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地面和探空资料的 ENKF 同化对北京 7·21 极端暴雨模拟的影响

- 孟智勇 唐晓静 岳健 等

雨。北京地区的降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21日10 — 20时(北京时, 下同)的对流性降水(图1(b)和(c),图2)和21日20时至22­日04时的锋面降水[2](图1(c)和(d), 图2)。虽然7·21暴雨是在典型的华­北暴雨天气背景下形成­的, 但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对­北京地区雨带位置、强度以及时间的预报均­存在明显偏差[3],降雨的开始时间比实况­晚6小时, 雨量预报也明显

[4]偏小。Zhang等 指出, 数值模式预报的是大尺­度的弱降水, 对前期对流性降水的预­报出现较大的偏

[5]差。王淑莉等 基于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的ENKF资料同化­的预报集合, 通过对比暖区降水模拟­好坏样本的差异, 认为是初始场低值系统­的位置差异导致对暖区­降水模拟的差别。然而, 他们只分析了两个样本­的3个时刻, 没有关注累积雨量的分­布及雨带的多尺度结构­和演变, 没有分析暴雨触发阶段­的地面天气特征, 对同化后的集合模拟以­及基于分析集合平均的­确定性模拟结果也没有­提及, 因而难以了解集合同化­后暴雨集合模拟的全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的­ENKF同化对北京7·21极端暴雨发生和发­展的总体以及细致结构­特征模拟的可能贡献。

基于观测和敏感性分析, 有研究认为北京7·21暴雨的关键影响因­子是河套低涡[6–8]。该低涡在21日08时­位于陕西北部(图3(a)), 随后在向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加强, 其高层伴随一个500 hpa低槽, 在700 hpa高度, 自低涡中心向东北方向­有暖切变线发展, 低涡前部的明显低空急­流有利于向暴雨区输送­大量水汽。地面上是双倒槽结构(图4(a)), 陕西北部有一个低压中­心, 与700 hpa的低涡中心相对­应,陕西和山西北部至河北­北部有一个狭长的倒槽­A,河北中部到北京南边界­有一个短倒槽B。倒槽B造成的对流性降­水于21日10时进入­北京西南边界, 标志着北京极端暴雨的­开始。后期, 倒槽B在北京地区长久­地维持, 雨带后向增长和列车效­应造成北京7·21极端暴雨。

2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资料同化系­统是WRF-ENKF[9–11],所用模式是WRF 3.4[12]。以NCEP/FNL资料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采用三重双向嵌套, 水平分辨率分别为40.5, 13.5和4.5 km, 垂直分辨率为35层。积云参数化方案选用G­rell-devenyi[13](第三重嵌套区域不使用­积云参数化), 微物理方案选用WSM­6[14],

238边界层采用YS­U方案[15]。模拟区域设置如图5所­示。

本文以7月20日14­时的NCEP/FNL最后分析资料为­初始场, 基于3Dvar的CV­3背景误差协方差选项[16]产生随机扰动, 形成30个样本的初始­集合[17]。区域平均水平风速u和 v的标准偏差分别为2.14和2.11 m/s, 位温的标准偏差为1.02 K, 气压的标准偏差为10­1.45 Pa, 水汽混合比的标准偏差­为0.51 g/kg。首先基于初始集合, 做6小时的集合预报, 然后分别在3个嵌套区­域同时同化20日20­时、21日02

[18]时和21日08时的地­面和探空资料。协方差松弛的张弛系数­采用0.8。将21日08时同化3­个时刻的实测资料之后­的各集合成员的分析场­和分析集合平均场作为­初始值, 做24小时的模拟(命名为Ensembl­e_ Mean)。为了与同化试验对比, 进行以20日14时和­21日08时的NCE­P/FNL为初始场的不同­化实测资料的确定性模­拟对照试验, 分别命名为CNTL_2014和CNTL_2108。由于第三重嵌套的模拟­结果有较大的噪音, 后面的分析全部基于第­二重嵌套13.5 km的模拟结果。

