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Family Culture)

舌尖上的养生——药膳/周军

——药膳

- ■ 文 周军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疾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将食疗列为医治疾病诸­法之首。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渐成熟,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鱼大肉、生猛海鲜式消费被逐渐­冷落;低热量、低油脂、低胆固醇类食品大受欢­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备受青睐。从单纯追求口味到追求­营养药膳,食疗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照养生食材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匹配,制成的具有色、香、味、形的食品。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疾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将食疗列为医治疾病诸­法之首。“食能排邪 而安脏腑,悦脾爽志以资气血”,食养即可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泉源不竭,精血充盈,人的机体功能自然健康­不衰。

药膳特点

( 一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 二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 三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中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以­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食用原则

药物有祛病救疾的作用,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则多用以养身防病­为主,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而且,在服用药膳时,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食用枸杞­子、百合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