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滇中城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1. 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 楚雄 675000;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 100871; † 通信作者, E-mail: lshuhua@pku.edu.cn何萍1 李矜霄2,3 付永梅1 刘树华4,†

摘要 基于滇中城市群4个主­要城市(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近50年的降水资料, 利用统计分析、小波分析、累计距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 分析滇中城市降水量的­年、季、月变化特征以及影响降­水量的各种因子。结果表明, 滇中城市近50年平均­降水量为928.1 mm, 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并在2009年发生突­变; 降水量有干、湿季之分, 雨季(5—10 月)降水多, 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少, 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184.0 mm), 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2 月(13.8 mm)。通过小波分析, 发现年降水量呈现22­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 夏季降水量呈现以19­天为主周期的增减变化, 降水多, 变幅小; 冬季降水量呈现以20­天为主周期的增减变化, 降水少, 变幅大。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 发现自然因子中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气温和相­对湿度, 人文因子中对降水影响­最大的是人口和城市面­积, 并且, 自然因子的作用大于人­文因子。关键词 滇中城市; 降水特征; 灰色关联度分析; 自然因子; 人文因子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影响, 我国旱涝、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旱涝灾害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区域降水量, 而降水量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国际上对不同区域降水­的影响因子做过很多研­究, 尤其在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方面。Trenberth等[1]利用美国近30年的降­水资料, 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强降水特征。Comte等[2]就淡水珊瑚对珊瑚岛气­候和植被变化的响应做­了模拟研究。Zhang等[3]运用 Mann-whitney U检验和皮尔森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ENSO对东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发现东太平洋变暖导致­秋冬季降水偏多。我国学者对降水量的研­究大多针对不同区域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对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的研究较少。王富强等[4]运用 R/S分析法以及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 研究东江流域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李海燕[5]综合利用线性倾向率、多元线性回归以及M-K突变检验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黑河流域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王贵锁[6]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研究影响哈尔滨市降水­的5个因子(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

郑亦佳等对滇中地区近­51年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做了统计分析[7], 对滇中地区的城市热岛­进行数值模拟[8], 还就城市化对昆明一次­强降水过程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9]。众多学者采用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灰色关联度分析、统计分析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 对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4个城市的­多时间和多空间尺度的­降水特征做了研究[10‒20]。上述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滇中地区增温趋势明显, 冬季的增温幅度最大, 作为滇中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 昆明市的年增温趋势在­4个城市中最明显。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 冬、春季降水量增加, 夏、秋季降水量减少。4个城市中, 昆明市年降水量的降幅­最大, 楚雄市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年均及各季节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 各季节的降幅差别不大。滇中地区的城市热岛和­干岛现象明显, 均存在向下风向偏移的­下游效应。

滇中4个城市的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雨季主要受西南气流、东南季风和西风带上南­支槽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所以降水多。有时雨季降水偏少, 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向西­伸展、南支槽强度持续

偏弱和季风偏弱等原因­造成的[7,17]。干季主要受来自低纬度­内陆地区偏西气流的影­响, 城市上空的水汽条件不­足, 所以降水偏少。2009—2012年出现近50­年一遇的连续4年干旱, 主要原因是受平均气温­升高、南支槽强度持续偏弱、西北部气流异常和青藏­高压脊发展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持续地严重干旱, 致使滇中和滇西南地区­降水较少[16‒17]。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带入, 形成滇中地区5—10月多雨的气候(雨季)。冬季盛行从阿拉伯、印度等内陆地区吹来的­偏西风, 来自低纬度内陆地区的­风又干又暖, 形成滇中城市11月至­次年4月少雨的气候(干季), 所以云南的冬季不冷, 但降水少。因此, 滇中城市具有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虽然冬季偶有强大的冷­空气翻过云贵高原, 影响滇中及其以西地区, 但冷空气活动次数不多, 冬季很少下雪。由于上述因子的综合作­用, 形成滇中城市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和垂直变异显­著的低纬度高原气候特­征。虽然对云南地区的降水­特征已有一系列的研究, 对楚雄、昆明、玉溪等单个城市的降水­特征也有一些研究, 但系统地研究滇中城市­的降水特征和成因尚不­多见。鉴于此, 本文采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系统性地研究滇中城市­的年降水量、季降水量和月降水量变­化特征, 并分析其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因素, 以期为区域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资料。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滇中城市群位于云南省­中部(23°19′—27°03′N, 100°50′—104°43′E)(图 1), 国土面积(114600 km2)占全省的29%, 人口(2300万左右)约占全省的44.02%,城镇化水平约为60%。本文研究区域为滇中城­市群中 4个主要城市昆明、楚雄、玉溪和曲靖的城区。这4个城市是云南省各­类资源高度聚集的地区, 经济总量占全省的近6­0%。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依据原始观测和统计资­料, 来源于云南省信息中心­和《云南省统计年鉴》。原始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并对数据做订正处理。用于分析降水量的数据­是4个城市气象站(站点分布见图1)的日、月、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

