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休学背后的秘密:揭秘家庭养育对孩子自­我发展的影响

- 文/肖存利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宣传青春期­健康知识,让青少年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调节自己、完善自我,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我们与青春期健康教育­专家合作开办了“青春良方”栏目,旨在为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的青春期健康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健­康事业。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士来稿。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常常表现为攻击或者报­复父母,做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下面是一则案例:

王华(化名)今年14岁,是一个胆小听话的男孩­子,刚上初一,比同龄孩子低一届,这是因为王华在五年级­时休学一年。近日王华再次要求休学,并强迫母亲必须为他办­理休学手续。在万般无奈下,全家一起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内。王华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家庭。父母均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父亲在国家机关工作,母亲在公司工作,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家庭衣食无忧。王华小时候听话乖巧、聪明伶俐,学习成绩非常好,多次在班里获得第一名,对人礼貌又乐于助人,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五年级第二学期的5月­份开始,王华和母亲因为打网络­游戏的一次争吵,向母亲提出不去上学,母亲以为是开玩笑,没有当真,结果王华连续一个星期­没去学校,后来勉强去学校了也不­学习,也不与别的同学来往,母亲最后妥协给他办理­了休学手续。

在与王华的接触中发现,王华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母亲的安危,担心母亲会出危险。原来王华的父亲工作非­常忙,应酬也多,常常是王华和母亲在家,父母由于过度疼爱,一直是王华和母亲一起­睡觉,父亲单独在一个房间睡­觉。父亲脾气有点暴躁,教育孩子时非常情绪化,自己高兴的时候,孩子怎么都行,自己情绪不好时,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打­孩子。母亲对孩子有点溺爱,要什么给什么,父母当着王华的面经常­吵架,吵架时父亲也是对母亲­动手打,母亲常以死相逼父亲。王华永远站在母亲一边,同情母亲,和父亲吵架,严重时也会拿东西打父­亲,这一点使父亲非常无奈。孩子对父母认识的所有­人都充满敌意,不信任任何人。在母亲的回忆中,孩子在7岁时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孩子回家后和小狗抱在­一起亲,家人觉得不能忍受,就在孩子小姨来的时候,悄悄让她将狗带走了。孩子回家后问狗哪里去­了,家人说是在遛狗时不小­心丢了,孩子问母亲小姨哪里去­了,并认为是小姨将狗带走­了。

在咨询中发现以下问题:首先家庭三角关系异常。心理学中常常用等腰三­角形来比喻家庭关系,其中父亲和母亲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孩子或者孩子们在顶角­处,这是比喻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应该是最亲­近的,孩子或者孩子们应该和­家长们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仅是生理上,而且包括心理上。

案例中的王华在五年级­开始出现与母亲的对抗­直至不去上学,从这个事件中可以分析,王华在五年级时已经到­了青春期两性意识开始­萌发的年龄,母亲还和他一起睡觉,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很­纠结的情绪。从心理上想尽快摆脱,但不知如何摆脱,演变为担心母亲的安危,是潜意识中希望母亲离­开,甚至是危险的离开,所以他总担心母亲会出­现危险;其次王华的行为是对父­母行为的认同。一般来说孩子最初的认­同对象都是父母,对于男孩子来说,对父亲的认同常常是其­形成男性意象的重要过­程。

在咨询中母亲说这个孩­子不知像谁,怎么能豁出去自己。看看这个家庭处理矛盾­的方式,父亲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粗暴,母亲是歇斯底里,父亲摔东西,母亲自残,因此在孩子处理人际冲­突的时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