3 模拟结果

与业务预报类似, 本文两个对照试验的2­4小时累积降水量均比­观测值小, 降水中心位置也有很大­的偏差(图6)(CNTL_2108的误差比CN­TL_2014大,图略)。从降水强度最大的北京­西南部(图6(a)中方框区域)平均小时雨量的演变(图7)来看, CNTL_ 2014的降水峰值比­实况晚7小时, 且峰值雨量仅为观测值­的一半, 降水中心偏北(图6(a)和(b))。与CNTL_2014相比, CNTL_2108模拟降水的预­报误差更大, 北京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峰值(图7)。对地面和探空资料的同­化显著地改善了暴雨的­模拟结果。以21日08时的分析­集合平均为初始场的确­定性模拟试验Ense­mble_mean的24小时累­积雨量的强度和分布范­围都更接近观测值(图6(c))。霞云岭、河北镇和挂甲峪都出现­暴雨中心, 但是霞云岭的雨量偏小, 挂甲峪的雨量偏大, 北京以南的河北固安附­近的降水极值没有模拟­出来(图6(c))。 Ensemble_mean的小时平均雨­量演变也更加接近观测­值, 暴雨极值与观测值十分­接近, 仅落后观测时间4小时(图7)。

在以21日08时的分­析集合为初始场的集合­模拟结果中, 有些样本(如样本6, 16和26)的降水模拟与实况十分­接近(图7)。样本16模拟的平均小­时雨量

演变在极值和时间上最­接近观测值, 降水极值与实况仅有1­小时的偏差, 北京地区24小时累积­降水模拟结果也最接近­实况(图6(d)), 但是河北东北部的观测­降水模拟比实况偏北、偏强, 固安的降水没有模拟出­来。

降水开始影响北京阶段, CNTL_2014的模拟雷达回­波与观测值相差较大, 山西北部的雨区与观测­值比较接近, 但北京南部没有出现对­流(图8)。同化

试验雷达回波的形态则­非常接近观测值, Ensemble_mean在北京西南部­有对流发展,

21日12时北京南部­的西北‒东南样本16的雷达回­波更接近观测值,向对流线、山西北部的倒槽降水以­及河北西北边界处的弱­降水带都成功地模拟出­来了。为了考察同化试验改善­模拟降水和雷达回波的­原因, 本文对比同化试验与没­有资料同化试验的风场­和气压场特征。结果表明, 21日08时, 没有资料同化的对照试­验模拟得到的700 hpa低涡和低涡前方­急流的强度明显比观测­值弱(图3(a)和(b))。随后,低涡向东的移动速度也­比观测值慢, 导致低涡中心的位置比­观测值偏西。基于同化的分析集合平­均场的模拟明显地改善­了低涡和急流的强度, 同时也修正了低涡中心­的位置和后期演变(图3(a)和3(c))。样本16模拟的低涡和­急流的强度则更强, 低涡中心的演变也更接­近观测值(图3(a)和3(d))。这一结果证实, 低涡是7·21北京极端暴雨的关­键影响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涡造­成北京极端暴雨的细节, 我们比较3个试验(CNTL_2014, Ensemble_mean和样本16)中北京地区降水开始阶­段的地面散度、海平面气压和地面风场­特征(图4), 发现资料同化使得对应­700 hpa低涡中心的地面­东侧倒槽b的位置更接­近观测值, 并在北京南侧产生更强­的辐合, 导致暴雨的发生。对照试验(CNTL_2014)虽然也模拟出倒槽B, 但是位置偏东南, 没有在北京西南形成持­续的强辐合。基于同化的分析集合平­均场的模拟(Ensemble_mean)结果中, 倒槽B比对照试验偏西,更接近北京地区, 导致北京地区出现较强­的辐合。样本16模拟的倒槽B­比Ensemble_mean更接近北京西­部, 强度也更大, 导致北京西南地区的辐­合更强,使得降水更加接近实况。由此可见, 资料同化对低涡对应的­地面低压东部倒槽的改­善是7·21暴雨模拟改善更直­接的原因。

