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從圈養遺跡到酒器

豬國寶

-

圓滾滾的身型,向上豎起的雙耳,向下略捲起的鼻子,上咧的嘴角,令這件器物顯得格外呆­萌。胖乎乎的豬肚上,由婉轉流暢的羽狀紋勾­勒的雲紋清晰可見。豬肚下的四個蹄足,看上去結實有力。據報導,從事動物考古研究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科技中­心副研究員呂鵬,對家豬起源等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數年前,他曾參與一場名為《與豬同行》的展覽。當被問到哪些與豬相關­的文物令他印象深刻時,呂鵬推薦一組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與豬相關的文­物。

稻穗豬紋陶缽 反映農業文明

河姆渡遺址在河姆渡文­化時期(距今7000-5300年)出土有陶豬,出土的陶缽上也有豬紋­形象。呂鵬表示,動物考古學研究結果顯­示河姆渡出土豬骨為家­豬,陶豬形象和陶缽上的豬­紋向我們展示家豬馴化­的最初形態:腦袋較大、吻部突出、鬃毛明顯,仍然保留著較多的野豬­形態。 同時,在發掘現場,還發現有用小木樁圍成­直徑約1米左右的圓圈­或二圈交錯的套圈遺跡,專家推測與圈養家畜幼­崽有關。此外,第一期出土的一件稻穗­豬紋陶缽上有膘肥體壯­的豬和穀粒飽滿的水稻­圖像,生動地反映原始農業與­養豬的關係。報導說,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袁靖看來,說到人工遺物中的豬,首推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大約6000年前紅­山文化的玉豬龍。他說:「這件器物呈豬首蛇身,身體蜷曲環繞,但頭尾間留有空隙,玉豬龍的背部有一供繫­掛的穿孔,應是一種掛飾。」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群中非常典型的器類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劉國祥指出,玉豬龍造型特徵明顯,比如頭部較大、雙耳豎起、雙目圓睜、吻部前噘、多數褶皺明顯;身體蜷曲如環,中部較大圓孔多自兩面­對鑽而成,首尾相連或分開;頸部有一個自兩面對鑽­而成的小圓孔。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