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ci

浅谈讽喻诗的艺术手法

-

讽喻诗以其主题显明,内涵深刻,言辞有力,想象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政治性和战斗性,体现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一、绵里藏针,柔中有刚。诗人在创作讽喻诗时,大都缘事而发,贵在借物托意,通过景与物的描写和议­论,很委婉地对那些不合理­的世态人情进行揭露、批判和讽刺。宋人张天觉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例如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花卿,字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16年)因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立了大功。从此,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还放纵士卒大掠东蜀。最无礼的是他目无朝廷,肆意妄为,僭用天子音乐自娱。是故杜甫作客花府时,赠诗予以委婉地规劝。这首绝句,从表面看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出弦管演奏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但从深层次剖析,其弦外之音却耐人寻味。诗句中的“天上”和“人间”两词,实指天子的皇宫和花卿­的府邸。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十分明确的等级界­限。花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下场确实令人担忧。所以,杜甫在赠诗里采用含蓄­婉转、讽喻规劝的方法予以晓­之利害。这既可让花卿作为有所­收敛,又不会激怒一向骄横跋­扈的花卿,还能在朋友之间留下一­个好名声,真是一举三得。杨慎的《升庵诗话》载:“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二、写景状物,忠言逆耳。古代有许多讽喻诗,常借物比兴,抒发情感。特别是那些处世正直不­阿、行事光明磊落、且性格刚烈的诗人,他们的诗作,或矛头直指当政者,一吐为快;或借古讽今发感喟,痛快淋漓。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以荔枝产地至华­清宫的这段路程尽管相­隔千里,仍然不惜劳民伤财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为背景,揭示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诗中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教训,又深刻地讽刺了现实生­活,有着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的无比­愤慨之情,特别是对封建帝王纵欲­败国的史实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三、托物寄情,言此意彼。由于讽喻诗大都涉及到­重大的历史背景题材,其讽刺的对象也多为政­要人物,诗人在创作讽喻诗时,不得不慎之又慎。若稍有差池,轻者入狱流放,重则杖毙杀头。是故,有的诗人托物寄情,言此说彼;有的诗人借古讽今,正话反说。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绝句的表面意思,无非是在讲述:汉文帝求贤若渴,把贬居长沙的贤臣贾谊­紧急召回京城,并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这位被逐之臣。若论贾谊的才华和能力,确实是十分的脱俗超群,普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君臣晤谈到半夜,甚至移膝席前,而汉文帝垂询的不是治­国安民的良策,却是荒诞无稽的鬼神之­事。这首讽喻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主题突出,内涵深刻。此诗表面上似在嘲讽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真正的意图­并非局限于此。众所周知,晚唐的帝王将相大都是­些不务正业、不重民生、不用贤才的平庸之辈。他们一门心思都用在崇­佛媚道、炼药求仙、追求长生的无稽之谈。很显然诗人矛头所指是­当时朝堂上的皇帝,而不是前朝的汉文帝。其次,我们从寓慨的角度去分­析,诗人假借贾谊的遭遇自­比,感慨诗人自己尽管怀有­满腹经纶,却偏逢衰世,时运不济,壮志难酬,无力回天。总而言之,诗人表面嘲讽汉文帝“不问苍生”,实则讥刺晚唐皇帝昏庸­无道;而诗中慨叹贾生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诗人自己生­不逢时。

四、一语双关,立竿见影。我国古代有许多经典的­讽喻诗,表面看似在咏物或言志,实则却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种具备一语“双关”的讽刺诗作,其巧妙之处就在于“指物借意”和“状物传情”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公元 1126 年,金兵南下侵宋,一举攻陷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公元 1127 年(靖康二年)古历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赵构建立南宋后,为保存实力,他拒绝了主战派抗金营­救徽、钦二帝的主张,随后南逃至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定都,过起了苟且偷安、不图恢复、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淫靡生活。诗人林升面对此情此景,眼看家仇国恨雪耻无望,于是愤慨地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了这­首讽刺诗。全诗近似口语化的句子,让读者一看便懂,越嚼越有味。诗的头两句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以及南宋小­朝廷追逐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生情地发出感慨:“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而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到什么时候才能罢休?”紧接着,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慨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中的“暖风”二字是诗眼,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因为有了这股“暖风”的吹拂,才会把时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从而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梁来­享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