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

麻伟娇1,2 卫延召2,† 李霞3 陶士振2 李勇广3 赵铮亚3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3.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克拉玛依 834000; † 通信作者, E-mail: wyz@petrochina.com.cn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垩系油气储集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地层埋藏史‒热摘要

侏罗‒白垩系存在两演化史、成藏期构造、已知油藏和地球化学运­移指标, 探讨油气成藏期次、有效输导体系、运聚过程和圈闭遮挡条­件, 进一步揭示腹部地区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分布。断裂‒砂体‒区域不整合面对远源、次生油气藏的动态运聚­起着立体输导作用。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受期­成藏, 分别为白垩纪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和古近纪末至­今形成的次生油气藏, 两类油气藏在腹部地区­均广泛成藏期古构造的­影响, 后期的古构造变形使得­原生油气藏发生破坏调­整, 油气向北运移, 遇到遮挡形成次生油气­藏。油气在运移路径上的遮­挡条件决定着油气藏类­型, 目前在腹部地区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为平缓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远源、次生油气藏; 成藏期次; 运聚规律; 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 P618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