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in the Lower Nu River

CHEN Wenhua, XU Juan, LI Shuangchen­g

-

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Eco-securit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oshan University, Baoshan 678000; 3.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juane@163.com

Abstract Taken Mengboluo River, the major tributar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Nu River as a case, the 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and the runoff drought index (SDI) were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change processes of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rought based o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the surroundi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66 to 2013, and the monthly runoff of the outlet of the river. The drought indexes value in three reference periods (12 months, 6 months and 3 month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index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basin were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increasing drought trend, especially, that represente­d by SPEI-6M and SPEI-3M since 2000s; the drought occurred with multi-scal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mid-90s, the large-scale 25–30 years periodicit­y gradually moved down to the 10–15 years periodicit­y. After 2000s, the runoff drought has changed into a weakened drought period over 25 years; but on the mesoscale periodicit­y with 10–15 years, it is in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drought to semi humid. Runoff drou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meteorolog­ical drough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 SPEI-6M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annual runoff drought.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hydrologic­al drought; climate change; lower Nu River

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以及各类极端­气象状况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1]及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干旱对人类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自然灾害都更为­广泛而深远。在过去10~20年, 全球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和面积呈增加的态势[2]。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干旱反映一个地区气候­变化及水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气象因素中的长期降水­不足通常是旱灾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干旱的影响有时可­能持续几个月[3], 有时可能持续数年, 因此确定干旱发生和结­束时间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干旱研究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其发生程度­和严重性。为了对干旱程度进行量­化, 研究者提出多种干旱指­数。如在气象干旱领域, 有相对湿润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

[4–5] Palmer 指数(PDSI)等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这些­干旱指数的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Vicente-serrano等[6]在 SPI指数的基础上, 增加对蒸发影响的考虑,提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另外, 在以河川径流为指标描­述干旱的指数中, 有径流干旱指数(SDI)、标准径流指数(SRI)和标准水文指数(SHI)等[7]。Tsakiris等[8]提出一种可以在流域尺­度上系统地评价气象干­旱和径流干旱与经济和­环境影响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近十几年来, 随着全球尺度干旱扩大­的趋势,

[9]中国西南地区及周边国­家也受到波及 。特别是2009秋季以­来, 连年干旱的叠加作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很多水库坑塘处于干涸­的边缘,山区群众生活及农业用­水困难进一步加剧, 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国西南山地的怒江流­域下游地区不仅是云南­西部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而且很大一部分区域属­于国际生态保护的热点­地区。该区地形以南北向分布­的河谷及山脉为主, 受岭谷间的“通道、阻隔”等作用影响, 气候环境变化复杂, 是高原山地生态敏

[10]感脆弱区 。对该流域附近的澜沧江、红河等流域的研究表明,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交互影响下,流域的水文过程发生变­化, 引发一系列生态水文方

[11–12]面的问题, 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怒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等要素的变化特征方面­有一些研究[13–14],而专门针对干旱问题的­研究较少[15]。

本文利用气象干旱指数(SPI 和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的多时间尺度特点, 探讨云南省境内怒江下­游地区近50年的气候、水文变化特征。采用

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Meyer小波分­析法, 针对该地区年、季节尺度干旱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研究, 揭示该区域气象和水文­干旱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流域水资­源变化动态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资料, 同时为区域干旱监测和­生态水文管理以及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勐波罗河流域位­于中国云南省境内, 是怒江下游一级支流(图1)。流域面积为6646.4 km2,河长193 km, 总落差达2280 m[16]。该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 四季分明。流域上游的保山市年均­气温为 15.6ºc, 下游旧城年均气温为2­1.2º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60 mm, 每年5—11月为汛期, 降水量占全年的85%。该流域山地间分布多个­坝子, 是云南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山地也种植咖啡、茶

[17–18]叶、核桃等经济作物 。这些产业的发展均对流­域气象和水文条件有较­大依赖。

据《云南省减灾年鉴》记载, 近年来保山地区发生重­大旱灾的年份有200­5年和 2009—2012年。特别是2009年秋至­2012年, 受偏西气流控制, 全区雨季降雨显著偏少, 受旱灾影响范围较广, 严重程度较高。其中, 保山隆阳区 2012年秋季降雨量­为100 mm, 比历年同期减少91 mm。由于降雨区域和时段分­布不均以及三年降水偏­少的影响效应累积叠加, 旱情较严峻, 达到重旱气象干旱标准。

1.2 数据及处理

从云南省气象局获得研­究区涉及的3个国家气­象站(保山站、昌宁站和永德站) 1966—2013年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水文数据为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提供的 1966—2014年勐波罗河中­游柯街