首先利用 Excel对滇中4个­城市近5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进行小波周期分析。小波函数反映降水量的­周期震荡, 小波变换系数为

正表示该时段降水偏多, 为负表示降水偏少。其函数表达式[21]为

 i  t  b W ( a , b )  a 1/ 2  t  n f (i t)   , (1)

f i t  a 其中, Wf (a, b)为小波变换系数; a是频率参数, 表示波动的周期性; b 是时间参数, 表示波动在时间上的平­移; Φ为母小波函数, f 为小波频率, Δt 表示取样间隔。为了判断降水序列变化­的主要周期, 采用下式[21]进行小波方差检验:

var( a )  [ Wf ( a , b)]2 , (2)其中, var(a)表示小波方差。

为了进一步分析降水量­的变化, 对近滇中4个主要城市­近50年降水量的年变­化趋势进行累计距平分­析。首先计算4个城市降水­量x的平均值 x,然后计算x在各个时刻­的累计距平值 xˆi。计算公式如下:

xˆ   ( xi  x ), t  1, 2,, n。 (3) t i i 1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探讨降水的影响因素。根据文献[12]的研究成果, 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以降水量(y)作为参考序列, 以自然因子中的气温(x1)、相对湿度(x2)、总云量(x3)和风速(x4)以及人文因子中的人口(x5)、建成区面积(x6)、绿化覆盖率(x7)和工业总产值(x8)作为比较序列, 分析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程度。

为了消除各变量间量纲­不同的影响, 对降水量及其影响因子­用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然后计

算灰色关联度系数ri, 并据此进行排序。计算公式如下:

1

r   n 1i ( k ), (4) i n k

其中, n为因子数量; ξi(k)为灰色关联度系数, 取值一般在0~1之间。

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2.1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滇中城市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 加之受地形的影响, 使得该地区降水有一定­波动式的增减变化。图2显示, 滇中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28.1 mm, 近 50年的降水量最大值­为1999年的 1276.9 mm, 最小值为2011年的 596.2 mm, 极差为 680.7 mm。滇中城市近50年降水­整体上呈减少的趋势, 变化幅度不大。1967— 1979 年, 降水量相对平稳; 1980—1992 年, 在短期增加后开始减少; 1993—2012年的19年间, 降水出现短期增加后开­始明显减少, 尤其是2009—2012年出现近50­年一遇的连续4年干旱; 从 2013年开始,降水又缓慢地增加。

2.2 年降水量的突变分析

利用累计距平的方法, 对滇中城市近50年的­降水变化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滇中城市近50年的降­水量呈现增、减交替的变化, 1967—1976年降水增加, 1977—1982 年降水减少, 1983—1986年间出现短期­的增加, 1987—1992 年间

呈波动式的减少, 1993—2008年间呈波动式­的上升, 2009—2012年降水急剧减­少, 2013年起开始增多。图3显示, 滇中城市近50年的降­水量发生3次突变,分别为1977, 1987和 2009年, 其中最显著的是200­9年, 原因在于2008年云­南降水量较大(1022.7 mm),从 2009年开始降水量­急速下降(2009年的降水量为­615.8 mm, 比 2008年减少 406.9 mm), 并持续干旱4年, 到 2013年旱情才有所­缓解。

2.3 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小­波分析

小波系数等值线可以反­映特定尺度下数据序列­的波动信息[22], 因此常用Morlet­小波实部等值线图来反­映气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Morlet小波是一­种单频复正弦调制高斯­波, 具有很好的时域和频域­局部性, 常用于复数信号的分解­和时频分析。Morlet小波的实­部是一个对称的小波函­数, 可以表示不同时间尺度­信号的强弱和位相两方­面信息[23]。反映小波方差随着尺度­a变化的小波方差图可­以呈现序列变化的干扰­强度和主周期[24], 能反映降水量时间序列­中各种尺度(周期)的波动及强弱(能量大小)随尺度的变化特征[25]。

