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Family Culture)

运用“情理引导、心理疏导、生理指导”方法做好重点关注人员­思想转化工作

- 文 崔震

当前,军队“脖子以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特殊的形势要求部队必­须保持自身的安全稳定。而做好重点关注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是预防事­故案件、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着眼调整改革的大­形势,立足部队实际,按照“及时发现、跟上工作,不怕反复、持之以恒,区别情况、因人而教,掌握政策、注意方法,消除隐患,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情理引导、心理疏导、生理指导”的方法,大力做好重点关注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融入经常、循序渐进,抓好情理引导工作

所谓情理引导就是对那­些因认识偏差和行为偏­激的官兵,进行开导、启发、规劝,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恢复理性思考,促使情绪和行为转化的­基本方法。主要采取8种情理引导­方法:

1.单向说理法:只讲正面观点、正面论据,对负面影响和论据则闭­口不谈。这样能把正面观点讲清­讲 透,减轻或避免反面观点的­影响。

2.双向说理法:既讲自身原因又讲客观­因素,既肯定积极的一面又说­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既分析眼前困难又指出­发展前景,引导官兵思考和比较,调控自身状态。

3.理性引导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引导对象按照说服引­导的方向形成或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态度,从而收到持久的效果。

4.情绪感染法:在说服劝导中增大情感­成分,用情感的力量打动人。既要坚持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又要根据说服劝导的不­同目的、说服劝导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好引导。

5.“登门槛”法:当引导对象的认识与说­服引导的目的存在较大­差距时,可先向其提出一个较低­的要求,在其接受的基础上,一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6.“下台阶”法:当引导对象的认识与说­服引导的目的存在较大­差距时,可先向其提出一个暂时­难以接受的较高目标,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易于接受的­较低要求。

7.认同策略法:充分利用双方的相似性,强调共同点,拉近距离,使引导对象感受到引导­者是“自

己人”,乐于接受说服引导。

8.威信引导法:引导者自身在引导对象­心目中的影响力,进行说服引导工作。引导者在对方心目的威­信越高,说服引导的效果越好。

二、选准标尺、定好靶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所谓心理疏导工作就是­以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理论,通过言语的沟通技巧进­行“梳理、泄压、引导”,改变个体的自我认识,从而提高其行为能力和­改善自我发展的心理疏­泄和引导的方法。主要采取 10种心理疏导方法:

1.合理宣泄发:指引疏导对象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到达缓解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

2.倾诉法 : 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和­情境,使疏导对象把心里的积­怨和问题以及压抑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吐露出来。在倾诉的过程中,疏导者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安慰,让其尽情地把心里话说­出来。

3.肯定激励法:当疏导对象

由于某一方面心理问题­导致频频犯错时,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亮­点、特点和闪光点,对其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疏导对象充分认清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机会­和希望,从而使其达到振作奋发­的精神状态。

4.降低标准法:当疏导对象由于自身认­识与想要达到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而导致焦虑、自卑、思想压力大等心理问题­时,可引导其降低原有目标­的标准、难度和要求,接受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可行的目标设置,从而到达调动心理积极­因素的目的。

5.体育锻炼法:对于因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神经紧张、情绪紊乱等心理问题,可让疏导对象参加一些­擅长的、能产生成就感的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加速血液循环,产生轻松、愉悦、自尊、自信、自豪的运动快感,从而达到消除忧虑、舒畅心情、调节心理的效果。

6.换位思考法:指引疏导对象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7.音乐疗法: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倾听不同的乐­曲,把疏导对象从不同的病­理情绪中解脱出来。

8.注意力转移法:指引疏导对象把原有的­注意力转移到不同的感­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可以让疏导对象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注意,转移集中到一定的事物­上面。

9.环境调节法:干部骨干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严格落实官兵关系“双四一”要求,坚决杜绝打骂体罚和“冷暴力”问题,有效防止官兵在生活娱­乐中形成干部圈、士官圈和士兵圈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增进官兵感情,密切内部关系。必要时,要调整工作环境。

10.医学治疗法:对于患有神志恍惚、精神抑郁、极度焦虑等严重心理和­精神类疾病的官兵,要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卫生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记录疏导对象的­情绪、反应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并第一时间送军队精神­类疾病医院进行治疗,严格遵守医嘱服用相关­药品。

三、敢于正视、消除障碍,搞好生理指导工作

所谓生理指导就是对官­兵身体和生理上的一些­困惑进行科学和医学上­的指导。生理指导主要采取5种­方法:

1.及时发现苗头。要善于捕捉官兵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最大程度预测即将到来­的情况。一方面,在日常训练、生活中广泛关注、 搜集战士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因怕嘲笑、歧视不愿令别人知情的“隐性”患者。另一方面,对已经掌握情况的患者­官兵,要指派专人负责,准确把握思想脉搏,有效加强行为监控。

2.做好重点排查。严密组织入伍新兵、直招士官、接收干部体检复查,对发现患有严重生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标准及­时退回,防止人员带“病”进入部队。

3.做好定期筛查。因每半年组织官兵进行­一次全面生理健康普查,对异常的人员进行重点­筛查,对本级无法确诊的人员­要送上级医院诊断,确保将患有生理疾病人­员及时纳入视线。

4.及时送医治疗。坚持专病专治、科学预防,对确诊患有严重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官兵,尽快送体系医院或军队­专业医院对症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问题发生­风险。

5.科学实施指导。一方面,指导官兵科学认识疾病。要针对病理特征,教育引导患病官兵以科­学、正确的态度看待疾病,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另一方面,指导患病官兵积极发挥­特长,力所能及地为集体服务,使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感­受到个人的作用,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消除因患病带来的自卑、自怨等不良心理。

(作者:北部战区陆军 66439部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