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A Precise Survey Method for Objects at a Distance Based on Stereo Panorama

LI Xiaodong1, SUN Min1,†, ZHENG Hui1,2, JIANG Cheng1, REN Xiang1, LIU Lei1

-

1.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unmin@pku.edu.cn

Abstract A survey method for objects at a distance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 stereo panorama. The current methods mainly aim at the survey for close range objects, while for a bit far range objects or even for long range objects measuremen­t with a non-metric camera,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 is low if there are no control points provided. In the proposed method, GPS/INS sensors are utilized to acquire the camera’s pose data, and the original values in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procedure are set in a new way. As a consequenc­e, objects can be measured much more precisely on the stereo panorama, with the precision up to 1%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amera and the objects in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Key words stereo panorama; GPS/INS; measuremen­t; precision

立体全景影像可以呈现­场景的全方位浏览效果, 可以作为三维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的补充。近年来, 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多,并出现许多成熟的商业­软件, 如 Google Earth 中的全景应用[1]。然而, 全景影像不能提供场景­中目标的精确地理信息。同时, 目前三维 GIS 的数据主要来自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昂贵的仪­器设备, 获取

速度慢, 成本高。因此, 如果将立体全景引入三­维GIS 中, 通过在全景影像上快速­便捷地获取目标的三维­空间信息,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 传统三维 GIS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可以得到改善。例如, 对复杂的建筑物结构信­息, 无须每次都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实地量测, 也无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对相关场景的三维­数据预先进行精密采集、处理和管理, 只须

一次性地获取目标区域­影像并生成全景影像, 在必要时进行量测即可。

将可量测全景影像引入­三维 GIS 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有效地补充对三维­对象的表达, 既能提供目标真实的影­像信息, 又能提供目标在地理空­间中的三维信息。国内有许多结合全景开­发的全景三维 GIS, 如岩石科技、苏州盛景等, 均声称其系统集成了全­景与三维 GIS, 用户在浏览全景影像的­同时, 也可以进行实物三维量­算。主要原理有两方面: 1) 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三­维点云, 并与影像进行匹配, 形成三维影像(3D Image); 2) 采用影像上的规则形体, 通过一些已知的约束条­件, 实现量测的目的。前者数据获取成本高, 且数据处理过程较复杂,难以达到实时、快速的目的; 后者不具备可信的量测­精度, 量测结果仅供参考。因此, 如何利用更加简单实用­的设备得到较高的量测­精度, 是基于全景影像摄影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于立体视觉的全景影­像量测方法, 通过获取目标区域不同­角度的多张影像, 可以构建大场景的全景­影像, 并在全景影像基础上进­行目标的量测。在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量测方面, 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 使用最广泛的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精度, 但需要布设人工控制点,使得作业流程复杂化, 且对难以选取控制点的­地区无法进行量测。20 世纪末出现的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POS), 集差分GPS 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于­一体, 能够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的相机位置与姿态信­息的获取, 替代人工

[2]控制点的选择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都较多,并已有了如加拿大 Applanix 公司的 POS/AV 等成熟的商业系统[34]。

在地面进行的摄影测量, 同样存在难以选择人工­控制点的问题, 因此很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近景­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实验。Spero[5]和Jiang 等[6]都使用摄影测量方法对­桥梁进行量测, 其精度都可以达到毫米­级。刘建伟等[7]提出一种可以快速量测­大型工件的便携式工业­测量系统, 其精度可以达到 0.112 mm/3m。然而, 由于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普遍采用工业量测相机, 成本高, 不具普适性,且可量测范围局限在数­米之内, 不适合大场景的目标量­测。

全景影像可以提供较大­的观察范围, 同样也可以用来进行大­范围场景中的目标量测。许多学者对 此进行研究, 使用视频流或专业的图­像传感器来构建全景影­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量测, 但都未

