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春暖咳嗽多,防治避误区

-

乍暖还寒,气候干燥,气温多变,加上雾霾天、空气污染等因素,使咳嗽成为不少人的烦­恼。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要避免以下治疗误区。

误区一:不辩证选药。咳嗽是人们呼吸道的常­见症状,虽常见,却也分为很多型,患者要认清楚自己属于­哪一型,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治疗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医学上根据咳嗽时间的­长短把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是指咳嗽在3­周之内,常见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等疾病;亚急性咳嗽是持续3~8周的咳嗽,常见于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疾病;慢性咳嗽是咳嗽持续时­间多于8周的咳嗽,常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咳嗽的原因如此之多,因此治疗上应该分型施­治。中医根据咳嗽的特点,又分成了不同的证型,常见的类型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等。不同的证型其治疗方法、用药也不同。

误区二:咳嗽忍一忍就能扛过去。

有些人自以为久病成医,选择自行调理,还有的人会“忍一忍,扛过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患病之后,是否选择服用药物,要因人因病来定。普通的感冒比如流鼻涕、轻微头疼、全身不舒服可以选择多­饮水、休

息、避风寒等一般措施观察,因为单纯的感冒有少数­人可以在1周内可自愈。但大多数人可能出现并­发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还­可以合并其他的疾病,以致延误病情。所以患病之后,还是最好去医院看病,让医师帮助你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治疗。很多人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抗生素)”。更有的人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导致的咳­嗽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不过滥用抗生素可以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也就是我们说的细菌耐­药。而且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过敏、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药物的副作用等,这些原因引起的咳嗽用­抗生素治疗是不对的。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多多少少都­有不良反应,无故服药会增加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误区四:滥用镇咳药。

在出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镇咳药常用的药物有可­待因、咳必清、右美美芬、咳平、甘草片等。在应用镇咳药前,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剧烈无痰的咳嗽,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或者经­对因治疗后咳嗽未见减­轻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原发疾病的发展,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该采用镇咳药物进行­治疗;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难,则应使用祛痰药,慎用镇咳药,否则积痰排不出,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误区五:一味迷信偏方。偏方也要辨证施治,食疗方治疗咳嗽会有一­定的作用。橙子性味酸凉,具有行气化痰,健脾温胃,助消化,增食欲等药用功效;橙皮性味甘苦而温,止咳化痰功效胜过陈皮。川贝是治疗痰热咳嗽很­好的一味中药,在治疗咳嗽的处方中,经常用到这个药。咳嗽的时候服用川贝炖­梨、盐蒸橙子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治疗咳嗽能起到辅­助作用。但要注意一点,这两个食疗方,适合用于肺热咳嗽,对寒性咳嗽没有作用。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反而会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对于春季咳嗽,食疗法是很管用的,不妨一试。

风热咳嗽:春季气温逐渐增高,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多,咳嗽大多表现为风热型­咳嗽,痰黄或少痰、咽喉红肿、口干苔黄,有的患者还伴有低热。初病时可选用杏仁枇杷­粥,做法是取杏仁10 克,去皮;枇杷叶 15克,去毛洗净;大米适量洗净,加水与杏仁、枇杷叶同煮待熟服用,每日1次。杏仁止咳,枇杷叶清热润肺止咳。但要注意枇杷叶上的毛­要洗净,喝粥时将枇杷叶取出,弃之不食。也可食用金银花鸡蛋汤,做法是取鲜蛋1个,打入碗内备用;金银花 15克,加水 200 毫升,煮沸5 分钟,打入鸡蛋煮沸即可,该方简便易服,每天早晨服1次,趁热服完。金银花甘寒,能清热解毒,可消炎清火治疗咽痛。

气虚咳嗽:多为慢性咳嗽,春季好发,俗话称“青草发”,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动则气短、说话无力等肺呼吸功能­受损征象。在发病时可以服用核桃­人参汤,做法为取核桃肉 ( 不去皮 )20 克,人参6克或党参 20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同煎,取汁 200毫升,加冰糖少许,每日1次,睡前温服。核桃甘温补肾定喘,人参大补元气,对虚寒咳嗽有良好的效­果。如果痰多或痰中带血时­勿服。

痰湿咳嗽:多为慢性咳嗽,常有气促痰多色白质稀,且大便稀薄、胃纳不佳,甚则浮肿,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多有这种症状。可服用苏子茯苓薏米粥,减少多痰的困扰,改善症状,使病情缓解。取苏子15克,薏米 60 克,茯苓粉 15克,煮粥服食。苏子用洁净纱布包入,食时弃之,每晚服。苏子可降气化痰,薏米利水消肿,同时还有补肺健脾的作­用。本方最适于老年人冬春­季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痰多者服­用。

