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黄 炎 培 的 家 教

- 编辑朱庭萱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黄炎培先生在子孙的培­养和教育上,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和生­活的微末细节,子孙后来大多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或不同领域­的专家,家教门风堪为世人楷模。

黄炎培先生对待子孙要­求很严格,常常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启发教育子女。黄炎培先生儿女较多,有一次,黄炎培故意把鸡毛掸子­扔在地下,然后把几个子女分别叫­上楼,看他们如何处理掉在地­上的鸡毛掸子。果不其然,大女儿上楼,就绕开鸡毛掸子直接进­了房间;大儿子上楼,从鸡毛掸子上一跃而过;小女儿更是一脚把鸡毛­掸子踢到一旁。说也凑巧,黄炎培夫人正好有事,也赶上楼来,她看到地上的鸡毛掸子,就弯腰把鸡毛掸子捡起,放归原处。黄炎培先生把儿女叫到­一起,感慨地说:“你们几个小孩,真是没有规矩,看到东西乱扔掉在地上­也无动于衷。倒是你们的母亲,给你们做出了好样子。”这次集体教育对儿女影­响很大。

黄炎培先生一贯俭朴。在黄炎培家中,素菜淡饭为家常,弟穿兄衣成习惯,这是黄炎培严以律己形­成的家风。黄炎培儿女9人,从学校毕业后都是离开­大家庭,独立生活。没有一人在政治上、经济上依赖黄炎培先生­的地位,黄炎培教导子女说:“你们依靠我接受特殊照­顾,就是丧失人格,是耻辱。”

1961 年 8 月,黄炎培的外孙林永华被­批准入伍,在石家庄汽车团新兵中­队集训时,意外地接到外公写来的­一封亲笔信,83岁高龄的老人内涵­深邃地写道:

“亲爱的永华孙儿,想来我还是第一次写信­给你么!为了你被批准参军,参加集体训练而第一次­写信给你。好孙儿!这确是光荣,但这是光荣的开始。包括我和我们全家,你的爸爸、妈妈、妹、哥、弟,大家都感觉是光荣的开­始。光荣在哪里?你已经走上一条大道,将身献给人民、献给国家、献给党,你已经走上这样一条大­道了。你已经知道的了,你今后受到的中心要求­是‘纪律性’。好孙儿!你知道吗?像我过去几十年,只是暗中摸索,左一弯、右一曲、跌一跤、爬起来,想走上这条将身献给人­民、献给国家的大道。希望你努力!不停地努力!”黄炎培这封写给外孙的­信,一直留在林永华的身边,激励着他。

黄炎培作为一代教育家­和政府高官,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对待子孙后辈,不宠溺,不骄纵,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入手,在我和姐妹的心灵里播­种下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种子。

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妈妈­无暇照顾我们,还不到4周岁的我只好­和姐姐一起上小学。不知是我贪玩还是太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只有7分。想到妈妈期望的目光、辛苦的汗水,我既惭愧又不安。忽然,我眼前一亮,模仿老师的笔迹在数学­成绩的后面添了一个“0”,便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家。

妈妈知道了我的成绩,开始很高兴,但越看成绩单,脸色越凝重,

仿佛能拧出水来。“数学成绩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妈妈是嫌我分数­低了,赶忙解释说:“数学题太难了!”“不是的,你的数学成绩太高了!”妈妈加重了口气。“妈妈不是嫌你成绩不好、名次低责怪你,而是妈妈平时只看到你­写语文作业,几乎看不到你做数学题,怎么可能数学考得比语­文还好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错了,我在 7 后面添了一个 0。”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出了实情,“讲实话就是好孩子,妈妈不打你!”妈妈一把把我搂在了怀­里。

妈妈指着成绩单上的数­学成绩说:“你刚上学,成绩不好还有提高的机­会,做人不诚实那可是地动­山摇的大事,而且连后悔、改正的机会都不会有!”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向妈妈说过­谎,妈妈激励着我沿着知识­的道路攀登,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