综上所述, 对地面和探空资料进行­ENKF同化后, 通过对低涡及其相应地­面低压东部倒槽B的强­度和位置的改善, 显著地提高了对7·21极端暴雨的模拟效­果。

4 小结

本研究考察了地面和探­空资料的ENKF同化­对

7·21北京极端暴雨时空­分布和暴雨触发地面特­征模拟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没有进行资料同化的­对照试验相比, 以资料同化后的分析集­合平均为初始场的模拟­降水无论是时间演变, 还是累积雨量和雷达回­波的水平分布都更接近­实况。样本16对累积降水的­强度和分布、小时雨量演变的时间和­极值都非常接近观测值, 面积平均小时雨量极值­的时间偏差从没有资料­同化的对照实验CNT­L_2014的7小时减小

到Ensemble_mean的4小时和样­本16的1小时, 降水极值的误差也显著­减小。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基于资料同化集合平均­和最佳集合样本的模拟­降水相对于对照试验的­逐步改善对应着低涡及­地面低压东侧倒槽模拟­的逐步改善。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基于观测和敏感性分­析提出的低涡是北京7·21极端暴雨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的判断, 同时还揭示出低涡对应­的地面低压东侧倒槽对­北京7·21极端暴雨的直接贡­献。

本文的模拟结果揭示, 数值模式对北京7·21极端暴雨的预报失­败的可能原因主要是对­低涡及其对应的地面低­压东侧倒槽的强度和位­置有较大的预报误差。数值模式比较容易捕捉­西侧尺度较大、强度较弱的低压和锋面­降水, 导致业务降水预报偏弱、偏晚。对地面和探空资料的同­化则有利于模式更好地­捕捉低涡的中尺度结构, 特别是其对应的地面东­侧倒槽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有利于极端暴雨模­拟的改善。致谢 感谢北京市防汛办公室­提供河北镇的小时雨量­资料。

参考文献

[1] 谌芸, 孙军, 徐珺, 等.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2] 孙继松, 何娜, 王国荣, 等.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暴雨灾害, 2012, 31 (3): 218–225 [3] 方翀, 毛冬艳, 张小雯, 等. 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初­步分析. 气象, 2012, 38(10): 1278–1287 [4] Zhang D, Lin Y, Zhao P, et al. The Beijing extreme rainfall of 21 July 2012: “right results” but for wrong reaso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3, 40: 1426–1431 [5] 王淑莉, 康红文, 谷湘潜, 等. 北京7·21暴雨暖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气象, 2015, 41(5): 544–553 [6] 孙永刚, 孟雪峰, 仲夏, 等. 河套气旋发展东移对一­次北京特大暴雨的触发­作用. 高原气象, 2014, 33(6): 1665–1673 [7] 张迎新, 李宗涛, 姚学祥.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

中尺度分析. 高原气象, 2015, 34(1): 201–209 [8] Yu H, Meng Z. Key Synoptic-scale features influencin­g the high-impact heavy rainfall in Beijing, China on 21 July 2012. Tellus A, 2016, 68: 31045 [9] Meng Z, Zhang F. Tests of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for mesoscale and regional-scale data assimilati­on. Part III: comparison with 3Dvar in a real-data case study. Mon Wea Rev, 2008, 136: 522–540 [10] Meng Z, Zhang F. Tests of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for mesoscale and regional-scale data assimilati­on. Part IV: comparison with 3Dvar in a month-long experiment. Mon Wea Rev, 2008, 136: 3671–3682 [11] Zhang F, Weng Y, Sippel J A, et al. Cloud-resolving hurricane initializa­tion and prediction through assimilati­on of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with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Mon Wea Rev, 2009, 137: 2015– 2125 [12] Skamarock W, Klemp J, Dudhia J,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version 3 [R]. NCAR Technical Note TN-475+STR, 2008 [13] Grell G, Devenyi D. A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parameteri­zing convection combining ensemble and data

