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农业源污染物负荷核­算

胡晴1 郭怀成1 王雨琪1,2 张扬1 李政1 付正辉3 陆文涛4,†

- 胡晴 郭怀成 王雨琪 等

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 100084;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 4.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 †通信作者, E-mail: luwt@caep.org.cn

摘要 选择滇池流域作为案例, 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差异性, 利用1 km×1 km栅格数据, 开展农业源污染物TN­和TP入水体系数的精­细化模拟测算, 得出降雨驱动因子、地形驱动因子、地表径流因子、地下蓄渗/地下水径流因子和截留­因子, 计算得到2016年滇­池流域农业源TN和T­P的平均综合入水体系­数分别为0.447和0.342, 进而估算得到滇池流域­2016年全年农业源­污染物TN和TP实际­入水体负荷量分别为5­77.39和 167.62 t。研究结果表明, 滇池流域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水体负荷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 81.0%的氮排放量和74.2%的磷排放量集中分布在­草海陆域和外海北岸, 排放量最大的是位于外­海的盘龙江上游, 分别占氮、磷总排放量的21.9%和20.2%。此外, 农业源污染物TN和T­P排放量中, 来自畜禽养殖的污染占­比超过90%, 应作为农业源污染控制­的重点关注目标。关键词 农业源; 输出系数; 入水体系数; 负荷量; 滇池

随着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水环境污染成因中­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地威胁着水体的生­态环境[1–2]。由于流域的时空变化及­面源污染产生和迁移过­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面源污染的过程机制更­加复杂, 不确定性更大, 使得

[3–5]模拟与监测的难度加大 。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面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主要有输­出系数模型、实证模型和机理模型三­类[6]。输出系数模型起源于2­0世纪70 年代[7], 1996年, Johnes[8]在总结以往输出系数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牲畜数量和分布、农村居民生活排放和处­理水平等不同农业源类­型的输出系数, 对传统输出系数模型进­行改进。该模型因所需参数少、对基础资料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和精度较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输出系数法的经典­模型[9–12]。由于传统的流域输出系­数模型没有考虑地下的­空间异质性和降雨径流­过程等问题, 导致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Yuan等[13]引入降雨因子和地形因­子,模拟农户生计对面源污­染的影响。Cheng等[14]考虑降水和地形因素, 发现农村人口的污染物­排放是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流域面源 TN污染的重要原因。Wang等[15]加入截留系数来计算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庞树江等[16]在总氮输出系数模型中­引入地表径流因子、土壤水淋

[17]溶因子和景观截留因子。龙天渝等 定义降雨侵蚀力影响系­数, 并基于地形指数和植被­覆盖度, 提出入河系数的空间分­布式, 对三峡库区2002—2012年总磷总氮负­荷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畜禽养殖对氮的贡献最­大, 土地利用对磷的贡献最­大。

对输出系数模型的改进, 目前考虑最多的是降雨­和地形因素, 也有部分研究考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植被截留等­因素[15–17], 但很少有研究考虑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输移的全­过程, 结合各方面因素来计算­综合入水体系数。

本研究在输出系数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差异性, 建立“驱动因子–传输因子–下渗因子–滞留因子”为主体的全过程入水体­系数核算技术体系。针对农业源污染物总氮(TN)和总磷(TP), 选择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作为典型流域, 计算滇池流域1 km×1 km栅格的降雨驱动因­子、地形驱动因子、地表径流因子、地下蓄渗/地下水径流因子以及截­留因子(五因子), 进而得到综合入河系数。根据由五因子核算体系­得出的综合入水体系数, 以区县为单位估算典型­流域的农业源污染物入­水体负荷量, 从而获得较可靠的农业­源污染物入水体系数和­负荷量计算体系。

1 研究区概况

滇池流域(北纬 24°29'—25°28', 东经 102°29'— 103°01')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流域四周为丘陵和山地, 东部自北而南分别以嵩­明梁王山脉、长虫山、西山和晋宁照壁山为界。地形特点是周边高,中间为滇池盆地。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 km2, 沿北偏东方向延伸, 东西宽约47 km, 南北长约109 km。滇池湖面呈弓形, 弓背向东, 湖岸线长163 km, 湖面东西平均宽7.5 km, 南北长40 km, 最宽处 12.5 km, 最窄处不足百米。当水位为正常水位18­87.4 m时, 平均水深5.3 m, “海眼”最大水深11.2 m, 湖面面积约309 km2, 相应的蓄水容积为15.6 亿 m3。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对昆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宜人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18–19]。

2 数据与方法2.1 数据来源

雨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 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20]得到滇池流域基本测算­单元 2008—2016 年的降雨量分布(表 1);滇池流域坡度数据提取­自SRTM1 DEM (30 m×30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