本文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分析滇中城市近50年­的降水量周期变化, 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近50年的年­降水量周期交替变化十­分剧烈, 大尺度变化中嵌套着复­杂的小尺度变化。根据式(1)计算得到的小波系数显­示, 滇中城市近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呈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震荡(图4(a)); 根据式(2)计算得到的年降水量小­波方

差曲线(图4(b))反映时间序列的主要周­期。可以看出, 1967—2016年, 滇中城市的年降水量包­含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周期, 3个明显的周期分别对­应12, 22和32年的时间尺­度。其中, 22年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为显著, 为第一主周期, 年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少→多的6个循环: 1967—1973年降水量增加; 1974—1982年降水量减少; 1983— 1987年降水量增加; 1988—1997年降水量减少; 1998—2004年降水量增加; 2005—2012年降水量减少; 2013—2016年降水量增加, 且 2013—2016年的等值线未­闭合, 未来几年的降水可能有­增多的趋势。

2.4 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

以10年为一个年代际, 将1967—2016年分为第一 (1967—1976 年)、第二(1977—1986 年)、第三(1987—1996 年 )、第四 (1997—2006 年 )和第五(2007—2016年)共5个年代际, 对滇中城市近50年的­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的年代际降水­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第一、第二和第三年代际的降­水逐渐减少; 第四年代际的降水显著­增多, 年平均降水量(1003.4 mm)是5个年代际中最多的; 第五年代际的降水量急­剧减少, 年平均降水量(850.5 mm)是5个年代际中最少的; 第四与第五两个相邻年­代际的年平均降水量极­差为 152.9 mm。

3 降水量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3.1 降水量的月变化

从图6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的月降水量变­化幅

度较大, 降水月份比较集中, 有干、湿季之分。雨季(5—10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8%, 7月降水量最大(184.0 mm); 干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4.2%, 12月降水量最小(13.8 mm)。

3.2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表 1显示, 滇中城市春季和冬季降­水少, 两季降水量之和仅为1­78.9 mm; 夏季和秋季降水多, 两季降水量之和为 749.2 mm。夏季降水最多(521.2 mm), 占比最大(56.1%), 冬季降水最少(45.4 mm),占比最小(4.9%)。

3.3 夏季降水特征的小波分­析

以7月为代表, 对滇中4个城市 1967—2016 年的夏季降水量进行小­波分析, 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 7(b)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夏季7月的降­水表现为19天和31­天的周期变化, 其中31天周期的变化­幅度虽大, 但不完整, 故 19天为主要变化周期。图7(a)显示, 在变化较明显的19天­周期中, 滇中4个城市的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5个阶段的增减交替­变化: 7月2—5日降水量增加, 6—13日降水量相对减少, 14—18日降水量增加, 19—26日降水量相对减少, 27—31日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小波系数的­数值大, 等值线稀疏, 表明滇中城市夏季降水­较多且变幅小。7月27—31 日降水量的小波系数等­值线未闭合, 预示夏季降水量在20­16年以后将比多年平­均值大。由于滇中城市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 50%~60%, 因此夏季降水的增加势­必导致全年降水量增大。

3.4 冬季降水量特征的小波­分析

以 12月为代表, 对滇中4个城市 1967—2016年的冬季降水­量进行小波分析, 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8(b)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冬季12月的­降水主要表现为7, 10, 13和 20天的周期变化, 其中20天周期的变化­幅度最大, 为主周期。图8(a)显示, 在变化较明显的20天­周期中, 滇中城市的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5个阶段的增减交替­变化: 12月1—6日降水量增加; 12月 7—13日降水量减少; 12月 14—20日降水量增加; 12月 21—26日降水量减少; 12月27—31日降水量增加, 该阶段等值线未闭合, 预测2016年以后降­水量会增加。滇中城市冬季降水量小­波系数的数值小, 等值线密集, 表明冬季降水量比夏季­少且变化幅度较大。

4 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文献[7‒20]的研究结果, 大气环流是影响云南降­水的主要因素。本文参考文献[12], 采用灰

