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ci

“千顷”之“顷”平仄考

(内蒙古)黄剑平

-

《诗词》报 2018 年 8 月 15日刊登单浩强先生《〈黑河〉赏析》(以下简称《赏析》)一文,未言《黑河》为近体诗,字里行间却是按照近体­诗去赏析的。诚如作者言: “但作者把‘祁连山’写成‘峻岭’(“峻岭冬凝羊脂玉”。笔者注),其一是避免同一首诗内­有同字出现”。“避免同一首诗内有同字­出现”者,在旧体诗词中唯有近体­诗。对此,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可为佐证。先生在《近体诗的语法(下)》一节中指出:“避重字。———所谓重字,是指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但是,除了叠字当然重复之外,还有两种重字的情形是­不必避免的”,一,“一句之中不避重字”。二“,首联或尾联的出句和对­句可用重字,以示钩连。”“出句中有一二字和对句­的一二字相同,但并不接连。“”这也可以认为单句重字­的延长。”《黑河》一诗要避免的重字,不在同一联,显然在这“两种重字的情形”之外。而古体诗和词,都不需要避免重字。一如唐李白五古《月下独酌》,七十个字,“月”字出现四次,“影”字出现四次,“我”字出现三次,“无”字出现两次,“相”字出现两次。由此可见,《赏析》一文作者把《黑河》作为近体诗去赏析,是毋庸置疑的。

《黑河》既然是近体诗,就要按照近体诗的格律­去赏析。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导言》中说:“而平仄和对仗,是近体诗中最讲究的两­件事。”从这个角度读《黑河》颈联:“初春播撒千顷稻,秋尽收藏万担禾”的“顷”字,就有失律之嫌了。在《黑河》一诗“,初春播撒千顷稻”,按近体诗平仄格律,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但这个“千顷”的“顷”字,在我读到的唐、宋、元、清诗人的近体、古体诗和词中,都读仄声,并非平声。《现代汉语词典》“顷qǐng”字条云“:又同‘倾’”,但解释是“倾斜”,非“地积单位”。是此,将“千顷”的“顷”在旧体诗词中的声调列­举如下。近体诗中“千顷”的“顷”读仄声者如,唐灵一五律《酬陈明府舟中见赠》:“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唐曹松七律《洞庭湖》“: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唐罗隐七律《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醉凭危槛波千顷,愁倚长亭柳万条。”罗隐七律《寄三衢孙员外》:“风高绿野苗千顷,露冷平楼酒满卮。”唐殷尧藩五律《寄许浑秀才》: “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唐温庭筠七律《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唐皮日休七律《送从弟皮崇归复州》:“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唐白居易七律《宿湖中》“: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唐赵嘏七律《忆山阳二首》“: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宋陆游《连日治圃至山亭又作五­字》“:放鹤云千顷,钓鱼溪一湾。”清王良谷七绝《环山胜景》:“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 春犁。”等等。古诗中“千顷”的“顷”读仄声者如,宋苏轼五古《虎丘寺》“: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熙熙览生物,春意颇凄冷。”苏轼五古《送程建用》“: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空仓付公子,坐待发苕颖。”宋陈与义五古《十七日夜咏月》“: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宋陆游五古《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路穷忽披豁,怳然得异境。苍玉立万峰,清镜渺千顷。”元王冕五古《题凝雪水仙图》“:出门大江横,银涛数千顷。仙子御轻飚,环佩摇虚影。”等等。词中“千顷”的“顷”读仄声者如,宋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枝花影。”宋刘光祖《洞仙歌》“: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宋刘过《贺新郎》“:千万缕,意难罄。玻璃三万六千顷。”宋周密《点绛唇》“:雪霁寒轻,兴来载酒移吟艇。玉田千顷。桥外诗情迥。”宋姜夔《摸鱼儿》“:银波相望千顷。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伊三请。”宋史达祖《齐天乐》“:断浦沉云,空山挂雨,中有诗愁千顷。波声未定。”元长筌子《绛都春》“:侵寻妙景。看赤城秀稔,芝田千顷。”元沈禧《买陂塘·赠徐孟祥用梦庵先生韵》“:爱雪堂、面湖依壑,望中一碧千顷。波光倒浸云山晚,风荡不晶帘影。”

读《赏析》一文,作者对《黑河》颈联出句倒数第二字的­失律未置一词。是没有注意到,还是认为没有失律,甚或认为是小瑕疵,可以不谈?愿听方家指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