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李雪1 刘思彤2 陈倩2,†

- 李雪 刘思彤 陈倩

1.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兰州 730070; 2.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 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 qianchen@pku.edu.cn

摘要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 经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 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 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 最佳C/N比为6~10, 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 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 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 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 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 高浓度条件下, 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 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 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 鉴定; 脱氮特性中图分类号 X172

生物脱氮是去除水体中­氮素污染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生物脱氮包括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两­个过程。硝化作用是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 以无机碳为碳源, 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过

程。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 将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还原为含氮气体的过­程。参与硝化和反硝化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的差异, 导致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 硝化需要长泥龄

的硝化细菌和好氧条件, 反硝化需要短泥龄的反­硝化菌和缺氧条件。这些固有的矛盾成为制­约生物脱氮工艺发展的­瓶颈。

随着脱氮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发现­突破了对传统理论的认­识。目前, 已经发现的好氧反硝化­细菌有克雷柏氏杆菌属 (Klebsiella)[1–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3–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根瘤菌属(rhizobium)[6]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7]等, 这些细菌都表现出较强­的好氧反硝化性能。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发现­使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成为­可能, 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统一, 解决了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矛盾。因好氧反硝化细菌在氮­循环和生物脱氮领域的­潜在价值, 许多生物学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好氧反硝化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其生长和代谢过程易受­到C/N比、温度、溶解氧浓度以及有机碳­源类型等因素的影响[8]。其中, C/N比和有机碳源类型的­影响最显著。此外,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种类的好氧反硝化­菌表现出的反硝化特性­差异较大, 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反硝化菌为研­究对象, 通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进行菌种鉴定, 探讨碳源、C/N和温度对该菌株生长­及其脱氮性能的影响, 以期为生物脱氮提供良­好的菌源, 并为该菌种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1 实验方法1.1 菌株来源

从生活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分离纯化的好氧反硝 化菌株, 编号为HG-7。

1.2 培养基

硝酸盐培养基: NANO3 0.61 g, CH3COONA 2.16 g, K2HPO4·3H2O 1.76 g, MGSO4·7H2O 0.20 g, Cacl2 0.02 g, FESO4·7H2O 0.005 g, 水1L。培养基的 ph 值调节到7.2, 121ºc 灭菌30分钟。

亚硝酸盐培养基: NANO2 0.24 g, CH3COONA 1.08 g, K2HPO4·3H2O 1.76 g, MGSO4·7H2O 0.20 g, Cacl2 0.02 g, FESO4·7H2O 0.005 g, 水1L。培养基ph值调节到7.2, 121ºc灭菌30分­钟。研究高浓度亚硝酸盐氮­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时,将此培养基中的NAN­O2和CH3COON­A分别调整为0.48 g和2.16 g。

1.3 菌株的鉴定1.3.1 菌株的 16S RRNA 的鉴定

将目的菌株平板划线活­化后, 稀释涂布至反硝化培养­基平板, 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 送交上海美吉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 搜索序列同源性, 并结合已得到验证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序列, 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通过MEGA7软件, 用NJ法构建进化树(图1)。

1.3.2 菌株反硝化功能基因的­PCR 扩增

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的引物V17F (5′—TGG ACVATGGGYT­TYAAYC—3′)与4R (5′—ACYTCR CGHGCVGTRC­CRCA—3′), nirk的引物583­F (5′— TCATGGTGCT­GCCGCGKGAC­GG—3′)与909R (5′— GAACTTGCCG­GTKGCCCAGA­C—3′), 由上海美吉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的反应­条件: 95ºc预变性15分­钟; 95ºc变性10秒, 55ºc退火30秒, 72ºc延伸30秒, 进行35个循环; 最后72ºc延伸5分­钟。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4 不同因素对菌株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本文重点探讨碳源、C/N和温度对菌株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在各单因素影响试验中, 碳源分别为葡萄糖、丁二酸钠、乙酸钠和蔗糖; C/N比分别为2, 4, 6, 8和10; 温度分别为15, 26, 30和37ºc。固定单一影响因子, 其余条件分别为温度3­0ºc, ph=7.2,碳源为乙酸钠, C/N为6, 转速为170 r/min, 培养2天。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OD600、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

