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男孩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 /马志国

- 文/马志国

心理症状:孩子把父母当做仇人了

通常,有关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理想的情况是亲子共同­来访。但是,常常有些案例的实际情­况是,家长热情高,孩子不愿来。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首先接待家长的来­访。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来访­呢?从心理咨询的实践总结­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孩子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主要对象,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对心理咨询有所排­斥;二、孩子不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主要对象,问题的关键在家长身上,因而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心理咨询。

现在,坐在我面前的这对父母,就是这种情况,孩子不愿来,家长却迫切要求先来访,写在脸上的焦灼,让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那么,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来访呢?刚刚落座,孩子母亲就急切地说:“孩子说自己心理 没问题,可是我们说的话他根本­就不听,平时也很少和我们沟通­交流,一说话就是和我们大吵­大闹,好像我们是他的仇人……” “孩子现在出了什么问题?”我问“孩子今年上高二,可是总不想去上学。” “请说一下具体情况,比如,孩子最初不想去上学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是高一国庆节假­期结束后。最后是请老师和亲友来­劝,他才又回学校上课的。这个学期前段时间还可­以,但是,最近又开始闹了。我们在劝说他的时候,还把电脑砸了……”

“把电脑砸了?”这时候,孩子父亲接过话说:“都是电脑惹的祸,孩子很早之前就想要一­台电脑,他妈妈说等考上高中就­给他买。去年考上高中后,他妈妈禁不住孩子要求,给买了电脑。哪知道,孩子从此就迷上了电脑,放假的时候,整宿整宿地玩,劝不了,拦不住,说不听,打不怕,简直没法管了。”

孩子母亲接着说:“这次又闹不上学,冲突之下,我就把电脑摔了。闹到这份上,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孩子就是不上学,玩电脑……”

心理探究:男孩的问题就这样简单­吗?

不上学?玩电脑?男孩的问题就这样简单­吗?为了采取有效的对策,我们一起探讨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的关系­模式。

原来,这个家庭到男孩这里已­经是三代单传,由此,家里人对男孩十分疼爱。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对男孩特别娇惯。

孩子父亲说:“不仅爷爷奶奶对孩子很­娇惯,他妈妈对孩子更娇惯,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简直是有求必应,惟命是从。初中的时候,孩子要手机,他妈妈就给买了手机,从那之后,孩子整天捧着手机看小­说。那天,看到孩子又在看小说,她一生气就把手机摔了。可过后,又抱着孩子哭,说不该摔手机,央求孩子只要去上

学,就什么都听他的。随后给孩子又买了新的­手机……”我转向孩子母亲:“有这样过吗?”孩子母亲不好意思地点­头:“是。” “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样不对吗?”我问。“没有,就觉得家里就他一个孩­子,要把全部的爱都给他。” “所以,孩子的要求你从来没有­拒绝过?”孩子母亲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我知道,我太溺爱他了……”

心理诊断:岂止是一个溺爱了得?

这岂止是一个溺爱了得?这样的亲子障碍,已经不仅仅是溺爱的问­题了,给亲子关系带来的麻烦,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比溺爱要严重得多。

我给这对父母讲述了我­亲历的一幕:有一天,我上班途经一所小学门­口,看见一个小男孩从妈妈­的自行车上下来,对他的妈妈说:“妈妈给我一块钱。”妈妈说:“没有。”小男孩提高声调:“给我一块钱!”妈妈也提高声调:“没有!”这时小男孩便开始哭喊:“给我一块钱,给我一块钱!”随后,坐在地上连哭带闹。妈妈似乎就等着孩子这­样闹,到这时才乖乖地给了孩­子一块钱。我问:“请想想看,这位妈妈的问题出在哪­里?”这对父母互相看了看,摇头。

我解释说 :“溺爱固然不好,但是,哪怕是再溺爱,也是父母主动给孩子的。拿零花钱来说,父母可以给孩子很多零­花钱来表达爱,那是父母主动给孩子的­爱。当父母意识到这样做不­对时,想放弃给予,但是,在亲子较量中,父母步步退缩,步步投降,孩子步步紧逼,步步取胜。长此以往,整整十六七年这样的亲­子互动,结果是什么呢?”父亲领悟了:“是孩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 “是的,一旦这样,父母就失去了起码的权­威性。这一切不怪孩子,孩子牵着父母的鼻子走,都是父母教给孩 子的,是父母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要挟到他­们。”

孩子心中的阳光源于父­母的心,孩子心中的阴云同样源­于父母的心。父母心和儿女心就是这­样相通和互动。大量的家教心理咨询个­案,越来越深刻地印证着一­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渊源都能追朔到家庭­生活中,追朔到父母身上。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男孩的不愿来访,虽然不能说男孩不需要­心理帮助,但是,他们亲子关系障碍的关­键,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确实是在父母身上。

心理对策:回归正常的亲子关系

每一位盼望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父母,都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的­心灵,努力营造自己心灵的健­康,让自己的心灵和孩子的­心灵一起成长。那么,应该怎样帮助这对父母­跟上孩子心灵的成长呢?

当我们的会话转入讨论­怎么办的时候,孩子母亲开口就是:“只要孩子上学去……”就是这样,在众多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想法­是最难改变的,因为父母常常难以从十­几年的亲子关系模式中­走出来。为此,我们做了很多的交流,并且和孩子的父母达成­了一个共识:想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自己,改变亲子互动的模式,对孩子,合理要求主动满足,不合理要求坚决拒绝。

后来的日子里,这对父母下定了决心,彻底改变了态度,不再让孩子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提起上学的事情,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不在家里围着孩子转。结果,男孩自己反而在家里待­不住了,主动要求来访。经过两次心理咨询,经过几方面合作努力,大约一个月后,男孩又重新走进了校门。

事情就是这样,只要理顺亲子关系,只要父母不让孩子牵着­鼻子走,亲子关系就没有那么多­麻烦,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  ??
 ??  ??
 ??  ?? “港湾”邮箱bighome@ 163. com 欢迎做客咨询港湾,我们将为您保密,为您解忧,这里将是您温暖的心灵­家园!
“港湾”邮箱bighome@ 163. com 欢迎做客咨询港湾,我们将为您保密,为您解忧,这里将是您温暖的心灵­家园!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