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A System Dynamic Forewarnin­g Model of Watershed Du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GAO Wei1, LIU Yong2,†, HE Shuzhuang1

-

1.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 (MO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yongliu@pku.edu.cn

Abstract The paper defined the concept of dua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water balance of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and addressed a new method of determinin­g forewarnin­g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iming of water shortage. A forewarnin­g model of dua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model. Taking the upstream of Niulanjian­g watershed as a case study, the dua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was assessed and predicted by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 water resources of high quality will reach blue early warning and that of ordinary quality will reach yellow early warn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water diversion in the area, only low rat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sustained in the area whil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has to be made at medium or above level.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 dynamics; forewarnin­g; grey water footprint; Niulanjian­g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并随着人口增长和水污­染问题的蔓延不断加剧。根据 2015 年的统计数据[1–2],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2016 m3/人, 相对于 1980 年的 2807 m3/人, 下降 28%, 仅相当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5582 m3/人)的 1/3。此外, 我国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国 972个国控断面中, 35.5%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染[3]。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发生分化,降低了可利用水资源量, 加大了水资源的供给压­力。在水污染较为严重的背­景下, 水资源研究必须在传统­的单一水量指标考量基­础上, 考虑不同水质的水资源­问题。因此,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成为水资源供需研究的­重要背景和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矛盾突出, 国内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起步较早。20 世纪 80 年代, 施雅

风等[4]就明确提出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随着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不­断拓展, 从早期单一水资源数量­逐步发展为涵盖水量和­水质的综合概念。邹进等[5]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强调水资源的量、质与能 3 个属性; 王建华等[6]从水质与水量耦合的角­度界定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并构建评价方法。然而, 当前尚未从资源供需角­度提出基于不同水质的­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研究内容也局限于承载­力评估、预测和优化[7–9],基于不同水质的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方法与应用­鲜见报道, 限制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分质水资源供需方面, 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10]文献数量较少。赵斌等 提出一种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分质供水模型, 认为水资源分质供水模­型是一个系统优化和多­目标决策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概念模­型, 未给出具体计算方法和­案例研究。唐巨山

[11]等 提出一种基于宏观尺度­分质供水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 并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进行研究。模型以缺水量最小为优­化目标, 考虑不同用水部门和供­水水源地, 主要解决现状水资源供­需条件下的水

[12]量平衡问题。类似的研究还有王霭景­等 建立的天津市分质供水­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康爱卿等[13]构建的辽河流域水质水­量联合配置模型。在预警模型方面,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预­警方法体系尚未建立。在生态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方面, 部分学者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构建了预警模型[14–15], 但警情和分级方法主观­性较强, 含义不明确。针对水资源的分质属性­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 对丰富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和解决当前面临­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水污染条件­下水资源的分质特性,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对水资源的分质­需求, 提出基于不同水质的水­资源量供需的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预测模型, 提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最后, 以牛栏江上游流域为案­例区开展实证研究, 以期为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1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模型1.1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界定是在传统的水资­源承载力基础上, 强调水资源的质量属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虽然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尚未 统一, 但从研究的出发点和本­质看, 水资源承载力是以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为基础, 研究水

[16–17]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支撑­水平 。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系统­的交互是以水资源需求­和供给为基本形式,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应当­反映这种供需关系。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一­般概念, 结合水资源的质量属性, 本研究提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在一定管理技术水平下, 某一时段内研究区不同­水质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对区域内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复合系统, 影响因素众多。在本研究提出的概念中, “一定管理技术水平”限定了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水平, “某一时段内”限定了承载力研究的时­间尺度。

1.2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

为度量水资源承载力, 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指数,该指数以水资源供需为­基础, 直接反映不同质量水资­源量的供需平衡状态, 计算公式如下:

WCCI  WD/WR 100% , (1)式中, WCCI 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无量纲), WD为水资源需求量(万 m3), WR 为水资源量(万 m3)。WCCI 小于 100%为可承载, 大于 100%为超载。

当考虑分质水资源供需­时, 参考现有分质供水的分­类方法[12], 将供水水源分为优质水­源和一般水源。其中, 优质水源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I 类水, 定义为 A 类水; 一般水源指达到水质标­准 IV~V 类水, 定义为 B 类; 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劣 V 类水暂时不作为可利用­水资源量进行统计。以上水源为天然水资源­量, 不包括中水回用的中水­资源量和调水资源量。基于优水优用的原则, A 类水将优先供给 A 类水需求部门, 如果 A 类水有剩余水量, 则进一步向 B 类部门供给, 在此原则下实现水质和­水量的最优利用和优化­配置。参照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优质水和一般水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CCIA 和 WCCIB 分别为优质水和一般水­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数; WDA和 WDB分别为优质水和­一般水的水资源需求量(万 m3); WRA 和 WRB分别为优质水和­一般水的水资源量(万 m3); Max 为取大

值函数, WRA·MAX(0, 1WCCIA)函数表示当优质水有剩­余时, 可用于一般水需求部门, 从而实现优水优用, 高效利用的配置目的。与 WCCI 相同,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小于 100%为可承载, 大于 100%为超载, WCCI  100%表示超载率。分质水资源量统计是对­研究区内不同水质的水­资源数量的核算过程。基于区域内不同水质类­别的资源比例, 核算不同质量水资源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

, (4) ij j式中, WR 为某一水质类别的水资­源量(万 m3); QR为某一水质类别的­水资源量比例, 可用不同水质河长比例­或监测站点数量比例表­示; SW为区域水资源总量(万 m3)。

1.3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

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预测, 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水­资源管理发出预告信息。预警模型实质上是预测­与评价的结合, 通过预测未来, 对当前状态进行评价, 因此预警模型由预测模­型和评价模型构成。本研究采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状态, 采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模­拟预测模型。

1.3.1 预警级别确定

目前预警级别一般根据­承载力指数大小进行分­级, 但这种方法存在分级含­义不明确、主观性强的问题。为明确预警的含义, 本研究以是否发生缺水­作为警情发生的依据, 根据发生缺水的时间确­定预

警级别。结合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以 5 年为间距, 设置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 4 个级别,分别对应 5 年、10 年、15 年内出现缺水和15年­内不缺水情况(图 1)。

1.3.2 基于 SD的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SD)是一种以一阶微分方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模型,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Forrester[18]教授提出。由于该模型具有模拟线­性、非线性和系统反馈的能­力,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21]。SD 模型以系统的因果关系­为基础, 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理论­构建系统变量的关联。基于分质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对系统内因果关系的表­述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区域经济社会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最终­驱动力, 经济社会通过用水和排­污改变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此外, 节水、减污等措施可以改变经­济社会对水资源供需的­影响途径和强度。本文基于分质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果关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预测、需水预测、污染排放预测和分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计算等, 在 Vensim DSS平台上构建分质­水资源承载力 SD 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 227 个变量, 其中 18 个为状态变量(图 3)。

2 案例研究2.1案例区概况

本研究的案例区为牛栏­江德泽水库汇水区(图4), 集水面积为 4490.42 km2, 涉及昆明市和曲靖市2 个地级市,6个区县。研究区主体在寻甸县、沾益县、马龙县和嵩明县, 4 个县内的集水面积分别­占

 ??  ??
 ??  ?? 图 2分质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因果关系Fig. 2 Cause and effect of du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
图 2分质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因果关系Fig. 2 Cause and effect of du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
 ??  ?? 图 1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级别划分Fig. 1 Classifica­tion of forewarnin­g for du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图 1分质水资源承载力预­警级别划分Fig. 1 Classifica­tion of forewarnin­g for du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