1.5 分析方法

菌体光密度(OD600)的测定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 日本)测定600 nm波长下菌液的吸光­度; 硝酸盐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9]; 亚硝酸盐氮采用 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10]测定。

2 结果与讨论2.1 菌株 HG-7 的鉴定

对菌株HG-7测序获得16S RRNA的长度为12­80 bp, 在 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MG72285­0。采用BLAST (www.ncbi.nlm.nih.gov/blast)将菌株hg-7的16S RRNA 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表明Hg-7与多株pseudo­monas sp.同源性最高, 相似度为99%, 因此初步确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2.2 菌株 HG-7的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有两种酶的参与, 分别是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和周质硝酸盐还原­酶(NAP)。在好氧环境下, 周质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反硝化作用, 常作为鉴定好氧反硝化­菌的标志[3]。编码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包括NAPED­ABC基因簇, 本试验扩增得到约75­0 bp的napa 基因(图2),说明菌株能够表达硝酸­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是反硝­化途径的关键酶, 能将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亚硝酸盐还原酶(NIR)分为两种: Cu型亚硝酸盐还原酶­和细胞色素cd1型亚­硝酸还原酶, 分别由nirk和ni­rs基因编码[11]。本试验扩增得到nir­k 基因(图2), 长度接近且小于500 bp, 未扩增到nirs基因。实验结果表明, 菌株HG-7中存在Cu型亚硝酸­还原酶, 催化了反硝化的进行。NAP和NIR的成功­扩增, 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菌株­HG-7为典型的好氧反硝化­细菌。

2.3 菌株 HG-7 对硝酸盐氮的脱除特性­2.3.1 不同碳源对菌株 HG-7 硝酸盐氮去除的影响

碳源主要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能量, 并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12], 因此, 碳源的种类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及其相关代谢­活动。不同菌株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也不尽相同, 进而影响菌株的反硝化­活性。从图3可知, 在丁二酸钠和乙酸钠作­碳源的条件下, 菌株均可以很好地生长, 可在36小时达到最大­生长量, 且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较少。与丁二酸钠相比, 以乙酸钠为碳源时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更少。菌株对硝酸盐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 能够在48小时达到9­8%以上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当葡萄糖作为碳源时, 在起初12小时,菌株处于延滞期, 之后呈指数增长, 36小时后进入稳定期。细菌生长的最大OD6­00值虽达到1.018, 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却不理想, 去除率仅约33%。以蔗糖为碳源时, 菌株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并且未发现硝酸盐氮的­降解过程, 说明该菌株不能以蔗糖­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

反硝化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碳源的分子结构和还原­能力对脱氮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3], 并且碳源种类与菌体内­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有很大关系[14]。菌株HG-7能利用丁二酸钠和乙­酸钠很好地生长, 且对硝酸盐氮有较高的­去除率, 说明小分子碳源更容易­被菌体利用, 这与姜磊等[15]菌株Pseudomo­nas sp. N6对乙酸钠和丁二酸­钠的利用率高于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率的研­究结论一致。菌株HG -7利用丁二酸钠和乙酸­钠的脱氮率高于葡萄糖,而菌株Pseudom­onas sp. C3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脱

氮率高于丁二酸钠和乙­酸钠[16]; 菌株Pseudomo­nas sp. ADH-42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时, 生长状况区别不大, 脱氮速率均约为50%[17], 都与菌株HG-7存在较大的不同。菌株HG-7不能利用蔗糖进行生­长, 可能是由于蔗糖分子碳­原子数较多, 导致不能被菌体利用, 这与Zheng等[18]Marinobact­er sp. F6完全不能利用蔗糖­进行好氧反硝化的研究­结论一致。由此可见, 不同好氧反硝化菌株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 除碳源结构外, 还与菌种种类及不同碳­源在代谢中相关酶的活­力有关。

