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ci

张静江故居的三副楹联

- (江苏)王宗祥

张静江故居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东大

街 108号。原宅是其祖父张颂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建。

1877 年 9 月 19日,张静江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他的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善从事丝绸、食盐等商品经营,为江南知名富商。其外祖父庞云,为当地名门望族,同为丝绸巨商,还是江、浙、沪一带著名收藏家。

张静江名人杰,又名增澄。他敬佩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喜欢《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取名人杰以自勉。早年因病跛足,人称“张跷脚”。另一种说法是一次南浔­镇上着火,十多岁的张静江在救火­中不幸摔伤了一条腿。

20 岁时(1896),张宝善为儿子捐得候补­道衔。1902年,他随清廷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国任一等参赞。次年在法国创办通运公­司,经营中国的绸缎、茶叶、珠宝、书画等,赚了不少钱。

1905 年 11月,张静江在邮轮上结识了­孙中山。他对孙中山很崇拜,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在法国港口城市马赛依­依惜别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联­络的暗号,并约定电文ABCDE 的含义为:A为 1 万法郎,B 为2 万法郎,C为 3 万法郎,D为 4 万法郎,E 为 5万法郎。他递给孙中山一封信,信中夹有他亲笔签名的­取款单。孙中山到美国后让黄兴­凭信和取款单去纽约市­第五街566号他所开­办的通运公司,领取了3万元,分文不少。在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和前后,每当孙中山活动经费不­足时,便及时拍电报给张静江­请求汇款,而张静江总是有求必应。武昌起义后从巴黎回国。“二次革命”失败后,又前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并被任命为财政部长。此后,他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奇才,曾题“丹心侠骨”相赠。1938年经香港去美­国,寓居纽约。1950 年 9 月 3日在家中病逝。

大门上方悬挂“张静江故居”横额,为陈立夫所书。进门大厅称“尊德堂”,即正厅,为典型的江南厅堂建筑,是张家接待贵客之处。“尊德堂”为张謇所书。两侧有对联一副,系孙文书,曰:“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1923年,张静江因骨痛病复发回­到南浔家中休养。

孙中山闻讯后急忙帮助­找医生,并在一封信中劝说其休­养好身体后继续为国尽­力,并亲书“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的一副对联让人送到南­浔张静江府上。

孙文手书此联出自唐贯­休《献钱尚父》: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贯休(832-912)五代前蜀画家、诗人。僧,本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昭宗乾宁元年(894)往钱塘谒钱镠,受礼遇。唐天复三年(903)入蜀。蜀主王建称他“禅月大师”。

据《宋高僧传·贯休传》:“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

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载此事作:钱镠自称吴越国王:“禅月贯休尝以诗投之,曰:‘贵极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踏山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菜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镠爱其诗,遣客吏谕之曰‘:教和尚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方与见。’休性褊介,谓吏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邪?遂飘然入蜀。”

十四州:谓浙东、浙西,管州十四:润、昇、常、苏、湖、杭、睦、越、明、衢、处、婺、温、台,此时名义上均为钱镠所­辖。孙中山改十四州为四十­州其意自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敷衍了这段故事。说贯休因避黄巢之乱,来于越地,将诗献给钱镠,钱镠教改诗添州,贯休吟诗四句:“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吟罢,飘然入蜀。钱王懊悔,追之不及,真高僧也。后人有诗讥笑钱王,云“:文人自古傲王侯,沧海何曾择细流。一个诗僧容不得,如何安□望添州?”

抱柱联由清同治、光绪二帝之师翁同龢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此联作者为姚文田。梁章钜《楹联丛话》(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年,第 204 页)

姚文僖公(文田)督学时,每试院辄题一联云:“科场 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又自撰堂联云:“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语皆近质而实,足以训俗。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文学家。字秋农,号社畲、经田、梅漪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僖。学宗宋儒义理,兼取汉学之长。工诗文,于论古纪事,时有独见,长于说文之学。

富庶江南,人才众出。此地无论经商、耕种,都重视积德读书。楠溪江有副民居楹联再­简明不过: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同里镇嘉荫堂楹联:“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

右边是边厅,为双层结构,是张家接待一般客人所­用。室内书法作品为张静江­题写,其中一副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送给陈立夫的,其真迹现存台北陈立夫­私人客厅里。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作者为杨继盛。杨继盛(1516-1555)明保定容城(今属河北,划归雄安新区)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进士。任兵部员外郎,以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不久,再被起用,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劾权相严嵩十罪五奸,列有确凿事实,下狱受酷刑,被杀。有《杨忠愍集》。

椒山是明代顶抗权奸的­名臣之一。明世宗偏听了仇鸾的话,将继盛贬为狄道州典史。狄道州即今甘肃临洮县。杨椒山狄道州在任虽只­有一年半左右,但他在临洮留下的影响­至今依然不绝。临洮为甘肃文风较盛之­区。椒山的《忠愍集》当地保存了完整的书版。他的墨迹被刻石保存下­来,几乎每家室内都悬有拓­片,最常见的一副对联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还有一幅中堂:“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他倡导文风,关怀学者。(参王树民《明代名臣杨继盛小记》,文史知识,1998年第 3 期)

杨继盛“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后七年嵩败,穆宗立恤直谏诸臣,以继盛为首,赠太常少卿,谥忠愍。”(《明史本传》)

五四运动时期的李大钊(守常)的人生誓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显然受了杨椒山的影响。他的一生无愧为这十个­字。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