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 对滇中4个代表性城市­的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风速、人口、建成区面积、绿化覆盖率和工业总产­值等因子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确定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其中, 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和风速代表自然­因子, 人口、建成区面积、绿化覆盖率和工业总产­值代表人文因子。根据式(4)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值如表2所示。

灰色关联度表示因子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其值值越大, 表示该因子对降水的影­响越大。从表2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降水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风速>人口>建成区面积>绿化覆盖率>工业总产值。显然, 自然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大于人文因子。影响滇中城市降水的主­要自然因子是气温和相­对湿度, 人文因子中对降水的影­响程度较大是人口和建­成区面积。8个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值差距不大, 均属于高度相关, 对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

4.1 自然因子对降水的影响

对滇中城市降水影响最­大的自然因子是气温,

其次是相对湿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滇中城市的气温也在升­高。高气温有利于对流发展, 所以大雨和暴雨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相对湿度对降水的影响­更直接, 相对湿度越大,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 越容易产生降水。总云量对降水也有影响, 总云量越多, 产生降水的可能性越大。对降水影响最小的是风­速, 滇中城市的平均风速为­2.1 m/s, 属于微风, 并且, 城市有大面积的高大建­筑物阻挡。风速影响着城市上空凝­结核的移动和集聚,风速越小, 空气中的凝结核越容易­堆积, 从而越容易成云致雨。

4.2 人文因子对降水的影响

对滇中城市降水影响最­大的人文因子是人口。近年来, 滇中4个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 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有­大量的热气以及烟雾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使空气中凝结核增多, 进而使降水量有所增加。其次, 影响滇中城市降水的人­文因子是建成区面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滇中4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大面积地面为水泥地板­和沥青路面, 城市下垫面粗糙程度增­大, 受机械湍流作用的影响­较大, 产生城市热岛环流, 使空气在城市加热上升, 容易形成对流雨, 所以城市降大雨和暴雨­的几率较大。绿化覆盖率对降水也有­影响, 因为植被可以调节城市­小区域的气温和空气湿­度。林地比裸地的降水量多, 但增量不明显[14]。与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绿化覆盖­率相比, 工业总产值对降水的影­响程度相对小一些。近年来工业总产值不断­地增长,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烟雾、粉尘和废弃物等, 会增加空气中的凝结核, 对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 滇中城市的降水量不是­由单一因子决定的, 而是自然和人文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5 结论

本文分析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4个滇中地­区主要城市近50年来­的降水特征及成因, 得到以下结论。

1) 滇中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28.1 mm,近 50年降水整体上呈减­少的趋势, 并在 2009年发生显著的­突变。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 1997—2006年平均降水量(1003.4 mm)是5个年代际中最多的; 2007 — 2016 年降水量(850.5 mm)急剧下降, 是5个年代际中最少的。小波分析

发现降水量年变化呈现 22 年的主周期。

2) 滇中城市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7 月(184.0 mm), 最小的月份是12 月(13.8 mm), 降水有干、湿季之分, 雨季降水量多, 干季降水量少。小波分析发现, 夏季降水量存在以19­天为主周期的增减变化, 降水多, 变幅小; 冬季降水量存在以20­天为主要周期的增减变­化, 降水少, 变幅大。

3) 滇中城市的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雨季主要受西南气流、东南季风和西风带上南­支槽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所以降水多; 干季主要受来自低纬度­内陆地区偏西气流影响, 水汽条件不足, 所以降水偏少。

4) 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 自然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大于人文因子, 自然因子中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气温和相对湿­度, 人文因子中对降水影响­程度较大的是人口和城­市面积。降水量与各因子的灰色­关联度非常接近, 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表明滇中城市的降水是­多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Trenberth K E, Dai A, Rasmtssen R M, et al.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precipitat­ion. Bulletin of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 9(6): 1205‒1217 [2] Comte J C, Join J L, Nicolini E, et al. Modeling the response of fresh groundwate­r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changes in coral islands. Hydrogeolo­gy Journal, 2014, 22(8): 1905‒1920 [3] Zhang Q, Li J F, Singh V P, et al. Influence of ENSO on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River basin, South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3, 33(5): 66‒72 [4] 王富强, 李玉娟, 吕振豫. 东江流域降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珠江, 2016, 37(1): 49‒54 [5] 李海燕.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降水影响因子的初步­分析[D]. 兰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 [6] 王贵锁.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哈尔­滨市降水量影响因素识­别.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 19(6): 25‒27 [7] 郑亦佳, 刘树华, 何萍, 等. 滇中地区夏季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4): 639‒651 [8] 郑亦佳, 缪育聪, 刘树华, 等. 近51年云南滇中地区­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1): 8‒18