2.3.2 不同C/N比对菌株HG-7脱除硝酸盐氮的影响

有机碳源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 供菌株生长和反硝化所­需。当碳源不足时, 就没有足够的电子流提­供足够的能源供菌体生­长, 反硝化效率也会变低,所以合适的C/N比对菌株正常生长非­常重要。

以乙酸钠为碳源, 固定氮源浓度, 通过调整C/N比, 分析不同C/N比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对硝酸盐氮的降­解效率, 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 C/N比越大, 菌体生长增速越快, 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越­少。在C/N比为2的条件下, 菌株HG-7生长较慢, 在24小时达到最大O­D600, 且亚硝酸盐氮的

积累量相对较高。当C/N比上升至4时, 菌株HG-7的生长增快, 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67%。C/N比继续升高到6时, 菌体生长速度和对硝酸­盐氮的降解能力明显增­加, 48小时能达到98%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当C/N比升高到8或10时, 菌株在24小时达到最­大OD600, 且比C/N比为6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可能是因为氮源和氧­气都可作为菌株电子受­体,从而系统中过剩的碳源­和溶解氧均可以提供电­子受体, 供菌继续生长。C/N比升高到8或10时, 在36小时对硝氮的降­解率达到98%以上, 说明充足的碳源使菌株­生长加快, 硝酸盐氮降解速率提高。所以,菌株在C/N比为6~10时, 对硝酸盐氮都有较好的­去除速率。

菌株HG-7在任一C/N比条件下, 在12和24小时积累­的亚硝氮相对较高, 48小时几乎没有亚硝­酸盐积累。当C/N比为2和4时, 虽然硝酸盐氮未完全降­解, 但亚硝酸盐氮积累很少, 说明菌株的亚硝酸盐还­原酶不受硝酸盐氮的影­响, 仍具有很强的活性。C/N比为6~10时, 菌株都具有很好的降解­硝酸盐氮的效果, 可见碳源的量对菌体生­长和反硝化作用至关重­要。这与Pseudomo­nas sp. C3在C/N比为6时,脱氮率增加到94.3%, 进一步增加碳氮比, 脱氮率基

[19]本上没有变化的研究结­论 一致, 优于 Pseudomona­s sp. ZD8好氧反硝化的最­佳C/N比为22[20]以及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N7最佳脱氮条件C/N比为35[21]。

2.3.3 温度对菌株 HG-7脱除硝酸盐氮的影响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酶促反应的进行, 是菌体反硝化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比其他因素(ph、低溶解氧浓度、有毒化合物和高有机负­荷等)对生物脱氮影响更显著[22], 通常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菌株体内核酸或蛋白的­变性, 而过低的温度会抑制酶­活性, 从而降低反硝化菌的代­谢活性, 导致亚硝酸盐氮还原失­败。从图5 可知, 15℃时, 菌株不生长, 亦没有降解硝酸盐氮的­能力, 表明低温不利于菌株生­长和发挥反硝化作用。26~37℃时, 菌株可以很好地生长, 并且可通过好氧反硝化­作用降解硝酸盐氮。26℃时, 起初, 菌株生长较慢, 48小时内,菌株处于对数生长期。30℃和37℃时, 能在24小时达到稳定­生长期。37℃时, 12~24小时出现亚硝酸盐­氮的积累, 说明菌体将NO3 - -N还原为NO2 - -N, 而亚硝酸还原酶不能及­时被降解, 或高温对亚硝酸还原酶­具有破坏作用, 导致NO2- -N积累达到10 mg/l, 随后亚硝酸盐氮很快被­降解。在26℃和30℃, 亚硝酸盐氮积累都较低, 且30℃时更低。低温条件下硝酸盐氮的­降解速率较慢, 高温条件下硝酸盐氮降­解速率更快。37℃时, 菌株能36小时将硝酸­盐氮降解,在26℃和30℃, 菌株能48小时将硝酸­盐氮降解, 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98%。因此, 在26~37℃时, 菌株都具有很好的反硝­化能力, 可见菌株对温度的适宜­范围较宽。为了节约能源, 实际应用中可在26~ 30℃进行硝酸盐氮的降解。

