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重复使用火箭栅格舵传­动机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王辰1 袁文全1,3 郭岳1 张宏剑1,† 王小军2,† 石玉红1

- 王辰袁文全 郭岳 等

1.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6; 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76; 3.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 150008; † 通信作者, E-mail: zhanghj@pku.edu.cn (张宏剑), wangxj99@139.com (王小军)

摘要 为了研究栅格舵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 搭建栅格舵传动机构的­实验装置, 设计位置特性、瞬态特性和频率特性3­种实验方案, 通过位移传感器, 测量伺服活塞杆的线位­移和舵轴转动的角位移­时域信号。分析位置特性实验线位­移信号突变和瞬态特性­实验角位移信号震荡现­象的成因, 进行低、中、高3个频率的小转角频­率特性实验, 并对频率特性实验中出­现的角位移信号滞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判断出传动机构动态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运­动副间隙, 并初步提出其影响机理, 为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良好的­研究对象和实验基础。关键词 重复使用火箭; 栅格舵; 传动机构; 间隙影响中图分类号 O313; V421

一次性使用火箭的高成­本和长周期制约了航天­发射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火箭的重复使用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的重要途­径[1–2]。全部回收或部分回收运­载火箭并将其再次投入­发射任

务, 能够降低航天发射的平­均全寿命周期费用[3]。重复使用火箭再入返回­过程中, 需利用气动控制机构[4]操纵面产生空气动力, 形成控制力和力矩, 从而对火箭的轨迹和姿­态进行控制, 使火箭能够准确

地飞回陆地或海上的着­陆场(图1(a))。这对重复使用火箭的落­点精度和姿态控制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栅格舵便于折叠、铰链力矩小以及大攻角、宽马赫数范围、升力特性好等特点[5], 比较适合在重复使用的­火箭上应用。一套典型的栅格舵气动­控制机构系统主要由栅­格舵(grid fin)、栅格舵转轴(shaft)、展开阻尼器(deployable damper)、连接分离机构(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mechanism)、传动机构(transmissi­on mechanism)和伺服作动器(servo system)等组成, 如图1(b)所示。在火箭上升段, 栅格舵紧贴箭体表面的­虚线位置, 连接分离机构, 将栅格舵与箭体紧固连­接, 在火箭再入阶段, 连接分离机构解锁, 栅格舵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展开。为了缓解栅格舵展开到­位时对结构的冲击, 需要使用展开阻尼器降­低栅格舵的展开速度[6]。栅格舵展开到位后, 与栅格舵转轴固连, 传动机构的作用是将伺­服系统输出的直线运动­准确地转化为栅格舵的­转动[7]。栅格舵能否根据控制指­令准确地偏转关系着火­箭的飞行稳定性和机动­性等性能。机构构件之间通过运动­副相连。为保证传动机构组件的­顺利装配和灵活运转, 运动副间隙难以避免。研究表明, 运动副间隙是影响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8–9]。为研究构件弹性和运动­副间隙对机构系统动力

[10]学特性的影响, Dubowsky 等 设计了一个高速机构实­验系统, 使用激振器来产生正弦­直线激励, 分别带动铝制和钢制的­圆盘运动。通过设置在激振器托架­和圆盘上的加速度传感­器, 得到实验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Dubowsky等[11]还设计了十字滑块传动­机构的实验系统, 验证了他们提出的冲击­环模型。

Erkaya等[12]设计了曲柄滑块传动机­构的实验系统, 在机构各关节运动副处­安装力传感器, 在电机转轴处安装角位­移传感器, 用于测量关节处接触力­随电机转轴转动角度的­变化。在曲柄和滑块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 并使用传声器测量机构­系统的振动和噪声。Flores等[13]设计了曲柄滑块机构实­验系统,对不同间隙值和曲柄转­速下间隙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 实验结果广泛应用于

[14–15] [16]理论分析的验证 。黄亚农等 建立了船舶舵机传动机­构的缩比实验台, 在传动杆上安装4个加­速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传动机构的冲­击振动。蒋政

[17]等 对一种飞行器电动舵机­传动机构进行实验研究, 使用高精度数字接触式­传感器测量舵面转动角­度。也有学者采用实验和多­体动力学方法研究运动

[18] [19]副间隙的内碰撞问题 。阎绍泽等 对含间隙运动副建模和­含间隙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等问题做了系统的­评述。含间隙运动副的内碰撞­可以使用连续

[20] [21]接触力模型进行描述 。Lankarani等 提出具有非线性阻尼的­连续接触力模型(Lankarani-nikravesh模­型)来模拟含间隙运动副的­内碰撞过程, 得到广

[22–23]泛应用 。对于各构件的运动发生­在同一平面内的含间隙­机构, Bai等[24]、wang等[25]以及farahan等[26]将其视为平面机构进行­研究。尉立肖等[27]、

[28] [29] Abdallah等 和Zhang等 考虑了运动副间隙和

[30]构件柔性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Zheng等 和Sun等[31]研究了润滑条件下含间­隙铰机构的动力学特性。

在实验研究中, 可以通过测量构件加速­度的间接测量方法来评­估实验系统的振动特性, 或者在关节处安装力传­感器来测量接触碰撞力, 或者在机构构件上安装­位移传感器来测量位置­变化。评估栅格舵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 重点在于测量评估舵轴­的转动精度以及传动机­构的随动性能。本文设计位置特性、瞬态特性和频率特性3­种实验, 通过采集直线伺服驱动­装置的线位移信号和舵­轴的角位移信号, 研究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 评估其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

1实验设计1.1研究对象

栅格舵传动机构主要由­舵轴(rudder shaft)、轴承(bearing)、关节轴承(spherical plain bearing)、摇臂(rocker)和连杆(linkage)等组成(图2)。其中, 关节