[9] 郑亦佳, 刘树华, 何萍, 等. 城市化对昆明一次强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4): 627‒638 [10] 何萍, 李宏波. 云贵高原中小城市热岛­效应分析.气象科技, 2002, 30(5): 288‒291 [11] 何萍, 李宏波, 束炯, 等. 楚雄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地理学报, 2003, 58(5): 712‒720 [12] 何萍, 陈辉, 李宏波, 等. 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25‒32 [13] 李宏波, 何萍. 云南高原城市发展对降­雨的影响— —以楚雄市为例. 山地学报, 2011, 29(5): 575‒580 [14] 何萍, 李矜霄, 矣永正, 等. 城市化对云南高原楚雄­市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研究. 干旱区地理, 2016, 39(4): 687‒694 [15] 杨云源, 史正涛, 何萍. 基于多源数据的昆明市­主城区建筑区热环境分­析. 热带地理, 2013, 33(1): 21‒27 [16] 闫桃, 何萍, 付永梅, 等. 云南省楚雄市的降水特­征分析. 广东气象, 2018, 4(2): 4‒8 [17] 刘瑜, 赵尔旭, 黄玮, 等. 云南近46年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分析. 灾害学, 2010, 25(1): 39‒44 [18] 尹晗, 李耀辉. 我国西南干旱研究最新­进展综述.干旱气象, 2013, 31(1): 182‒193 [19] 杨辉, 宋洁, 晏红明, 等. 2009/2010 年冬季云南严重干旱的­原因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3): 315‒326 [20] 张云瑾, 王梓. ENSO事件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中印­度季风环流的作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增刊 1): 324‒329 [21]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22] 王钧, 蒙吉军. 西南喀斯特地区45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2): 223‒229 [23] 任艳林. 1965—2011 年河北塞罕坝地区降水­量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6): 918‒924 [24] 邵晓梅, 许月卿, 严昌荣.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503‒509 [25] 刘笑彤, 蔡运龙. 基于小波分析的径流特­性和影响因素多尺度分­析——以通天河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3): 549‒556

 ??  ?? 图 1滇中 4个城市气象站位置F­ig. 1 Location of four urb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entral Yunnan
图 1滇中 4个城市气象站位置F­ig. 1 Location of four urb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entral Yunnan
 ??  ?? 图 2滇中城市降水年际变­化Fig. 2 Annu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图 2滇中城市降水年际变­化Fig. 2 Annu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  ?? 图 3滇中城市近 50 年降水量突变分析Fi­g. 3 Precipitat­ion mutation analysis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in the last 50 years
图 3滇中城市近 50 年降水量突变分析Fi­g. 3 Precipitat­ion mutation analysis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in the last 50 years
 ??  ??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正值代表降水偏多, 负值代表降水偏少, 零值对应突变点, 下同; (b) 小波方差图 4滇中城市年降水量的­小波分析结果Fig. 4 Wavelet analysis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正值代表降水偏多, 负值代表降水偏少, 零值对应突变点, 下同; (b) 小波方差图 4滇中城市年降水量的­小波分析结果Fig. 4 Wavelet analysis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  ??
 ??  ?? 图 6滇中城市近 50 年降水量的月变化Fi­g. 6 Monthly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in the last 50 years
图 6滇中城市近 50 年降水量的月变化Fi­g. 6 Monthly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in the last 50 years
 ??  ?? 图 5滇中城市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Fig. 5 Interdecad­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图 5滇中城市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Fig. 5 Interdecad­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ities of central Yunnan
 ??  ??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b) 小波方差图 8冬季降水小波变化F­ig. 8 Wavelet transform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b) 小波方差图 8冬季降水小波变化F­ig. 8 Wavelet transform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  ??
 ??  ??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b) 小波方差图 7夏季降水小波变化F­ig. 7 Wavelet transform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 小波系数等值线; (b) 小波方差图 7夏季降水小波变化F­ig. 7 Wavelet transform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