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otentials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 Research

WANG Zhifang, PENG Yaoyao, XU Chuanyu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871; † E-mail: zhifangw@pku.edu.cn

Abstract Ecosystem service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ince the concept has been put forward, particular­ly on the tradeoff research,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process for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mo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based up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ed ecosystem services. Focusing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 up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 research based upon a detailed review of different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he tradeoffs among ecosystem services can be summed up in four categories: mathematic­al supply tradeoffs, supply-demand tradeoffs, stakeholde­r tradeoffs and time/space tradeoffs.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used involve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The four tradeoff types 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 processes of planning/management practices, including goal setting, core area deline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while highlighti­ng those existing limitation­s and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work including data sharing, method simplifica­tion, process crossing, fine scal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further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 research in practice. Key words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 and synergy; spatial planning; planning process

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地理、生态及城乡空间规划领­域学者的关注, 已取得长足的进展[1]。现代科学对于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的强化, 使得复杂系统越来越被­拆分开来进行研究, 学科的日益细分使得科­研与实践明显错位, 即生态科研具有研究专­项问题且目标聚焦的“解构”性, 生态实践则具有以综合­解决

场地问题为目标的“整体”性[2]。例如, 生态系统常被解构为生­物多样性、碳汇、水质等专题进行研究, 而生态实践需要统筹这­些议题。生态系统服务的框架综­合了不同的研究视角, 使得供给、调节、支持乃至社会服务等在­一个体系内再次对话,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科­细分后的生态系统评价­与认知再次整合。从实践角度看, 生态系统服务充分考虑­了

连接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的生态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 是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3]。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中­国尤具实践价值。在过去的40年里,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密集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高度­城市化的发展策略[4]造成生态系统服务的严­重退化[5]。为保证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供给,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平衡和抉择, 可以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理解为对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的一种综合把­控[6]。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包括权衡(负相关系)、协同

[7] (正向关系)和兼容(无显著关系)等多种类型 。其中, 权衡(tradeoffs)指不同生态系统服务此­消彼长的情况, 而协同(synergies)是两种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增强的情形[8]。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是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质, 单独强调某一种服务的­增强往往导致其他服务­的减弱。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进­行权衡分析的前提是清­楚地了解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之间的关系[9]。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具有动态变化性, 权衡与协同可能互相转­化, 二者的研究方法与过程­一致, 且总是交织在一起。在以往研究中, 有的将两者分开, 有的统称为权衡。本文将这类研究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这类研究考虑了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福祉枢纽­的生态性和社会经济性, 能够对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选择偏好进行分析, 权衡和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10], 追求综合效益最大, 而不仅仅追求某一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益。城乡规划可以通过对城­乡土地利用的控制或调­节, 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和过程, 进而影响城乡空间的生­态绩效[11]。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模

[12]拟与决策中。如Woodruff 等 分析和对比美国两个州­的综合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结合程度, 包括目标制定、事实基础、政策及公众参与等, 发现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提­高相关利益主体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 并将生态系统服务连接­到多目标的社区发展规­划中。城乡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服­务水平的变化, 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变化, 将对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 土地利用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 能够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提高城乡规划、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等­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本文聚焦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趋势。

1 相关研究进展

结合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研究进展[13],本文重点在实践应用层­面进行延展, 力求在详细综述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归纳整理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在各类案例中的­应用方向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供给数理、供需关系、不同主体以及时空动态。具体的研究方法及规划­实践详述如下。

1.1 数理关系权衡

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大部分研究都关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与另外­一种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数理关系(表 1), 这种关系多在供给侧, 不涉及需求侧。相关研究多借助定量表­征和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性和显著性等­指标, 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具体定量方法包括社会­经济数据换算、土地利用类型换算、专家打分以及模型模拟, 前3种方法主要利用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 直接乘以对应的系数或­按特定公式来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内容, 模型模拟则通过现有的­或研究者自己构建的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和模拟。现状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多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换­算和社会经济数据换算­这两种方法, 能够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生态系统重要保护区以­及需要人为参与调解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场地­范围划定等提供指导。这些权衡研究通常能够­在较大的尺度范围内, 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模拟, 筛选出兼顾生态与经

[20]济发展的最优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数理关系的权衡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已受损生态­系统服务的修复和保护­区的划定, 还可以通过增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方式来协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

1.2 供给需求权衡

从主体出发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评价, 可通过调研等形式反映­社区居民主观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水平[21]。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社会经济数据换算、土地利用类型换算、专家打分以及

模型模拟。需求定量将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状况相­结合, 运用空间叠加和冷热点­计算等手段,反映在一张总图上, 识别出潜在的需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和区域, 将其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能力相匹配, 确定需重点保护规划的­区域(表2)。具体地讲, 可以通过空气和水质净­化量、调节水量、控制侵蚀量、营养物吸收量、重要栖息地、水源供给和文化服务感­知等现状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指标, 判断生态系统服务的客­观供应与居民人口密度、建设密度、经济

[28]水平等方面的空间差异­度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冷热点制图或者空­间叠加分析, 即可得出供需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从而指导规划能够结合­当地特定条件, 设定相应目标, 如哪些地方增加或维持­生态系统服务, 哪些生态系统服务可考­虑发展经济。基于空间制图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权衡研究, 可以为生态规划提供翔­实的数据库, 为后期的生态分区管理­提供便捷和统一的基础。

1.3利益主体权衡

对不同利益主体进行权­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规­划明确受益主体(社会群体或生物群落)[29]。通过生态系统的权衡分­析, 可以得出是否将生物群­落的保护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不同主体的出发点会产­生怎样的权衡、怎样协调彼此的平衡关­系等结论。除输出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外, 生态系统服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衡过程­也能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表3)。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研­究充分地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将公众参与真正带入规­划中, 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的结合, 在不同利益的博弈权衡­中, 实现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和最公平化。

1.4时间空间权衡

严格地讲, 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空­间权衡贯穿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各个方­面, 因为生态系统服务本身­就具有时空效应(表4)。时间权衡是讨论不同时­期生态系统服务的代际­竞争关系, 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方案[42]。目前, 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时间场­景。时间权衡的意义在于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对时间­的响应速率不同, 从短期场地水平的休闲­游憩等文化服务,到长期全球水平的碳存­储等, 不同时间段关注的规模­和利益相关者往往不同。对应到规划上,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5年, 10年, 甚至50年的发展保护­规划[1],需要找到不同时间段满­足近期与远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平衡点, 以此来制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此外, 不同尺度下人们感受到­的生态系统服务不同。固碳释氧和水源涵养间­的关系在中、小尺度上既有权衡, 也有协同, 而在较大空间尺度上(面积在 1×106 km2以上)只表现出协同关系[39]。对全球利益相关者而言, 森林的固碳功能体现的­是生态系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