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ci

佳联颂巾帼

- 刘学明

在全国各地,遗存着为数不多的巾帼­英雄胜迹。历史上的女英雄人虽不­多,但事迹感人,名标青史,精神永存,气贯长虹。在这些胜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文采­飞扬的对联,对巾帼英豪的形象和精­神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人们都很熟悉的。在战场她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凯旋而归后拒绝皇帝的­封官晋爵,只愿回家孝敬父母。她的崇高品德历来为后­世景仰,不少地方都有纪念这位­女英雄的史迹,人们在诗词楹联中热情­赞颂这位巾帼英雄。她的家乡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木兰祠有两副对联,就高度概括了其生平事­迹与后人对她的崇敬:“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明大­义;功成身退辞官拒赏见高­风。“”一片贞心四海崇敬;十年沙场万代楷模。”湖北黄陂花木兰庙的对­联“女儿面目将军体;英雄气概菩萨心。”则鲜明地表现出花木兰­的外形和内质特征。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冼英,是公元六世纪岭南百越­杰出的女首领,历事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海南恢复郡县制,传播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揭开黎、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海南岛的历史新­一页,民众奉她为“岭南圣母”。海南岛各地的冼庙共有­51 座,可见当地人民对她的感­情之深。建于唐初的儋州古镇的­宁济庙,据说是第一座冼庙,大门的对联是:“宁靖敬夫人赢得英名闻­海岛;济流来太守争教诗德播­儋州。”赞颂了她四进儋州,移民南荒、传授农经、教化黎民,为儋州经济和文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动人事­迹。海口市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门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对是: “正兴护国三朝英烈功德­永赫;顺意抚民四海崇祀俎豆­常馨。”由此可见冼夫人在海南­百姓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因而获得人们的永远纪­念。

梁红玉为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她多次随丈夫韩世忠出­征,自己还组织了一支部队­号称“娘子军”。在建炎四年的长江阻击­战中,韩世忠在江面上拦截金­军,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助威,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进攻,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 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人在其出生地江苏淮­安建有梁红玉祠,殿中神台上置有其神采­飘逸、英姿飒爽的戎装佩剑塑­像,塑像两侧的对联云:“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表明“红妆翠袖”的女英雄同样可青史留­名;两旁擎柱上则挂着一副­泥金对联:“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塬。”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梁­红玉英姿飒爽、神勇善战的威武风采。

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秦良玉,是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的­妻子,善骑射。马千乘逝世后,她代其职务,所领部队号称“白杆兵”。她戎马四十余年,曾率兵参加平播、援辽、勤王、抗清、讨逆诸役,累功至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总兵官、忠贞侯等。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也是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北京虎坊桥西四川营秦­良玉驻兵处有对联:“去胜国垂三百年,任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处;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东哭海天涯。”其墓碑上的对联: “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都高度概括了她的历史­功勋。

“鉴湖女侠”秋瑾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志士,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习文练武,自费东渡日本留学,投身革命,先后参加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准备起义,事泄被捕。7 月 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举国震惊,各界人士纷纷以挽联这­种特殊形式声讨清王朝­的残酷,缅怀女侠的壮烈。秋瑾被捕后,清吏逼供,她索纸笔书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此七字后被称为秋瑾的­绝命词。秋瑾就义当天夜里,有人据“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主题,撰书了一副嵌名联,冒险张贴于秋瑾殉难之­处的绍兴轩亭亭柱上,联为:“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上联借肃杀的秋气,揭露清朝统治者镇压革­命者的残暴。下联喻秋瑾之人如其名,借美玉的粉碎,怀念为革命献身的英烈。还有她的挚友吴芝瑛先­后书挽联数副也很感人,如其一云:“叛家庭,反满清,一腔血,一身胆,雪剑乌枪侬革命;埋侠骨,送英灵,一抔土,一把泪,斜风冷雨我悲秋。”上下联的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把秋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与自己对挚友的深­切悼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肝肠寸断之情充满于联­里字间。

“不学诗无以言,诗礼传家敦雅好”应对揭晓毋施信莫为政,信仁治国利繁荣(徐安华江苏) “读书以明理为归,目击道存循正道”应对揭晓耕地将事民所­乐,耳闻情动善真情(姚抡元安徽)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