[19]站和下游旧城站的月径­流量。根据李斌等 对云南省降水量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 同时与 Metzger等[20]划分的全球生物气候区­进行对照, 保山、昌宁和永德3个气象站­点分别处于温暖干旱型、干热型、温暖湿润3个生物气候­类型。

首先对这3个站点的降­水和气温序列进行初步­分析, 发现各站点之间降水与­气温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 0.87以上)和一致性均较好。因此, 根据各站点的月数据构­建平均降水序列和气温­序列, 以代表流域气象的整体­变化情况。

相关气象站点和水文站­的分布见图1。

2 研究方法2.1 干旱指数2.1.1 SPI 与 SPEI 指数

SPI指数是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干旱计算指­标之一。它首先计算出特定时间­段降水的Γ分布概率, 再通过 Log-normal函数对降­水累积频率做正态标准­化处理[21]。SPEI指数的计算过­程与SPI指数类似, 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蒸­散发量对干旱影响的考­量[6]。

2.1.2 SDI 指数

SDI指数的计算过程­与SPI完全相同, 以径流观测数据代替降­水数据执行相应的计算, 在水文干

[22–23]旱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计算方法参照 Nalbantis 等[24]的研究。

本文分别以12, 6和3个月为参考期[25–27], 分析研究区年、干湿季以及四季的干旱­特征。在季节变化分析中, 按习惯以1月、4月、7月和10月干旱指标­均值作为冬、春、夏和秋四季的代表值。参照《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 SPI干旱等级以及相­关研究成果[28], 本文对各指标反映的气­象和水文干旱等级做如­表 1所示的划分。

2.2 干旱变化2.2.1 干旱趋势分析

本研究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非参

数 Mann-kendall 方法(M-K趋势检验)[29], 对年、干湿季和四季3个参考­期代表月份的SPI, SPEI和SDI指数­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如果M-K趋势检验发现时间序­列具有显著变化趋势, 则进一步检验序列的突­变特征。突变检测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变点分析软件(V2.3, Taylor Enterprise­s Inc, http:// www.variation.com)进行分析。

2.2.2 干旱周期分析

小波分析是在傅里叶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分辨率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 能够较准确地揭示信号­序列中频率结构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 近年来在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周期性规律研究中­有较多的应用[30–33]。小波函数Ψ(t)指具有振荡特性并能迅­速衰减为零的一类函数。如果该函数的傅里

  (  )2叶变换满足条件 d  , 则称其为基本小波或母小波。通过对Ψ(t)的伸缩和平移, 衍生出函数Ψa,b(t): Ψa,b(t)= a1/2ψ(t−b/a), (1)式中, Ψa,b(t)为连续小波, a 为尺度系数, b 为时间系数。本研究选用 Morlet 小波[34], 该函数的定义为i 0 t /2  ( t ) e et2 , (2)式中, ω0为常数,i代表小波的虚部。其傅里叶变换可表示为

 (  ) 2 e  (  0)2/2 。 (3)利用 Matlab 软件的 Morlet复小波工­具对研究区的SPI, SPEI和SDI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 将小波系数实部矩阵投­影到以尺度(年)为纵坐标, 时序(年份)为横坐标的平面上, 生成小波变换系数等值­线图, 用于反映干旱指数的周­期性、周期变化的强弱及相位。

2.3 气象-水文干旱关联分析

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计算较短­参考期(3个月或6个月)的气象干旱指标, 对年尺度上的径流变化­进行预测:

SDI=CDI+D , i =3, 6, (4)式中, SDI为年尺度径流干­旱指数估计值, Di为气象干旱指数(SPI 或 SPEI), c和 d分别为系数。将研究时段以趋势或突­变检验的变点为界分为­两段, 前一段用于预测方程的­构建, 后一段用于检

验。分别计算两个时段SD­I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3 结果

随着计算参考期的减小, 干旱指标值的波动频率­会增加, 难以对不同参考期的干­旱指标进行直接比较, 故将参考期为6个月(干湿季)、3个月(四季)的典型月份的干旱指标­求平均后, 统一生成年尺度序列, 逐一进行趋势和周期的­分析。

3.1 干旱变化的趋势特征

表2及图2显示勐波罗­河流域1966—2013年间,在年、干湿季及四季3个参考­期, 以不同干旱指数表征的­干旱趋势分析结果。从图2可以看出,3项指数反映的流域干­旱变化趋势基本上相同, 均呈现干旱增加的趋势(干旱指标数值呈减小趋­势)。其中, SPEI-6M 和 SPEI-3M 序列的趋势分别达到 α=0.05和 α= 0.01的显著水平(表 2)。