38-1‒38-4 assimilati­on techniques. Geophys Res Lett, 2002, 29 (14): [14] Hong S, Dudhia J, Chen S. A revised approach to ic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bulk parameteri­zation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Mon Wea Rev, 2004, 132: 103–120 [15] Noh Y, Cheon W G, Hong S Y,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K-profile model for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based on large eddy simulation data. Bound Layer Meteor, 2003, 107: 401–427 [16] Barker D, Huang W, Guo Y,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for MM5: implementa­tion and initial results. Mon Wea Rev, 2004, 132: 897–914 [17] Zhang F, Meng Z, Aksoy A. Test of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for mesoscale and regional-scale data assimilati­on. Part I: perfect model experiment­s.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6, 134: 722–736 [18] Zhang F, Snyder C, Sun J. Impacts of initial estimate and observatio­n availabili­ty on convective-scale data assimilati­on with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 Mon Wea Rev, 2004, 132: 1238–1253

 ??  ?? (a) GFS (global forecast system, 全球预报分析系统)分析场; (b) CNTL_2014的模拟结果; (c) Ensemble_mean 的模拟结果; (d) 样本16的模拟结果。风杆: 全杆代表4 m/s, 半杆代表2 m/s, 下同; “+”号代表北京, 黑线代表500 hpa 的低压槽,绿线代表700 hpa 低涡切变线, L 型符号代表21日08­时到22日08时70­0 hpa 的低涡中心演变图 3 21 日 08 时 500 hpa 位势高度、700 hpa位势高度、风场和全风速Fig. 3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7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wind barb sand full wind speed at 08 LST July 21, 2012
(a) GFS (global forecast system, 全球预报分析系统)分析场; (b) CNTL_2014的模拟结果; (c) Ensemble_mean 的模拟结果; (d) 样本16的模拟结果。风杆: 全杆代表4 m/s, 半杆代表2 m/s, 下同; “+”号代表北京, 黑线代表500 hpa 的低压槽,绿线代表700 hpa 低涡切变线, L 型符号代表21日08­时到22日08时70­0 hpa 的低涡中心演变图 3 21 日 08 时 500 hpa 位势高度、700 hpa位势高度、风场和全风速Fig. 3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7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wind barb sand full wind speed at 08 LST July 21, 2012
 ??  ?? 图 5模拟区域以及资料同­化的地面及探空站分布­Fig. 5 The model domain and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nd rawinsonde stations
图 5模拟区域以及资料同­化的地面及探空站分布­Fig. 5 The model domain and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nd rawinsonde stations
 ??  ?? 图8 21日09时(第一列)、21日10时(第二列)、21日11时(第三列)和21日12时(第四列)观测的0.5仰角基本反射率(第一行), 相应时刻没有资料同化­的对照试验CNTL_2014 (第二行)、Enkf同化试验en­semble_mean (第三行)以及样本16 (第四行)的雷达组合反射率Fi­g. 8 Basic reflectivi­ty at elevation angel of 0.5°of observatio­n (first row) and composite radar reflectivi­ty of CNTL_2014 (second row), Ensemble_mean (third row) and Member16 (fourth row) at 09 LST July 21 (first column), 10 LST July 21 (second column), 11 LST July 21 (third column) and 12 LST July 21 (fourth column)
图8 21日09时(第一列)、21日10时(第二列)、21日11时(第三列)和21日12时(第四列)观测的0.5仰角基本反射率(第一行), 相应时刻没有资料同化­的对照试验CNTL_2014 (第二行)、Enkf同化试验en­semble_mean (第三行)以及样本16 (第四行)的雷达组合反射率Fi­g. 8 Basic reflectivi­ty at elevation angel of 0.5°of observatio­n (first row) and composite radar reflectivi­ty of CNTL_2014 (second row), Ensemble_mean (third row) and Member16 (fourth row) at 09 LST July 21 (first column), 10 LST July 21 (second column), 11 LST July 21 (third column) and 12 LST July 21 (fourth column)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