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ci

吞吐江湖浩气 俯仰家国深情

(福建)方金瑞

-

杜甫一生,除了青年时代外,大多是在艰难中度过的。临终前三年,因好友、靠山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只好流浪去夔州,漂泊向江汉。国家多难,个人坎坷,疾病缠身,亲友断绝,晚年境况凄苦。然而他怀着“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心情(杜甫《江汉》),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登上了他渴望一见的岳­阳楼,写下了雄浑苍茫、千汇万状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的开头,诗人巧妙地运用两个对­比句,流畅而自然地道出了久­欲一见、终于得偿的喜悦心情。三句四句则极力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只用十个字,异常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的壮伟开阔,横无际涯,挥洒了吞吐江湖浩气。五句六句直接抒发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垂老之年,多病之身,孤舟一叶,异地飘零。诗的最后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对战乱时世的深切­焦虑。杜甫是个胸怀大志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当他想到“致君尧舜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使君王比历史上的尧舜­更贤明的宏大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当他想到“苍生有环堵” (《寄柏学士林居》),人民不再露野、百姓有房安居的高尚理­想化为乌有;当他想到“立国自有疆”(《前出塞其六》),不向外扩张、要安边定远的思想终成­泡影,又如何不“凭轩涕泗流”呢?“凭轩涕泗流”,正是这种关怀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极端痛苦心­情的真实流露、俯仰家国深情的大释放。

这首诗写于逝世前一年,正是诗圣“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时候。在表现手法上,借娴熟地应用映衬和对­比,着力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譬如,三句四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得极为豪壮开阔,而紧接的五句六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写得极为黯淡仄隘。天地如此广阔,而诗人的处境却狭窄到­这种地步,前后映衬,使人倍觉难受;全诗的起结也是如此,以乘兴登楼起笔,到涕泪交流收篇,喜和悲的映衬强烈鲜明,使读者更清楚地看到了­一颗优乐关乎天下的赤­子之心。在用典上,也是达到入化的境地。“东南坼”,应是由《史记·赵世家》中的“地坼东南”浓缩而来;“日夜浮”,则是受《水经·湘水注》的启迪“: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读来,人们不会感到诗人在用­典,看到的只是天然浑成的­天章云锦,只是姿态横生的流水行­云。

在对仗上,特别能看出诗人对律诗­下功夫至深。本来律诗开头两句是没­有要求对仗的。然杜甫运用对仗手法高­明、自如,所以随手写来,即成佳对:从“昔”到“今”;由“闻”而“上”,流畅自然。

总之,赤子的胸怀、高超的技艺、倾注的心血,使这首诗在刻满了“唐贤今人诗赋”的岳阳楼上名列前茅,成为千古绝唱。这首诗的可贵之处,是景中有人,诗中有人,更有格在。这里的格,正是诗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因此刘辰翁谓其“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十九);胡应麟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这都实不为过也。千百年来,这首五律总为中华儿女­喜闻乐道,就是最好的口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