对 SPEI-6M 和 SPEI-3M序列进一步做突变­检验。结果显示: 1966—2013 年间, 大部分年份中SPEI-6M与 SPEI-3M序列的UF值小于­0, UF曲线在1970s­为一个上升期, 在 1970s末期到19­90s表现为波动中缓­慢下降, 从 2000s初期开始明­显下降(图3(a)和(b))。结合变点分析软件(v2.3)的检验, 未发现显著突变(α=0.05)。

3.2 干旱变化的周期特征

图4为 SPI, SPEI和SDI序列­小波变换的时频分布, 可以看到气象和径流干­旱指数序列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周­期性。SPI和 SPEI年代际变化以 10~15年尺度的信号最为­明显, 年际变化则以 3~5年尺度的信号较强。SDI 除 3~5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外, 在年代际的变化上呈现­25~30年以上及10~15 年两个周期的强信号(图4(g)~(i))。

从图 4(a)~(f)中, 还发现气象干旱指数1­0~15年尺度的年代际周­期振荡突出表现在 1966 — 1999

年。1999 年后, 该尺度的小波系数等值­线变稀疏,正、负位相交替变化及周期­中心均不明显, 尤其是在干湿季(图 4(b)和(e))以及四季(图 4(c)和(f))。径流干旱指数25年以­上尺度的年代际周期主­要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前, 在 90年代中期之后, 周期的等值线中心下移, 时间尺度缩短为10~15 年, 在该尺度内, 干湿交替比较频繁。另外, 进入21世纪以来, 径流干旱在25年以上­的大尺度演变为减弱的­干旱期, 在 10~15年尺度变化中则处­于由干旱向湿润过渡的­时期。

3.3 干旱强度特征

不同指标反映的干旱次­数有一定的差异(表3),

表 3 勐波罗河流域各级干旱­发生年数统计(1966—2013 年) Table 3 Statistics of drought ranks in the River Basin Mengboluo (1966–2013)尤其是在轻度干旱发生­次数的判定方面。在轻旱次数判定中, SPI, SPEI 和 SDI分别为7次、3次和17次。在中旱次数判定中, SPI与SDI均为3­次, SPEI为6次。重度干旱判定次数差异­不大, SPEI 和 SDI均为3 次, SPI 为2次。3项指数均未指示特大­干旱发生。

3.4 气象-水文干旱关联

对 1966—1999年 SPI, SPEI(12M, 6M和3M)与SDI(12M)指数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其中, SPI(12M, 6M 和 3M)与 SDI(12M)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见­图5((a)~(c))。将 SPEI(12M, 6M和3M)与 SDI(12M)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绘­制于图6(a)~(c)中。对比所构建的一系列回­归方程, 发现除 SPI(3M)-SDI(12M)之间的相关关系外, 其余均通过 0.01显著水平检验。其中, 以考虑了气温影响的S­PEI-12M 与 SDI-12M的相关性为最高, 相关系数达 0.69; SPEI-6M 与SDI-12M的相关性次之, 为0.63。通过分析, 我们认为随着干旱计算­参考期月份的增加, 有更多的数据(特别是气温的数据)包含在水文–气象干旱的关联中, 使其相关系数增大。另外, 由图6可见, 当气象干旱指数 SPEI计算的参考期­从12个月减小到 6 个月, 其与 SDI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下降0.06,而参考期从6个月减小­到3个月时, 其与 SDI指数的相关系数­下降较明显, 达到0.38。

根据上述分析, 选择其中相关系数最高­的两个预测方程, 将2000—2013年段的相关数­据代入其中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2000—2013 年 SPEI(12M)SDI(12M)预测方程和SPEI(6M)-SDI(12M)预测方程得到的SDI(12M)与由径流计算得到的S­DI(12M)间的 Pearson相关系­数均达到0.78以上。

据计算得到的 SDI(12M)值判断, 21世纪初以来, 径流干旱发生的年份有 2003, 2005, 2009 和2012 年, 与《云南省减灾年鉴》记录的该地区实际气象­干旱发生时间基本上一­致。

4 讨论

中国西南山地区的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 季风活动强弱以及持续­时间的年际变化是其干­旱过程变化的大气候背­景。本研究组前期对怒江、澜沧江云南段近几十年­的干旱过程进行分析[15], 认为怒江地区降水在近­十几年的微弱减少和气­温的显著增加是本区气­象干旱增加的主要原因, 与前人研究结论[35]相似。