[89]得到较好的精度 。这说明在没有控制点时, 使用非量测相机进行目­标量测很难达到摄影测­量要求的精度。因此, 有学者仿照引入 POS 系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将 GPS 和 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等传感器加入在地面进­行的立体视觉目标量测­中。张亚宁等[10]采取加入 GPS 和数字罗盘的摄影测量­方法进行目标位置量测, 使用后方交会加前方交­会的方法进行解算, 再与目标点实地量测的 GPS-RTK (real-time kinematic,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量测值进行对比, 在相机与物体距离 50 m 左右的情况下, 量测误差接近 1 m, 可以满足多数情况下的­精度要求, 但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 精度也会随之降低。针对国内外在基于立体­视觉的全景目标量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文提出一种引入 GPS 和 IMU 传感器而无须人工控制­点的全景目标量测的方­法, 使用简单、快速的标定方法对非量­测相机进行标定,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相对­定向方法。实验表明, 本方法能够在相机与目­标距离 100 m及以上的范围得到相­对精度为 1%的量测结果。1 立体全景的构建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的立体全­景构建方法造成的“立体盲区”现象(图 1(a)), 我们研究出一种新的立­体全景构建方法(图 1(b)), 采用的装置如图 2(a)所示。我们的装置主要由固定­在一个水平支架两端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相机组­成, 在其下方有一云台, 可控制相机进行 360°全方位旋转。为了进行目标量测, 拍摄时还需要实时获取­影像位置与姿态数据, 因此在立体全景获取装­置的水平支架中心固定­一个 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传感器(实验中使用 MTI (inertial motion trackers))以及 GPS 天线(图 2(a)), MTI 和 GPS 的精度说明见表 1。为了提高作业效率, 拍摄的影像和位姿数据­均以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端平板电脑(图 2(b)), 该部分即为系统位置与­姿态量测模块的主要硬­件。

传统的单基线摄影测量, 基线较短, 交会角小,无法精确量测较远目标, 多视点摄影测量则可以­较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采用沿路径多视点的方­法(图 3(a)), 获取多幅连续的高重叠­度的影像序列,对空间目标点进行量测, 可以获取具有多重重叠­的

更高精度同名点[11], 并且匹配后影像畸变较­小, 有助于恢复目标点三维­坐标。

图 4 是沿北京大学朗润园长­约 80 m 的路径拍摄的建筑物的­合成全景影像, 其实际路径在卫星影像­中的俯视图见图 3(b)。经过全景合成的影像能­展现大范围的场景。 2 基于立体全景的目标量­测方法为了避免解析法­摄影测量需要布设控制­点带来的不便, 我们利用 GPS/INS 传感器, 实时测定摄站坐标与相­机姿态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选取有别­于传统摄影测量的、相对定向的坐标系, 从而可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依赖场景中­布设控制点的问题。在 GPS/ INS 传感器辅助下, 沿路径拍摄的影像序列­中的每幅影像都带有位­置和姿态信息, 因此影像之间的相对关­系具备较好的初值。传统的摄影测量中多使­用连续法相对定向来恢­复立体像对的相对关系, 以立体像对中的左片影­像作为基准, 采用右片影像的直线平­移量和角运动旋转量(BY, BZ, , ω, κ)作为相对定向元素。在建立坐标系时, 分别以左、右片影像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各自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以右片影像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原点在左片影像­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值(BX, BY, BZ)作为基线的 3 个分量, 并使用共面条件方程[12]进行求解。在相对定向解算过程中, 常将基线分量 BX归一化为 1, 从而 BY和 BZ可用 u 和 v两个小值表示, 即 BY ≈ BX · u, BZ ≈ BX · v。这在交会角较小(即左、右相机光轴近似平行)的航空摄影测量中是可­行的。然而, 在本研究中, 为了得到较好的量测结­果, 需要选择具备较长基线­的影像对, 由于拍摄路径往往存在­曲线, 因此交会角可能较大,此时上述两个近似不再­成立, 从而无法依据现有方法­建立量测坐标系。同时, 由于基线长度由 GPS精确测得, 因此 BY和 BZ为 0, BX为已知值, 并且影像姿态初值已经­由 INS 传感器测得, 因此, 如果采用已有的相对定­向量测坐标系, 计算元素仅为右片影像­相对于左片影像的3个­角度旋转量的精确值(, ω, κ)。对于左片影像而言, INS 传感器的量测误差(包括航向角量测的系统­误差以及磁偏角误差)均无法计算。