风寒咳嗽:多因受寒而诱发,当人体不适应冷热不定­的气候时最容易发生。初期伴有鼻流清涕、喷嚏连连、咽喉发痒,此时可以食用杏苏糕。取面粉适量,经过发酵,揉制成3~5团;将杏仁 15克,剥去皮碾压成粉,加适量红糖拌匀,撒在糕面上;再将新鲜苏叶 3~5片洗净,覆于糕面上,置锅上蒸,熟后取食。杏仁苦温止咳,苏叶辛温气香,发散风寒。杏苏糕香甜好吃,对风寒咳嗽有良好效果,每日 1~2 次。

家有孩子,感冒发烧最是揪心,一旦烧上 39℃,孩子蔫了,家长更是焦虑。尤其冬春季是流感季、感冒季,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中招”。

临床上所说的发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感冒时经历­的体温,有时高热时可达 40℃左右,但不会超过 41℃,退烧药可以降温;另外一类是超过 41℃的超高热,例如中暑、热射病或恶性高热时会­经历的高烧,需用紧急抢救,用退烧药是无效的。第一类的发热其实是我­们的机体在和疾病作战。人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有个调定­点,当身体发现入侵的细菌、病毒等“敌人”比较强大,大脑会将体温的调定点­调高,我们就

发烧了。在调高体温的状态下,身体产热多、散热少,白细胞等各种能够参与“作战”的细胞因子都被调动了­起来,抗体的产生也随之增加­了,这是我们人体自身针对“敌人”的防御反射,是有积极作用的,医学上并不主张在这类­发热的情况下不分具体­情况,一律用退热药将体温完­全人为地给降下去,轻易去破坏掉人体防御­和保护的机制。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发烧,体温超过 38.5℃就可以用退烧药,但家长们在孩子发烧时­还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1.并不是体温超过了38.5℃就必须要用退烧药。使用退烧药的指征是

体温超过了 38.5℃,反过来其实并不是说体­温超过了 38.5℃就该用退烧药。前面已经说过,一般感冒引起的发热表­明人体免疫系统已经启­动,正在抵抗感染,退烧药将体温强制降下­来,但因为“敌情”还在,所以药效一过,还会再烧起来。频繁采用退烧药来降温,体温忽高忽低,反而会干扰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

2.孩子发烧没精神不必过­度焦虑。

很多家长还会发现,孩子烧蔫了,给他用退烧药降温后,孩子的精神马上好了很­多,孩子舒服了,家长也没那么焦虑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体温较高没精神,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在休息的状态下集­中力

量来跟病菌“作战”,对恢复身体是有好处的。当孩子的病还没好,孩子体温暂时下降后,如果又开始自由活动,反而削弱了身体的“战斗力”。此时如果病菌毒力比较­强,还有“长驱直入”的可能。

3.肺炎不是烧出来的。临床上一些家长看诊,主要诉求就是“帮我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因为许多家长,特别是家中老人担心孩­子发烧会使病情更严重,甚至“烧”坏脑子。本来可能就是咽炎、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结果病菌“往下走”变成支气管炎、肺炎,有家长会说:“你看吧,不降温,孩子都烧成肺炎了!”这种想法和诉求,都是对发热存在误解,只看表面现象,误以为只要体温降下来­病就好了。

上呼吸道感染会不会恶­化成肺炎,只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病菌本身的毒力,二是我们自身的抵抗力。如果病菌的毒力强,人体的抵抗力弱,就可能发生肺炎。肺炎初期的症状与

感冒相似,但是在患有肺炎时,发热时间会延长,多会超过 3~5 天。因此肺炎不是发烧“烧”出来的。其实导致严重后果的并­不是发热,而是疾病本身,因此关键是明确诊断,规范治疗,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退热。发热的患儿必要时应及­时检查,以明确是否患了肺炎。

4.选准抗生素。除了不要干扰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以外,一些药物也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提高“战斗力”。比如当孩子的感染很明­确是细菌感染时,那么选准抗生素,是可以帮助我们战胜病­菌的。即使细菌、病毒感染发展到肺炎,绝大部分肺炎也是可控­的,接受正规治疗可以治愈。

5.适当使用退烧药物。如果孩子有高热惊厥史,可适当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物;孩子很不舒适,不能安静地休息时,也可用退烧药来退烧。

6.不要混用退烧药。退烧药物过大剂量服用­有可能发生肝毒性损伤,所以不要同时混用不同­种类的退

烧药、感冒药。如果孩子发热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剧烈咳嗽、面色灰白、呕吐、惊厥、精神萎靡、肢体抽搐的状况,或者发烧持续2~3天以上,须及时就医治疗。7.物理退烧。退烧还有不少物理方法,并不一定要依赖药物。退热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头部温度,提高孩子的舒适感。

8.注意多补充水分与适量­的电解质。

由于使用退烧药物降温­还常常伴随大汗的情况,所以家长也需要注意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有利于控制体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以后反而不容易生病。

家长要明确的一点是,体温的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降不降温、采用何种方式降温,也需要家长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如果一味退热,干扰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反而适得其反,一味地避讳退烧药、退热贴,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