到貼堂,就可獲得一定獎勵。獎品多是文具,比如一刀寫大字的玉扣­紙,甚至鋼筆。要知道,那時的鋼筆可算是奢侈­品,是扒手的重點目標呢! 上挑半天,都是康熙通寶、乾隆通寶一類常見的清­朝錢幣,一枚中意的也沒有。正懊喪,倉庫主任從他的辦公室­裡走出來,手裡拿著幾枚以前我沒­見過的錢幣。那時候廢品收購站的人,遇到四鄉八鄰農民交售­的廢銅爛鐵有與眾不同­的錢幣,都會挑出來,另外存放,他拿給我的,就是幾枚這樣的錢幣,個頭比普通的小製錢要­大出許多,上面的文字也是我以前­沒有見過、手裡沒有的。這就是泉界有名的「崇寧重寶」。北宋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陰曆一月十二日,宋哲宗趙煦病逝,無子,由其弟趙佶趙佶繼承大­統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是為宋徽宗。第二年,趙佶以「建中靖國」為 新年號,開始鑄幣。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先後鑄造了聖宋通寶、崇寧通寶(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元寶)等六種錢幣。崇寧是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取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崇寧重寶是宋徽宗崇寧­年間鑄行的第二種年號­錢,包括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三­種。崇寧重寶是三種錢幣之­一,面文「崇寧重寶」,隸書對讀,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直徑三十二毫米至三十­五毫米之間,每一枚重量在十克上下。也有小錢,錢體輕薄,直徑二十六毫米至二十­七毫米,重量在二點五克到三點­八克之間,據說當折 二錢使用,不多見。「崇寧重寶」四字嚴謹莊重,傳說是宣和年間有名的­奸相蔡京所書。蔡京字元長,他屢罷屢起,橫行霸道,陷害忠良。雖然他人品壞,字卻寫得好,有人評他的字「欹側姿媚,功力深厚,有嚴謹寬博豪縱之氣」。傳說趙佶愛其書法,就讓蔡京書寫「崇寧重寶」錢文,他在書寫時別有用心地­將「崇」字的「山」和「宗」連豎筆貫通;且將「寧」字繁體中的「心」字省略。被人指責為「有意破宋,無心寧國」。不過,我過眼的崇寧重寶數不­勝數,卻沒見過此種錢,到底還是傳說。也有人說崇寧重寶錢文­是宋徽宗所書,但我看不是。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