为此, 我们考虑采用有别于传­统摄影测量的坐标系: 以左方相机投影中心 S1 为原点, 以左方相机投影中心向­右方相机投影中心的方­向作为 X 轴方向, 垂直于 X 轴的处于水平方向并朝­向被摄物体的方向作为 Y 轴方向, 垂直于 S1-XY 平面且向上的方向作为 Z轴方向。假定左片影像航向初始­值存在误差角 α (图 5)。在左、右影像相对定向元素已­经确 定的情况下, 左片影像航向角的误差 α 会导致摄影基线绕左片­影像投影中心按照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设这个角度为β, 则有β=α。基线旋转会导致其在 Y 方向产生分量, 设这个分量为 BY, 则有

   sin 1( BY / BX )。由于误差角相对于量测­值为小角, 因此 BY可以当成微小量来­处理, 将 BY 作为相对定向元素与(, ω, κ)一同求解, 即可反算出航向角的误­差 α。另一方面, 由于 GPS 在竖直方向的定位精度­较差(约 10 cm), 因此可以认为基线在 Z 方向有一个微小的改正­量 BZ。将 BZ也作为相对定向元­素求解, 可以提高基线量测值的­精度。综合考虑上述两点, 我们将 BY 和 BZ加入相对定向元素, 并定义 BY = BX · u, BZ = BX · v。u 和 v可以近似为小量, 从而使相对定向元素仍­为(, ω,κ, u, v)。由于拍摄时相机可以借­助云台在横滚和俯仰方­向基本上保持水平, 因此 ω 和 κ 可以近似为小量处理。由于拍摄时路径可能不­为直线, 航向角可能不是小角, 因此取 = 0 +'。0 为 INS 传感器测得的初始值, ' 为其改正数。使用共面条件方程求解­相对定向元素时, 由于′, ω, κ 均为小角, 可以将旋转矩阵 R2近似为

按照传统摄影测量中使­用的相对定向解法, 求得相对定向元素的改­正数, 将改正数与当前相对定­向元素的值相加, 得到新的相对定向元素­值, 重新进行迭代计算, 直至得到的改正数均小­于某一阈值(本文取 0.0001), 停止迭代, 即得到右片影像姿态以­及基线分量的精确值。使用基线分量 BY 计算出左片影像航向角­误差 α, 将左片影像航向角初值­减去 α, 即可得到左片影像姿态­精确值。

3 实验与分析

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立­体全景获取及量测系统, 在北京大学五四操场进­行立体全景的构建和量­测实验, 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及其­精度。系统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 室内部分主要由服务器­端及相关处理软件构成, 用于数据的接收、全景影像自动合成与浏­览以及目标量测等操作; 室外部分包括集成在三­脚架上的相机组、GPS/INS 传感器以及一台手持平­板电脑, 用于实时接收、发送影像和位置姿态数­据, 必要时进行全景影像的­拼接与立体全景合成等­处理。为了保证在应用环节得­到较高的量测精度, 户外获取数据作业流程­有严格的要求,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3.1 摄站选取

首先, 依据拍摄场景以及可能­的兴趣目标合理规划拍­摄路线, 要求影像序列既能覆盖­目标区域,又不包含过多无关场景, 以避免兴趣目标在场景­中所占像幅过小而影响­量测环节兴趣点的选择。为了保证相邻影像之间­的重叠度, 需沿路径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摄站。本次实验中, 摄站距离量测目标约 110 m, 摄站间距约 10 m, 如图 6 所示。

3.2 相机标定

考虑到非量测数码相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便捷性, 本研究选用 SONY α7r 非量测数码相机, 但因其质量问题, 其参数对最终量测结果­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拍摄之前必须进行­精确标定。我们采用棋盘标定法, 获取在标准棋盘格不同­方向的一系列影像,使用 Calibratio­n Toolbox 计算相关相机参数[1314]。相机标定结果见表 2 和 3, 其 X, Y 方向像素误差分别为 2.22656 和 2.06388。

考虑到相片畸变会影响­目标点的精确选取, 我们依据标定结果对相­片进行校正, 图 7 为影像序列中的一幅影­像校正前后对比。为了加快图像处理速度, 校正后图像以黑白图像­存储。可以发现, 与校正前相比, 校正后图像边缘有较明­显的改变, 图像中心部分变化不明­显。

3.3 影像拍摄与数据获取

使用图 2(a)所示装置进行拍摄, 在每个摄站拍摄影像, 并通过 GPS/INS 传感器分别获取摄站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设­备传输到移动端平板电­脑, 同时使用移动端程序进­行影像拼接与立体全景­的合成。处理后的影像和位置姿­态数据打包后, 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及网­络, 实时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用户在很短时­间内使用量测软件模块­对场景进行立体浏览, 或选择感兴趣点进行量­测, 获取其位置, 也可通过多点量测得知­目标的相关尺寸。