大多数反硝化菌的适宜­温度都在25~37 ℃ [23],在此温度范围内, 菌株HG-7都能很好地生长以及­降

解硝酸盐氮, 而且温度越高, 菌株增殖速度越快,脱氮速率越大, 但较高温度会加速细胞­的衰亡。这与Acinetob­acter junii YB在37℃比30℃有更高的氨消除速率一­致[24]。菌株HG-7在15℃不生长且没有降解硝酸­盐氮的作用, 说明该菌株不耐受低温, 但有些反硝化菌能耐一­定的低温, 如Acinetoba­cter sp. HA2在10℃仍能生长和脱氮[25]。

2.4 菌株 HG-7对亚硝酸盐氮的脱除­特性

将菌株接种在不同亚硝­酸盐氮培养基上, 亚硝酸盐氮的初始浓度­不同导致菌株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能力不同。从图 6 看出, 当亚硝酸盐氮浓度约为­91.4 mg/l时, 经12小时, 亚硝酸盐氮浓度降为4­2.1 mg/l, 此后亚硝酸盐氮浓度趋­于平衡, 24小时达到最大OD­600, 但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却只有40%。当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时, 经12小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由原来的 48.1 mg/l降到1.9 mg/l, 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24小时达到最大OD­600, 亚硝酸盐氮100%被去除。一方面, 可能由于较高的亚硝酸­氮浓度会对菌株产生毒­性, 抑制菌株的生长和代谢; 另一方面, 可能碳源不能满足较高­菌体生长的需要, 导致亚硝酸盐氮不能有­效地降解。通过

比较发现, 同等条件下, 菌株HG-7对硝酸盐氮的脱除能­力高于亚硝酸盐氮。因此, 菌株HG-7对亚硝酸盐氮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 但过高的亚硝酸盐氮会­抑制其活性。Bacillus sp. YX-6菌株在亚硝酸盐氮浓­度超过20 mg/l时, 反硝化活性受到抑制[26], 与Bacillus sp. YX-6相比, 本次筛选得到的菌株具­有明显的优势。

3 结论

本研究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株HG-7,经16S RRNA序列分析, 鉴定为Pseudom­onas sp.。通过性能测试和反硝化­功能基因扩增, 确定该菌隶属于好氧反­硝化细菌。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 以乙酸钠和丁二酸钠为­碳源的脱氮效果最好, 葡萄糖次之。以蔗糖为碳源时, 菌株 HG-7不能进行生长和脱氮。2)该菌株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大, 为26~37℃。3) 在C/N比为6时, 菌株HG-7有很好的脱氮效果, 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98%, 且脱氮过程中亚硝氮积­累量较少。

4)以亚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在低浓度条件(48.1 mg/l)下, 可实现亚硝酸盐100%的去除; 在高浓度条件(91.4 mg/l)下, 亚硝酸盐还原收到明显­的抑制,去除率仅为40%。

参考文献

[1] Padhi S K, Tripathy S, Sen R,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and aerobic denitrify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CF-S9 strain for bi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3, 78(3): 67–73 [2] 孙庆花, 于德爽, 张培玉, 等. 1株海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环境科学, 2016, 37(2): 647–654 [3] Huang X F, Li W G, Zhang D Y, et al. Ammonium removal by a novel oligotroph­ic Acinetobac­ter sp. Y16 capable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46 (10): 44–50 [4] 王静, 丁国际, 林玮, 等.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J6茵落的生长及其­异养硝化一好氧反硝化­特性.净水技术, 2016, 35(1): 67–69 [5] 张培玉, 曲洋, 于德爽, 等. 菌株qy37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机制比较及­氨氮加速降解特性研究. 环

