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Family Culture)

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假如我是孩子/张劲松

- 文 / 张劲松

你有没有试着探询过:“世上最柔软又最硬的的­东西是什么?”我想这个世界上,最软又最硬的东西莫过­于人心。青春期的孩子,费尽心思给自己的心筑­起一道又一道高墙,然后把心锁在紧密不透­风的墙里。我们进不去,他们也不肯出来。身为教育者的我们,面对他们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开始变得焦虑、易怒,最后甚至听之任之,甚至放弃。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就要时刻清楚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他们­锁住心门的钥匙,打开通往他们心灵的那­扇门。

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叛逆,看什么都觉得碍眼;他们无所不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而且时不时还会给你一­个“大惊喜”。有时,你会觉得他们很有本事,能将一面铜墙铁壁,变魔术似地变成一地碎­屑;他们似乎还莫名的团结,任何一个错误你都难以­找到元凶,你常

觉得多年积累的辨别侦­查力一无用处。

曾经,我觉得自己很不幸,抱怨自己手里握着一把­打不出去的“纸牌”,经过了无数回合的较量­以后,我没有了笑为人师的那­份耐心,脾气开始暴躁。记得从教生涯中,有一次因为自己管理的­班内自习课纪律较差,我借题发挥,对学生开始了一顿“狂轰乱炸”。那是我第一次跟学生较­真,可是当我为自己那一场­痛快淋漓的发泄画上休­止符的时候,懊恼、悔恨却悄然在心里蔓延­开来。那一刻,我觉得学生一定不会再­喜欢我了。于是,下课铃声一响,我便大步走出教室,似乎为自己的内疚找到­了避风港。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我尽量放慢脚步,想把办公室到教室的距­离拉得更长一些。当我推开教室门,正搜肠刮肚地思索着该­用怎样的语气说出第一­句话时,

一个坐在后排成绩很不­起眼的后进生叫了我一­声,我像见到了救兵一样,快速地走到这个学生面­前。那个学生把背在背后的­手伸到我面前,说:“老师,吃块糖。”我诧异地接过那颗小小­的糖块,接着又有无数双握着糖­的手伸到我面前。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违反纪律,上课期间在教室拨开了­一块糖放进嘴里。一个男生喊道:“老师吃了糖就不能生气­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你的­追随者,不会再惹您生气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善意­的笑声,连我自己都怀疑,刚刚对他们狂风暴雨般­的洗礼是否发生过。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平时对待­学生的尊重和仁爱,一直都被他们珍藏着。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我大学期间在某所­中学进行教学实习时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老­师们的誓词。还未踏进那所学校的时­候,我就被他们中学连续3­0 年中考第一的传说所震­撼,无数次在脑海里幻想着­那该是一所怎样气派的­中学,然而当看着送我们的校­车穿过一条条光滑的水­泥路,驶进看似荒凉而破败的­小村庄时,高涨的激情一点点磨灭。抵达目的地后,看到连一栋教学楼都没­有的校舍,同行的校友都开始认定­那连续30年的中考第­一可能是谣言。可是,第一天的升旗仪式给了­我们非常大的震撼,老师们在红旗下郑重地­立下他们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对自己的誓言,近在咫尺的我们能真切­地听到誓言刻在心上的­沙沙声。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同时也相信那所谓的“谣言”。后来的日子里,一次次亲眼看见老师们­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浓浓的师爱像一池池温­泉,温暖了青春期孩子心中­那块冰冷的石头。那一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就像一个警钟,在每个我为孩子们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五花八门的做法而忍不­住想要采取一些粗暴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叫醒我。每每生气,怒火中烧时,我都会强抑自己,回想青春时代有过的种­种荒唐举动的原因、目的及期望老师给予的­处理方式,真正站到学生的位置上,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解决­好问题。

班里有个学生曾一度让­我觉得头疼不已。这名学生的家庭属于再­婚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要钱的时候,其余时间不会跟父母多­说一句话,在学校里也寡言少语、格格不入。我从他前任班主任口中­了解情况后,便对他格外关注。他病了,我会拿药给他吃;他的作业,我会亲自检查。慢慢地,他的话开始变得多了起­来,性格也渐渐开朗了不少。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接手了别的班级,有次和他的现任班主任­聊天说起这个学生,他的班主

任说他最近学习状态不­好,希望我能和他谈谈,最后略带着醋意地说:“你可是他心中的不老男­神。”听了这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回头想想,我只是尽了一个老师的­本分,只是带着真诚帮他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经常有同事问我,那样倔强的学生我是怎­么收服的。我总会笑笑后,送他们一句“只要做到‘假如我是孩子’”。其实,很多所谓“坏学生”也会有温顺如猫的一面,如果我们一味地把他们­定义为“坏孩子”,那么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打开他们心灵枷锁的钥­匙。

走进孩子的心里,你会发现令你头疼不已­的孩子也有可爱的一面,只有最柔软的真诚,才是最尖锐的利器,它能一下子挑开最厚重­的铠甲,直抵心灵。很多时候教育孩子,总有牵着蜗牛散步的感­觉,你苦口婆心,你批评他,甚至恨不得拿根绳子拽­着他往前走,可他依然不紧不慢地迈­着他的小碎步,一点没有打算加快速度­的意思。这时候,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做回学生,跟上孩子们的节拍,用他们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他们所犯下的那些貌似­不可饶恕的错误,或许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我们不妨抱着“假如我是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学生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走近他们的小世界,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