3.4 量测影像的选取

传统摄影测量中多利用­大基高比(摄影基线与相对航高的­比值)(0.6~1)来得到精确的量测结果。依据这一规律, 量测程序可以在量测过­程中根据待量测目标自­动选取用于量测的影像­序列。如选取图 6 中 S1摄站对应的影像中­的 4 个兴趣点(图 7 (b)), 并估算出摄站距离目标­约 100 m。根据基高比条件, 程序推荐距离 S1 约 50 m的 S4摄站对应的影像为­右片影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相机视场角限制(本实验所用相机视场角­为 36.5°), 基高比符合条件的影像­对可能没有较好的重叠­度, 会严重影响量测过程中­的同名点匹配, 进而影响相对定向的精­度。此时, 还应手动选取右片影像, 其规则为: 左、右影像对重叠度大于 60%, 且基线尽量最长。为了验证基高比较小时­量测系统的可行性, 本实验选取 S3摄站对应的影像为­右片影像。摄站基本信息见表 4。

经计算, S1 和 S3摄站对应的基线长­仅为 20.98 m, 对应的基高比约为 0.2。实验条件虽不符合传统­摄影测量对基高比的要­求, 但已有研究证明小基 高比摄影测量同样能得­到较高的精度[1517], 申二

[18]华等 也使用 0.12 的基高比得到精确的量­测结果。因此, 当大基高比影像对重叠­度过低时, 可以选择小基高比、大重叠度的影像对用于­实验。

采用前面提出的目标量­测方法进行计算, 将所得结果与使用全站­仪在相同摄站进行目标­点量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如表 5 所示, 由于全站仪量测精度很­高, 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故作为真值看待), 发现通过本文算法得到­的量测结果与使用全站­仪测得的结果之间的误­差为 1%左右。因此, 可以认为本文提出方法­适用于较远距离(如 100 m 以上)的近景摄影测量, 并可得到较高精度。

由于实验中在设置基站 GPS 时使用的是单点定位方­式, 且移动站的厘米级定位­精度是相对于基站的, 因此最终量测结果是一­个在基站 GPS 坐标系统中的相对值。若要得到较高精度的基­站坐标值, 则需在基站点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定点观测。

4 结论

实验表明, 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立体­全景的构建, 并结合 GPS/INS 定姿定位数据对目标进­行量测的方法是可行的。对较远距离(如 100 m 以上)目标的量测结果能够得­到 1%的相对精度, 说明本文采用的量测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同时, 本实验采用的系统可以­进行快速的相机标定、全景构建以及目标量测, 成本较低, 使用方便, 因此可以作为构建 3D GIS系统的重要辅助­工具。

通过对比最终量测结果­精度(1%)与相机标定结果精度(接近 1%)可以发现, 对最终量测结果影响最­大的是相机标定精度。这是由于在标定和拍摄­时, 相机要聚焦到相同的距­离, 才能保证焦距在两个时­刻是相同的, 因此在标定和拍摄时必­然存在一个影像不清晰­的时刻。本实验中人工设置相机­聚焦到 100 m 处, 导致标定时误差变大。因此, 如果对量测精度有更高­的要求, 推荐使用量测型相机进­行实验。

参考文献

5‒7 [1] 李德仁. 论可量测实景影像的概­念与应用: 从 4D产品到 5D 产品. 测绘科学, 2007, 32(4): [2] 袁修孝, 付建红, 颜佩丽, 等. POS 数据用于立体

856‒859模型恢复时的上­下视差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3] 李学友. 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 方法及实践[D]. 郑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5 [4] 吴俊, 许斌. GPS/INS 组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

12‒14航空遥感中的应用­现状.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06, 26(1): [5] Spero P A C. 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ing of historic transporta­tion sites [R]. Alexandri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83 [6] Jiang R, Jáuregui D V, White K R. Close-range

823‒ photogramm­etry applicatio­ns in bridge measuremen­t: literature review. Measuremen­t, 2008, 41(8): 834

126‒134 [7] 刘建伟, 梁晋, 梁新合, 等. 大尺寸工业视觉测量系­统. 光学精密工程, 2010, 18(1):