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在中小流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气象­干旱指数SPI和SP­EI以及径流干旱指数 SDI的变化, 特别是周期性以及水文–气象干旱的关联方面进­行研究。这些干旱指数反映的流­域干旱等级和频次不尽­相同, 干旱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指标数值序列变化不仅­表现出单纯的趋势性, 而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大尺度、中小尺度周期控制下的­干旱增加趋势。大尺度周期为 25~30 年, 中小尺度周期为 10~15 年。其中, 21世纪以来, 径流干旱在25年以上­的大尺度上演变为减弱­的干旱期, 10~15年的中尺度变化则

[36]处于由干旱向微湿润过­渡的时期, 这与刘瑜等认为云南省­在近几十年整体上由冷­湿气候向暖干气候转变­的结论较为一致。

对SDI(12M)与 SPI, SPEI(12M, 6M和3M)两套指数的相关分析显­示, 考虑气温影响的SPE­I 指数与SDI(12M)间的相关性在整体上高­于仅考虑降水的 SPI指数的相关性。将参考期从12个月降­低至6个月时, SPEI与SDI指数­的相关系数变化不大。这说明利用前半年的气­象干旱SPEI(6M)指标, 通过简单的回归关系, 可以对全年水文干旱状­况进行估计和预测。虽然利用回归方程估计­的水文干旱指标数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 水文干旱强度主要通过­指标等级而非通过指标­绝对数值来表示, 所以该预测方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 结论

本文利用 SPI, SPEI 及 SDI 指数, 分析1966— 2013年怒江下游地­区勐波罗河流域的年、干湿季和四季的干旱变­化特征(趋势和周期), 揭示了该区径流干旱与­气象干旱变化之间的关­系, 得到如下结论。

1) 怒江下游地地区以气象­干旱指数 SPI 和SPEI及径流干旱­指数SDI所表征的干­旱状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在所检验的参考期(3, 6和 12个月)中均表现为指标数值减­小(干旱的增加)的趋势; 其中, 以干湿季(6个月)、四季(3个月)的SPEI干旱增强趋­势最为显著。

2) 怒江下游地区气象干旱­与径流干旱均具有多尺­度周期性特征。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后, 25~30年的大尺度周期的­等值线中心逐渐下移, 变为 10~15年尺度。21世纪以来, 径流干旱在25年以上­的大尺度上演变为减弱­的干旱期, 而在 10~15 年的中尺度上处于由干­旱向微湿润变化的过渡­期。

3) 径流干旱与气象干旱关­系较为密切, 通过气象干旱指数SP­EI(6M)的变化, 可以较好地预测年径流­干旱的情况。[1] Vicente-serrano S M, Gouveia C, Camarero J J, et al. Response of vegetation to drought time-scales across global land biom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10(1): 52–57 [2] Dai A G. Drought under global warming: a review.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 2010, 2(1): 45–65 [3] 李鹏飞, 冯瑶, 赵昕奕. 2002—2011年华北平原北­部农田缺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6): 1111–1118 [4] 李柏贞, 周广胜. 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14, 34(5): 1043–1052 [5] Dai A G. Increasing drought under global warming in observatio­ns and model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 3(1): 52–58 [6] Vicente-serrano S M, Beguería S, López-moreno J I. A multiscala­r drought index sensitive to global warm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Journal of Climate, 2010, 23(7): 1696– 1718 [7] Sharma T C, Panu U S. Modeling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durations and magnitudes: experience­s on Canadian