境科学, 2010, 31(8): 1819–1826 [6] 肖继波, 江惠霞, 褚淑祎. 不同氮源下好氧反硝化­菌Defluviba­cter lusatiensi­s str. DN7的脱氮特性. 生态学报, 2012, 32(20): 6463–6470 [7] 赵惊鸿, 黄少斌. 一株耐高温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38(1): 6–10 [8] Chen Q, Ni J R. Ammonium removal by Agrobacter­ium sp. LAD9 capable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12, 113(5): 619–62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总局. HJ/T 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GB 7493—1987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7 [11] 张倩, 王弘宇, 桑稳姣, 等. 1 株反硝化除磷菌的鉴定­及其反硝化功能基因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4(7): 2876–2881 [12] Bernat K, Wojnowska-barya I. Carbon source i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7, 36(2): 116–122 [13] Her J J, Huang J S. Influences of carbon source and C/N ratio on nitrate/nitrate denitrific­ationand carbon breakthrou­gh.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5, 95(54): 45–51 [14] Richardson D J, Ferguson S J.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substrate on the activity of the periplasmi­c nitrate reductase in aerobicall­y grown Thiosphaer­a pantotroph­a.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1992, 157(6): 535–537 [15] 姜磊, 徐成斌, 马溪平, 等. 1 株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反硝化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3): 12–15 [16] 陈玲, 白洁, 赵阳国, 等. 分离于河口区芦苇湿地­1株好氧反硝化菌的鉴­定及其反硝化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16, 56(8): 1314–1325 [17] 刘天琪, 金若菲, 周集体, 等.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 化菌ADN-42的脱氮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2): 889–996 [18] Zheng H Y, Liu Y, Gao X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rine origin aerobic nitrifying-denitrifyi­ng bacterium. Journal of Bioscience & Bioenginee­ring, 2012, 114(1): 33–37 [19] 王弘宇, 马放, 苏俊峰, 等. 好氧反硝化菌株的鉴定­及其反硝化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 2007, 28(7): 1548–1552 [20] 赵丹, 于德爽, 李津, 等. 菌株ZD8的分离鉴定­及其异养硝化和缺氧/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11): 3007–3016 [21] 田雪雪, 程玉立, 张圆圆, 等.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2): 1269–1275 [22] Rodriguez-caballero A, Hallin S, Pahlson C, et al.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l communityc­omposition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66(2): 197–204 [23] Joo H S, Hirai M, Shoda M.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um removal by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by Alcaligene­s faecalis No. 4. Journal of Bioscience & Bioenginee­ring, 2005, 100 (4): 184–191 [24] Ren Y X, Yang L, Liang X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heterotrop­ic nitrifying and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um, Acinetobac­ter junii YB.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71: 1–9 [25] Yao S, Ni J R, Ma T, et al.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and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by a newly isolated bacterium, Acinetobac­ter sp. HA2.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39: 80–86 [26] Song Z F, An J, Fu G H,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illus sp. YX-6 from shrimp culture ponds. Aquacultur­e, 2011, 319 (1/2): 188–193

 ??  ?? 图 1基于 16S RRNA 同源序列构建的菌株 HG-7 的系统发育树Fig. 1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 HG-7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s homology
图 1基于 16S RRNA 同源序列构建的菌株 HG-7 的系统发育树Fig. 1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 HG-7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s homology
 ??  ?? 图 2 Hg-7功能基因napa和­nirk扩增电泳图F­ig. 2 Electropho­retogram of napa and nirk gene of strain HG-7 by PCR amplificat­ion
图 2 Hg-7功能基因napa和­nirk扩增电泳图F­ig. 2 Electropho­retogram of napa and nirk gene of strain HG-7 by PCR amplificat­ion
 ??  ?? 图 4不同C/N对菌株HG-7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4 Effect of C/N ratio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图 4不同C/N对菌株HG-7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4 Effect of C/N ratio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  ?? 图 3不同碳源对菌株HG-7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图 3不同碳源对菌株HG-7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  ?? 图 5温度对菌株 HG-7 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图 5温度对菌株 HG-7 好氧反硝化的影响Fi­g. 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  ?? 图 6菌株 HG-7 的亚硝酸盐反硝化过程­Fig. 6 Process of nitrite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图 6菌株 HG-7 的亚硝酸盐反硝化过程­Fig. 6 Process of nitrite denitrific­ation of strain HG-7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