247‒249 [8] 汪艺杰. 面向全景视频的距离测­量方法.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 27(9): [9] 姜军, 张波, 徐海涛, 等. 双目立体全景视觉传感

335‒338器的三维测量精­度的研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 20(2): [10] 张亚宁, 李辉, 张萍, 等. 影响近景信息采集系统­27‒30精度的因素分析. 甘肃科学学报, 2015, 27(3):

17‒19 [11] 詹总谦, 张祖勋, 郑顺义, 等. 基于多基线立体匹配技­术的三维重建. 地理空间信息, 2004(6):

54‒57 [12] 张剑清, 潘励, 王树根. 摄影测量学. 2 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13] Heikkila J, Silvén O. A four-step camera calibratio­n procedure with implicit image correction // Proceeding­s

1106‒ of the 1997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Washington, 1997: 1112

(2015‒12‒14) [2016‒04‒13]. [14] Bouguet J. Camera calibratio­n toolbox for matlab [EB/OL]. http://www. vision.caltech.edu/bouguetj/calib_doc/htmls/parame ters.html [15] Delon J, Rougé B. Small baseline stereovisi­on.

209‒223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 2007, 28(3): [16] Sabater N, Blanchet G, Moisan L, et al. Review of low-baseline stereo algorithms and benchmarks //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Toulouse, 2010: 783005-12 [17] Igual L, Preciozzi J, Garrido L, et al. Automatic low

319‒348 baseline stereo in urban areas. 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 2007, 1(2):

45‒49 [18] 申二华, 范大昭, 戴海涛, 等. 小基高比摄影测量方法­及实验分析. 测绘工程, 2014, 23(10):

 ??  ??
 ??  ?? 图 7影像序列中的某幅校­正前后对比Fig. 7 An image from the image sequences
图 7影像序列中的某幅校­正前后对比Fig. 7 An image from the image sequences
 ??  ??
 ??  ?? Fig. 6图 6北京大学五四操场摄­站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shooting stations on the playground of Peking University
Fig. 6图 6北京大学五四操场摄­站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shooting stations on the playground of Peking University
 ??  ??
 ??  ?? A 和 B 分别为左、右方相机, B′为基线旋转后的右方相­机
图 5磁偏角引起系统整体­旋转Fig. 5 Rotation of measuremen­t system caused by magnetic declinatio­n
A 和 B 分别为左、右方相机, B′为基线旋转后的右方相­机 图 5磁偏角引起系统整体­旋转Fig. 5 Rotation of measuremen­t system caused by magnetic declinatio­n
 ??  ?? 图 4朗润园多视点合成全­景Fig. 4 Synthesize­d panorama image of Langrun Park
图 4朗润园多视点合成全­景Fig. 4 Synthesize­d panorama image of Langrun Park
 ??  ?? 图 1 存在“立体盲区”的单点立体全景构建方­法(a)和消除了“立体盲区”的单点立体全景构建方­法(b) Fig. 1 Stereo constructi­on with “stereoscop­ic fade zone” in a single point (a) and stereo constructi­on without “stereoscop­ic fade zone” in a single point (b)
图 1 存在“立体盲区”的单点立体全景构建方­法(a)和消除了“立体盲区”的单点立体全景构建方­法(b) Fig. 1 Stereo constructi­on with “stereoscop­ic fade zone” in a single point (a) and stereo constructi­on without “stereoscop­ic fade zone” in a single point (b)
 ??  ??
 ??  ?? (a) 相机组与位置姿态传感­器; (b) 差分 GPS 系统与移动端平板电脑
图 2 GPS/INS 辅助的全景获取装置F­ig. 2 Stereo acquisitio­n device aided by GPS/INS
(a) 相机组与位置姿态传感­器; (b) 差分 GPS 系统与移动端平板电脑 图 2 GPS/INS 辅助的全景获取装置F­ig. 2 Stereo acquisitio­n device aided by GPS/INS
 ??  ?? 图 3沿路径多视点全景立­体构建原理(a)和朗润园指定路径摄站­示意图(b) Fig. 3 Theory of multi-points stereo constructi­on method (a) and vertical view of Langrun Park on the satellite images (b)
图 3沿路径多视点全景立­体构建原理(a)和朗润园指定路径摄站­示意图(b) Fig. 3 Theory of multi-points stereo constructi­on method (a) and vertical view of Langrun Park on the satellite images (b)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