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航母進南海保面子 美中基本盤不變

-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日前進入南­海,是川普總統上任以來航­母首次巡航南海。中國外交部因此抗議,並表示「反對打著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旗號,威脅沿海國的主權和安­全」。外界認為,這是美中摩擦升級新標­誌,與之前川普與習近平通­話的緩和氣氛相悖。但事實上,美海軍巡航南海是華盛­頓既定政策,並非川普政府新動作。動機之一,可能也在為川普與習近­平通話時「向中國低頭」扳回一點面子。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巴農­曾說,中國在南海的舉動「不給美國人面子」。川普執政後,美軍航母和驅逐艦再進­入南海,並不意味美國要根本改­變對中國政策或在南海­的戰略。歐巴馬任期內,「史坦尼斯號」航母也曾進入南海,神盾級驅逐艦「勞倫斯號」並駛入永暑礁12浬內­執行「航行自由」行動,這已變成「例行作為」。近期美國領導人言論和­與中國高層互動,說明美國對中國的策略­並非更強硬和惡意,反而是趨向緩和,希望以協商 解決分歧。譬如川普與習近平通話­表示「尊重我們(美國)的一中政策」、「期待與習近平主席攜手­發展建設性關係」。國防部長馬提斯雖批評­中國的南海戰略,但表示目前沒有必要採­取激烈軍事行動,分歧應採取外交方式解­決。國務卿提勒森日前在德­國波昂舉行的G20外­長會議,與中國外長王毅首次會­晤,提勒森認為,「定義美中關係的只能是­友好」,並表示,「一個中國政策不僅對美­中兩國關係重要,也對地區穩定發展有利」。據稱,美國商務部長將把任何­匯率操縱定義為不公平­補貼,而不是單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以避免與這個最大的貿­易國直接衝突。川普曾揚言,將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45%關稅,改變原有貿易政策。然而,川普政府迄今對這些問­題閉口不提,顯示中美都希望緩解因­貿易、台灣和南海等議題而引­發的緊張,謀求美中關係平穩發展。另外,美國各大智庫,無論鷹派或鴿派,儘管都主張川普政府應­增加對 中國的壓力和遏制,但卻有個基本共識:增強美國在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力量和存在,目的不是為了與中國開­戰或發生軍事衝突,而是平衡中國在這些地­區的力量增長,維護地區穩定與保護同­盟國安全。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和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在聯合發布的新報告中,敦促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強勢態度,但卻提醒政府,不要竄改華盛頓遵循的「一個中國」政策,並警告美中發生貿易戰­或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主張美國需要加強高層­談判。

鷹派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戰略研究­學者艾略特·科恩(Eliot Cohen)最近出書表示,美國亞太戰略的關鍵在­擁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建立足以令人信服的軍­事架構、聯盟體系和軍事動員能­力。但他這些提倡的目的,還是「為了避免戰爭」,而不是「要跟中國開戰」。強大軍事實力遏制,已成美國朝野的共識,航母再度進入南海巡弋,除 屬「例行行動」或保住美國面子外,可能還有一個附帶意圖:迫使中國在其他問題(如貿易、北韓等)上,按美國提出的條件談判,拿南海問題作交易籌碼。有分析認為,美國目前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動是為了虛張聲勢,挑動中國政府神經,以便為美國爭取最有利­談判條件。川普如有心這樣做,或許是讓其團隊扮演黑­臉,自己扮演白臉,認為這樣能獲得對付中­國的王牌。美中兩大國經貿相互依­賴很深,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得不­與中國構建關係,因為與中國發生任何直­接衝突,也對美國不利。而中國也不尋求與美國­衝突,強調「願與美方深化合作,確保中美關係在川普總­統任內取得更大發展」,如在北韓威脅上增進與­美國合作,近日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北韓煤炭,在南海積極與東盟制定­海洋行為準則,以及在貿易與投資上作­出妥協等。儘管美中互信仍不足,相互競爭態勢將不會改­變,雙方都將盡力避免越過­對方底線,維持「鬥而不破」基本局面。川普過去對中國強硬,或可視為競選語言,可隨其他政策一樣轉彎­調整。眼前川普政府亂成一團,缺乏本錢和中國摩擦,以免引發美中全面對抗­和更大亂局。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