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张子说:理性思考,感性书写

- /隋永刚 胡晓玉

画家简介:

张子说,1948 年 2 月生,北京市人。1970 年始学习书法,1994年投师马泗昌­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印­刻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国礼艺术中心特约­书画家。

1997年,为《京郊日报》“青年之友”栏目题写刊名;2009年,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展》;2010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诗书画展》并获一等奖;2012年,作品入展《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 2014年,入展《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艺­术文博会》《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家邀请展》《中国体育文化展览》《澳门书画邀请展》;2015年,巨幅《中华文明四字真言》及创作感文入选《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等,百余幅作品被国内外领­导及友人收藏。

在几案前挥洒自如的书­家张子说,勤习书法、笔耕不辍有 40多年之久。自 1970年始进行楷、行、隶等多种书体的学习与­创作,20 世纪90年代起广泛研­习有关书道、书理及其相关的诸家论­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长期以来,张子说形成了气韵浑然、谋篇舒适、法度自如、独具一格的书写风格。

性情成就潇洒意境

草书是中国线条艺术的­最高体现。书写中,浑厚遒劲的线条、流畅婉转的形质、抑扬顿挫的节奏常让人­遐思万千。张子说尤擅行草,行草虽也以动势和变化­见长,但不是一味飞动,更注重动静相和而不失­其正。品张子说的行草艺术,意融字间而韵随墨流,正是在章法之中给人以­清逸潇洒之感。

行草重抒情,书家择行草书体,往往是基于笔墨随个人­性情的选择。张子说个性率直爽朗,其手中利落果决的运笔­也是其性情的写照。经过多年的挥写,他认为草书并未使他更­为急性,流畅连贯的创作抚平了­性情中急躁的成分,使得他能够“理性地想问题,感性地写草书”。不论是书于小幅的扇面,或是大幅的卷轴,其笔墨结构错落有致,字形变化富有音律感,笔势连贯且气势如虹。字里行间能见张子说情­绪之洒脱,也有内敛的灵动。都说字如其人,由字感人,书家自身的动静之格跃­然纸上。

顺应时代的行草风范

20 世纪 70年代,特殊的社会环境曾使得­张子说将草书作为情感­宣泄,而当下,张子说坚持行草更是顺­应时代之为。草书绵延几千年,充分彰显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但相对于其他书体,狂草的飞肆与大众审美­之间

存有相当的距离,欣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张子说认为,笔墨当随时代,应为大众而书,故而选择受众更广、相对平和的行草作为书­体。

在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不再是庸庸正正、四平八稳,人们渴求在艺术中进行­心灵的深呼吸,向往轻松与潇洒。狂草过于张扬,楷书重在板正而实用,张子说认为只有行草的­意境才能与人们的心境­更加契合。在对传统的研习中,张子说学习米芾,致力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侧倾的体势中欲扬先­抑,增加跌宕跳跃的

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还研习于右任由隶、碑到草的技法,使得用笔含蓄储势而仪­态万千,逐渐形成了大众喜闻乐­见、承于师古又不拘泥于古­的艺术风貌。

源于修养的隽永文气

张子说笔下经营的字里­行间,有情如洪涛、气象万千的情感气度,但更多的是典雅与诗性­留有余音。艺术家今之造化,源于旧时的修为与学养。张子说从小便爱好曲艺、文学,后来工作之余勤读王力­的《诗词格律》并探究诗词创作,长期以来曾在《京郊日报》和《北京晚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并多次在区、市、全国性文学征文和原创­文艺节目展演活动中获­奖。年近七旬的张子说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在诗词和曲艺方面的­学习已有些力不从心,此时此刻更加注重更深­层次的人格涵养。在多年的创作与工作生­涯中,张子说为自己定下立论,即“三不三正”:于人不争名,于事不争利,于情不争厚非;做正人、干正事、立正念。在这样的修为之中,张子说的书写既饱含源­于修养的隽永文气,也体现了做人做事的明­朗正气。

 ??  ?? 《书法作品1》
《书法作品1》
 ??  ??
 ?? 《书法作品2》 ??
《书法作品2》
 ??  ?? 《气若幽兰》
《气若幽兰》
 ??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  ?? 《舍得》
《舍得》
 ??  ?? 《书法作品3》
《书法作品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