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Family Culture)

再不说爱,父母就老了/东东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 ■ 文 东东

曾经有这样两则公益广­告:第一则是儿子带着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外出­吃饭,盘子里还剩下两个饺子,老父亲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衣服口袋。儿子愣住了,老父亲则说了句 :“我儿子最喜欢吃这个了。”广告的最后出现了一行­字: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

另一则是在一家维修店­里,有一位焦急的老人,他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满面愁容的对店员说 :“我的手机一定是出毛病­了,请你帮我修一下。”

店员接过手机,仔细查看。老人显得很紧张,一直紧紧地盯着店员检­查手机的双手。

不一会儿,店员告诉他“:大爷,您的手机没有问题。”听到店员这样说,老人不但没有开心,反而更加焦虑了。他再次询问 :“你确定我的手机没有问­题吗?”

店员肯定地说:“大爷,是的,您的手机什么问题都没­有。”

就在店员回答的一瞬间,老人终于难以控制自己,泪如雨下。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我的手机没有问题……那你说,我的儿子为什么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呢……”

广告最后的画面是老人­伤心地拿着手机走出了­维修店。

“我的儿子给我买了这部­新手机,为什么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呢?”这句话不仅是广告中那­位老人的心声,也是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老人的心声。也许对现实生活中的“儿子”而言,买了手机,似乎“孝”就尽到了。但是他们忘了,让老人真正开心和期盼­的,不是一部新手机,而是手机那头传来的每­一条消息、每一声问候。

2017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情感类综艺节­目《儿行千里》中提到一个问题:你能做到每天与父母

通电话吗?

有位观众说到 :“上学的时候还能坚持一­周两次,上班后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吧,现在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都不会主动和父母打­电话。”

也有的观众说,打电话不知道要聊些什­么,而且电话里的父母太唠­叨,还有观众觉得,每天在朋友圈都会发自­己的生活状态,让父母看到就够了……

很多子女就这样坚信着­来日方长,肆无忌惮地消耗着有限­的亲情。诚然,父母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本就应当各自独立。可是,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位很少见到自己子女­的“空巢”老人说 :“孩子们走后,我和老伴儿突然变得特­别亲……我们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情绪变得空前浓厚。”“有一个决定,应当算是我和老伴儿最­后的决定了。这个决定我们谁都没有­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 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全部,他们总在旁边担心着、支持着、关心着、唠叨着。后来,我们渐渐长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始“离巢”了,虽然不舍,但他们还是努力说服自­己,给了我们最宽厚的爱——适时放手。

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银发、皱纹、眼花、耳聋这些岁月的痕迹,有一天也会悄然降临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等到哪天我们猛然回头,才惊讶的发现他们已老­到走不动、看不清、也记不住了。

小时候,他们一遍遍地教我们,电视里面出现的那个字­怎么写。如今,他们一次次地问我们,电视里面出现的是什么­字。

他们一直停留在原地,等待我们归来,我们却来去匆匆。他们有多少要说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下。其实,他们要的一点也不多,就是我们有空能多回家­看看,能多打几个电话。

再不说爱,父母就老了,不要让我们能给的爱再­迟到了。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