轴承Ⅱ用于连接伺服装置的活­塞杆与连杆, 关节轴承Ⅰ用于连接连杆和摇臂, 舵轴在轴承Ⅰ和Ⅱ的支承下安装在箭体上。整套传动机构由液压直­线伺服装置驱动, 伺服装置通过活塞杆输­出直线往复运动。活塞杆通过连杆带动摇­臂, 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摇臂­的摆动。栅格舵的舵轴通过轴销­与摇臂紧固连接, 栅格舵随摇臂的摆动同­步转动, 从而调整气动力, 实现火箭的姿态控制。

1.2 实验装置设计

设计图 3所示的实验系统, 舵轴在两个滚针轴承的­支承下安装在支座上, 初始位置保持水平。连杆与摇臂、连杆与伺服活塞杆之间­都通过关节轴承和轴销­相连, 连杆初始位置是竖直的。伺服活塞杆始终保持竖­直, 能够根据实验需要输出­正弦、方波和阶跃等直线运动, 在活塞杆上设置线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伺服作动器输­出的直线位移, 这也是驱动传动机构运­动的输入条件。与舵轴同轴安装角位移­传感器(采样频率为2000 Hz), 测量舵轴转动的角度。舵轴转角的动态特性是­传动机构最重要的性能­表征。在舵轴与底座之间用石­墨垫圈密封, 在舵轴与底座之间的转­动副上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矩, 实测值为20 ~ 40 N·m。

1.3 实验方案 1.3.1 传动机构运动学分析

图4是传动机构简化在­二维平面内的运动简图。摇臂和连杆的初始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 摇臂沿X轴水平放置, 连杆沿Y轴保持竖直。连杆上关节轴承Ⅰ与Ⅱ的轴线之间距离为h, 关节轴承Ⅰ的轴线与舵轴轴线之间­距离为H。由于关节轴承Ⅱ与伺服活塞杆相连, 且始终在活塞杆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所以舵轴轴线与关节轴­承Ⅱ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始­终保持为H。由于传动机构中摇臂、连杆和舵轴等的材料均­为合金钢, 所以自身的弹性变形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在伺服活塞杆沿竖直方­向(即 Y 轴)正向行走直线行程s 后, 关节轴承Ⅰ从图4中A点运动到A′ 点,关节轴承Ⅱ从 B点运动到 B′点。设在运动结束状态关节­轴承Ⅱ轴线与舵轴轴线之间连­线OB′的距离为 L, L H2  ( h  s)2 , OB′与水平线 OA之间的夹角为1 , OB′ 与 OA′的夹角为 , 可得

2

开始先伸出, 再收缩, 做往复运动。

1) 位置特性实验。目的是测量舵轴的最大­转角能否满足设计需求, 考察偏转至最大转角过­程中的运动平稳性。重复使用火箭在再入飞­行中通过改变舵偏角来­改变作用在舵面上的气­动力, 从而实现姿态控制, 栅格舵的转角范围决定­火箭的姿控力调节范围。设计舵轴最大转角为±30°, 从表 1可知, 30°转角对应的线位移为3­4.6 mm。实验中, 令舵轴达到±30°, 并在最大转角位置停留­5秒, 通过伺服作动器的控制­设备, 令伺服活塞杆输出频率­f = 0.02 Hz的正弦运动( s  A sin(wt), A=36.6 mm, w  2 f )。当|s|>34.6 mm 时, 活塞杆保持不动。

2) 瞬态特性实验。目的是测量伺服活塞杆­的最大速度以及传动机­构的随动性能。在遇到较大扰动或需要­进行大过载机动时, 舵面需迅速偏转较大角­度, 这就要求伺服活塞杆能­够高速输出较大的直线­行程, 要求传动机构有较好的­随动性能, 从而将活塞杆的直线驱­动转化为舵轴转角。从表 1 可知, 24°转角对应的线位移为2­8.4 mm。通过伺服作动器的控制­设备, 令伺服活塞杆输出幅值­为28.4 mm的方波信号运动。

3) 频率特性实验。目的是测量舵轴在小幅­往复摆动条件下的动态­性能。火箭在飞行中会持续受­到各个方向的微小扰动, 因此需要舵面在某一舵­偏角附近不断地进行小­幅度摆动, 使飞行姿态保持稳定。尤其是重复使用火箭接­近着陆场时, 需要不断地微调栅格舵­转角来修正火箭的姿态­和轨迹, 使箭体以接近竖直的姿­态准确地返回着陆平台。实验中, 设计舵轴转角为±1°, 从表 1 可知, 1°转角对应的线位移为1.22 mm。通过伺服作动器的控制­设备,令伺服活塞杆输出s  A sin(wt)的正弦运动, A=1.22 mm。进行低、中和高3个频率下的实­验, 将角频率w设置为1, 10和30 rad/s。

2实验结果分析2.1位置特性实验

位置特性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伺服活塞杆的最大直线­行程为34.6±0.5 mm。活塞杆线位移在达

 ??  ?? 图 1 栅格舵气动控制机构系­统Fig. 1 Grid fin aerodynami­c control mechanism
图 1 栅格舵气动控制机构系­统Fig. 1 Grid fin aerodynami­c control mechanism
 ??  ?? 图 2栅格舵传动机构原理­Fig. 2 Simplified model of rudd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图 2栅格舵传动机构原理­Fig. 2 Simplified model of rudd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 图 3实验装置Fig. 3 Experiment­al device
图 3实验装置Fig. 3 Experiment­al device
 ??  ?? 图 4 理想状态下传动机构运­动示意图Fig. 4 Kinematic model of ide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图 4 理想状态下传动机构运­动示意图Fig. 4 Kinematic model of ide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