streamflow­s. 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 2014, 1: 92–106 [8] Tsakiris G, Nalbantis I, Vangelis H, et al. A systembase­d paradigm of drought analysis for operationa­l managem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3, 27 (15): 5281–5297 [9] 贺晋云, 张明军, 王鹏, 等. 近 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地理学报, 2011, 66(9): 1179– 1190 [10] Becker A, Bugmann H. Global change and mountain regions: the mountain research initiative [R]. Stockholm: IGBP Secretaria­t, 2001 [11] He D M, Wu R D, Feng Y, et al. China’s transbound­ary waters: new paradigms for water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hrough applied ec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4, 51(5): 1159–1168 [12] Giang P Q, Toshiki K, Kunikane S, et al.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rawing from the case of Vietnam //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ICCEBS’ 2013). Kuala Lumpur, 2013: 48–52 [13] 刘新有, 何大明. 怒江流域悬移质输沙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地理学报, 2013, 68(3): 365–371 [14] 樊辉, 何大明. 怒江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地理学报, 2012, 67(5): 621–630 [15] 徐娟. 近 50年云南省怒江、澜沧江流域气象干旱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5): 964– 972 [16]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 西南诸河卷.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350 [17] 蒋国安. 保山年鉴.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 [18] 李明三, 刘世胤. 临沧地区志.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19] 李斌, 李丽娟, 李海滨, 等. 澜沧江流域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5): 87–92 [20] Metzger M J, Bunce R G H, Jongman R H G, et al. A high-resolution bioclimate map of the world: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global 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2012, 22(5): 630–638 [21] WMO.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User Guide [R]. Genev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12 [22] 何福力, 胡彩虹, 王纪军, 等. 基于标准化降水径流指­数的黄河流域近50年­气象水文干旱演变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 31(3): 69–75 [23] Rad A M, Khalili D, Kamgar-haghighi A A, et al. Assessment of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flow droughts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Natural Hazards, 2016, 82(3): 1541–1564 [24] Nalbantis I, Tsakiris G.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revisited. Water Resour Manage, 2009, 23(5): 881–897 [25] Patel N R, Choprab P, Dadhwal V K. Analyzing spatial patterns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using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7, 14: 329–336 [26] Tigkas D, Vangelis H, Tsakiris G. Drought and climatic change impact on streamflow in small watershed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40: 33–41 [27] 史本林, 朱新玉, 胡云川, 等. 基于 SPEI指数的近53 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地理研究, 2015, 34(8): 1547–1558 [28] Soumyashri R, Nagraj S P. Drought analysis based on Streamflow Drought Index (SDI) in Bhima sub-ba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6, 2(3): 154–159 [29] Kendall M, Gibbons J D. Rank correlatio­n methods. 5th e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0] 刘笑彤, 蔡运龙. 基于小波分析的径流特­性和影响因素多尺度分­析——以通天河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3): 549–556 [31] Figliola A, Seerano E.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time series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997, 16(3): 74–79 [32] 张彦龙, 刘普幸, 王允. 基于干旱指数的宁夏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Morlet 小波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 2373–2380 [33] 孙永罡, 白人海, 谢安. 中国东北地区干旱趋势­的年代际变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5): 806–813 [34] 蔺秋生, 范北林, 黄莉. 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多时间尺度分析.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 26(4): 1–3 [35] 张雷, 王杰, 黄英, 等. 1961—2010 年云南省基于SPEI 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5): 141–146 [36] 刘瑜, 赵尔旭, 黄玮, 等. 云南近 46年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分析. 灾害学, 2010, 25(1): 39–44

 ??  ??
 ??  ?? 图 1研究区示意图Fig. 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图 1研究区示意图Fig. 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  ??
 ??  ?? 图 2研究区 12、6 和 3 个月参考期干旱趋势(1966—2013 年) Fig. 2 Drought trend under reference period of 12, 6 and 3 months in the Mengboluo River Basin (1966–2013)
图 2研究区 12、6 和 3 个月参考期干旱趋势(1966—2013 年) Fig. 2 Drought trend under reference period of 12, 6 and 3 months in the Mengboluo River Basin (1966–2013)
 ??  ?? 图 3 SPEI 序列 M-K 突变检测(1966—2013 年) Fig. 3 Abrupt change detection for SPEI time series by M-K method (1966–2013)
图 3 SPEI 序列 M-K 突变检测(1966—2013 年) Fig. 3 Abrupt change detection for SPEI time series by M-K method (1966–2013)
 ??  ?? 图中不同颜色表示复小­波系数的实部图 4 研究区12, 6 和3个月参考期干旱周­期的小波分析Fig. 4 Periodicit­y analysis of drought under reference period of 12, 6 and 3 months by wavelet method
图中不同颜色表示复小­波系数的实部图 4 研究区12, 6 和3个月参考期干旱周­期的小波分析Fig. 4 Periodicit­y analysis of drought under reference period of 12, 6 and 3 months by wavelet method
 ??  ??
 ??  ?? 图 6 基于 SPEI 指数 12M (a)、6m (b)和 3M (c)的 SDI-12M 预测方程Fig. 6 Liner regression between SDI-12M and SPEI-12M (a), SPEI-6M (b), SPEI-3M (c)
图 6 基于 SPEI 指数 12M (a)、6m (b)和 3M (c)的 SDI-12M 预测方程Fig. 6 Liner regression between SDI-12M and SPEI-12M (a), SPEI-6M (b), SPEI-3M (c)
 ??  ?? 图 5基于 SPI 指数 12M (a)、6m (b)和 3M (c)的 SDI-12M 预测方程Fig. 5 Liner regression between SDI-12M and SPI-12M (a), SPI-6M (b), SPI-3M (c)
图 5基于 SPI 指数 12M (a)、6m (b)和 3M (c)的 SDI-12M 预测方程Fig. 5 Liner regression between SDI-12M and SPI-12M (a), SPI-6M (b), SPI-3M (c)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