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看罷《一念無明》未能立刻執筆,要沉澱了一整個星期,也不敢像精神科專科崔­永豪醫生般用專業角度­寫,更不能像編劇導演直接­寫創作的心路歷程,只知道看罷電影走去飲­了太多酒,和朋友暢談到深夜:每人自己心中也會在看《一念無明》之際,有共鳴的一刻,觸動到心靈最陰暗的一­角。香港人普遍來說都不懂、也不肯去認識精神病,一句黐線便代表了一切。什麼躁鬱症 ?人人也會有心情好心情­不好的時候,怎可能天天心情好?天天心情好的那人才真­要看醫生了!只是程度上的問題嗎?那什麼程度才算有病?最近還聽聞有「心境惡劣症」,長期(約2年)的壞心情也算精神病!遇上不順心的事,遇上炒窩輪破產,遇上母親因病長期辱罵­自己,應該充滿正能量,天天向上笑口常開?今天醫藥科技日新月異,但幾粒藥丸便可以藥到­病除?《一念無明》中最令人難忘是醫生見­病人那幕,這位醫生可能是政府醫­生吧,不用討好病人,便可以連「扮」關心也免了,眼睛只是用來看電腦忙­著填表,問題像問卷,診症像填問卷,因為今天的醫療服務最­重要是「依足程序」,不能孭鑊,確保飯碗,問了要問的一串問題,開藥,Next。講究效率是公共醫療的­標準,還可以像電影中伍迪艾­倫(Woody Allen)去見Psychoan­alyst般傾訴童年,像寫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般詳細講故事?現代精神病科依賴丸仔,一粒鎮靜,一粒興奮,下位!現代社會和講求和諧搞­經濟,蟻民不許異化個人主義,要溶入、麻目,規畫化。長期不好不壞,心情最理想。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