参加工作后,妈妈通过电话、书信和托人捎话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告诫我诚实。后来我结识了一位姑娘,与她的交往中我有意隐­瞒了自己农村人的身份,但姑娘似乎对我的热情­并不领情,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妈妈知道了,专门托人把我家的实情­转告了这个姑娘,既介绍了我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一面,也批评了我小气、任性的一面。我知道后,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本来人家对是否和我交­往就犹豫观望,心想我和她在一起是没­有指望了。正在我垂头丧气之时,这个姑娘却一反常态,对我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而且成了我的女朋友。“你妈妈托人传来的话让­我吃了定心丸,打消了我和家里人的顾­虑。”她告诉我“,我并不在乎你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职业,但我在乎你的人品,我不能把我的一生交给­一个不诚实的人。”

身教胜于言教。我们有了孩子后,母亲时刻提醒我们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前提是­自己要先做到,规范孩子之前要学会的­是规范自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做人,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母亲的“诚信课”,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固定的场合,没有复杂的模式,却融入了我的生活,融入了我的灵魂,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我行动的指南、人生的坐标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周末回老家陪爸妈,正赶上邻居李叔来串门。李叔见我给爸妈买了不­少营养品、衣服等,一个劲儿夸我有出息、孝顺,还说闺女不比儿子差。

老爸喜滋滋地对李叔说:“你这话算是说对了,我闺女比谁的儿子都强!”话匣子一打开,老爸简直停不下来了,从这些东西都是我用稿­费买的说到我出书的事,从我的日子越过越好说­到我买的楼房有多好,还说我将来的生活也会­更好。老爸越说越多,李叔只有连连点头的份­儿,我在一旁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李叔走后,我对老爸说 :“爸,您以后别总是夸自己闺­女了,跟‘老王卖瓜’似的。”老妈也在一旁说“:你爸这人呢,什么都好,就是爱显摆,爱吹牛。你还记得吗,你们小时候考了好成绩,你爸保准儿宣传得‘地球人都知道’喽!”

没错,老爸一直都是这样“爱显摆”。记得小学时我考了班里­的第3名,发了一张奖状。老爸把我的奖状贴到屋­子里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家里来了人必定要­提醒人家看。别人当

然要客气地夸奖我一番,老爸便更加得意:“这次考了第3名,下次就该考第1名了!”我在旁边听了老爸的话,很不好意思,同时也觉得备受鼓舞。于是,我悄悄用功,下一次果真考了第1名。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我家翻盖新房子时,别人羡慕地说:“这3间新房子真气派啊!”老爸笑呵呵地说:“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过几年咱还要在村北盖­5间大瓦房呢!”老爸的话还真起了作用,几年后我们果然在村北­盖起了 5 间大瓦房。妹妹做小生意赚了些钱,美滋滋回家跟老爸报喜,老爸说 :“这是刚起步,将来咱还能开大超市呢!”这些话在当时听来,不过是老爸的“美好期待”,没想到,如今妹妹真的开了一家­大型超市,生意很好。

老妈总说老爸爱吹牛,可他很多次竟然“吹牛成真”,还真是有些奇妙。说起这些事,老爸笑着说:“我承认,我这个人是爱显摆,有点好事就喜欢跟别人­显摆下。但我从来不吹牛,你们想想,我说的那些话,哪些是胡说的?我每次都是实事求是,顺便‘展望未来’一下,并不是吹牛。”

老爸这样一说,我才明白,果真如此。我替老爸解释说:“我爸不是爱显摆,爱吹牛,他就是一种‘放大镜’思维,就喜欢把家里的好事放­大了看。”老爸觉得我一语中的,连忙说 :“对,对,我就是‘放大镜’思维,好事嘛,要放大了看!”老妈点点头,也认可老爸的“放大镜”思维, “你爸还真是这样,家里不好的事他转身就­忘了,好事都被他放大了。”

生活总是充满喜怒哀乐,但老爸只把欢喜事牢记­在心。老爸的“放大镜”思维,这些年里一直影响着我­们。他把家里的好事放大了­看,而且加上了美好期待,这样给他自己,也给我们每个人一种好­的心理暗示:我们的日子很好,而且会越来越好。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里总是充满正能量。

老爸的“放大镜思维”,也带给我们姐妹深远的­影响。我们也容易忽略生活中­消极的事,而放大那些美好幸福的­事。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