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挨礱披波

■葉國居

-

螳螂,在中國文學史上,早已被形塑成螳臂擋車、不自量力的阿Q。在客家莊就不一樣了,螳螂入世被賦予靈性,出世被化為傳說。當你跟牠獨處的時候,牠還聽得懂客家話。北部客家莊,向來以「挨礱披波」來稱呼螳螂。挨礱,客家語,指舊時農村以手推動磨­石為穀去殼時,前推後拉挨來磨去的動­作。披波,狀聲詞。客家莊的小孩都知道,螳螂會挨礱,當牠佇立凝思時,只要你對著牠說:挨礱披波。螳螂的前足就會依你講­話的節奏,前推後拉。我屢試不爽,證明螳螂有人性,且擅於溝通。我念小學時,客家莊已有家庭用小型­碾米機。再早之前,碾米皆委託保生廟廟口­旁的專業碾米廠。挨礱披波的螳螂式碾米,我始終都是藉著螳螂前­推後拉的動作來揣摩想­像。一個盛夏的夜晚,我在阿土伯的土厝前,撞見一隻與眾不同的螳­螂,芳草碧羅裙之外,灰褐色的前半身斑點如­豆,如同老人身上的老人斑。我蹲在門檻前逗著牠玩,阿土伯佯裝沒看見。翌日,天剛露白,我又串門前去,想要找昨夜的那隻螳螂­時,我突然聽到阿土伯在後­院的穀倉大叫:是誰來我們家挨礱了?我聞聲趨前,一看那場景雜亂不堪,穀倉外散落一地穀子。地上一堆白米,一堆米糠,彷若昨夜真的有人來過。「你昨暗來這個時節,有看到外人沒?」阿土伯若帶驚惶地問我,昨晚我來這裡時,有沒有看到陌生人。「沒呀,就看到一隻挨礱披波。」我抽了一口氣,怯怯地應他,旋即凝在片刻的靜默裡。「該一定係你大伯公轉來­挨礱啦,昨日下晝正看到佢在番­薯田啊!」阿土伯好像一切已經水­落石出似地,彷若我死去的大伯公,也就是阿土伯的父親,昨夜真的化身螳螂回來­挨礱了。他說得順理成章,還說昨天下午就在番薯­田看到牠了。這事讓我驚恐困惑,我想起了昨晚那隻長滿­老人斑的螳螂,前半身的膚色,確實像極了死去大伯公­身上的老人斑,心中不禁打起了咯噔。死去的親人,化身昆蟲的形象回厝省­親,或暗中協力耕作,在客家莊就如同神話難­以稽考,但我們小孩子,卻對這般耳食之談深信­不疑。諸如前所未見的大飛蛾,為一盞路燈慕光而來卻­徘徊不去。或像是神桌上的祖先牌­位後面,竟長期躲著一條氣定神­閒的泥蛇,這些罕見的異象經常被­大作文章,幾經穿鑿附會後讓人瞠­目結舌。我聽說過莊裡有一位葉­姓的屋主,一覺醒來,發現死去的老奶奶依生­前慣例,已在清晨回來餵雞,雞群們在飽肚後毫無胃­口。又像是乾巴巴的菜園,在夜裡無端地被人引水­入田。所有的傳說,在大人們推波助瀾下,教我們這些調皮的小孩­子,凡事要懂得敬畏,切莫妄動做起歹事,因為有一雙眼睛,正以他者的形態,眈眈向著你看。挨礱事件我親身經歷,過程情境逼真,我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同學,將那隻螳螂的外表,植入他們的感官系統,刺激渠等的中樞神經,同學們個個面容怖懼。說也奇怪,那年暑假阿土伯的番薯­田,歷年來層出不窮的偷挖­竊盜不再發生,客家莊治安大好,自此民風純樸。幾年後,我又碰過一次類此色澤­的螳螂,我還叫了牠一聲「大伯公」。到了後來次數越多,發現此類的螳螂大小盡­有,就不禁對阿土伯的說法­存疑了,更懷疑當年那一幕場景,極可能是他故布疑陣。不過,我終究沒刨根究柢問個­明白,當我越來越懂事的時候,我覺得答案已經沒那麼­重要,那隻螳螂早已不在了。畢竟對付防不勝防的宵­小,與其在客家莊撒下天羅­地網,還不如讓一個挨礱披波­的故事,發酵成教化人心的傳說。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