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高昌故城,风蚀的丝路“小长安”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为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本刊特介绍“一带一路”政策及文化、沿线地区及国家的人文­风情,助力“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文 / 白英

一位考古学家曾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建筑如果真是凝固的音­乐,浩浩一座高昌故城,则恰如时光遗落在苍茫­西域的一首古曲长调。断垣残壁间,凋敝荒寂中,隐隐有金戈铁马呐喊嘶­鸣,又盛放着汉唐恢弘雄浑­的精神花朵。自公元前1 世纪建高昌壁,到13世纪废弃,它是古丝绸路上千年沧­桑的见证。

地势高敞人庶昌盛

从吐鲁番市区向东南方­向出发,行不多远就一头扎进了《西游记》中记载的火焰山中,高昌故城就在火焰山下,一路黄土漫漫,沿途故道两侧的土墙民­居林立。午后半晌的太阳已经西­斜,空旷的古城笼罩在暖暖­的色调里,远远地,残垣断壁静穆在夕阳的­余晖下,放眼四望,满目皆是土墩败壁,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像石笋、像蘑菇、像蜂巢,怪诞荒凉如同一座魔鬼­之城。我的心猛然一缩,这就是历史记载中的千­年前极度繁华、恢宏的都城吗?

高昌故城建在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周边是今属吐鲁番市的­二堡乡和三堡乡,定居于此的是维吾尔族­人,维吾尔语中高昌故城称­为“亦都护城”,有“王城”的意思。这座历时千余年的都城,是目前西域留存最大的­故城遗址,在当时是四通八达的西­域首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门户,今天仍可以从其高耸的­城墙看出它旧日的雄风。正是由于故城地处吐鲁­番盆地平原中心,城高壕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军­事重镇,《北史·西域传》是这样说的 :“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为当时西汉王朝在此进­行屯田的部队

所建,称为高昌壁。《新唐书·高昌传》中记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4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统治的 140年间,历届“高昌王”均受中原正朝的册封,有的高昌王还娶朝廷公­主为妻。公元 640年唐朝统一高昌­后,在此置西州,下辖五县。公元9世纪末,漠北草原回骼汗国衰亡,西迁的一支在此建立了­回骼高昌国,疆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日吐鲁番盆地。到了13世纪中叶,高昌回鹘国为蒙古游牧­民族所灭,高昌城就此毁于一旦。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 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一座城池,几段往事。高昌城被废弃后,日益被蚕食垦成耕地,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历史无声地将所有的情­绪变成了沉默的故垒,默默地守望着这方土地。得惠于当地的土壤、粘结力强的干土和异常­干燥的气候,高昌没有完全夷为平地,反而成了丝绸古道上绝­妙的“天然博物馆”。1961 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高昌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的高昌,每一块残垣残土都价值­千金。

城垣遗址宛若长安

《西游记》里这样描述高昌故城的­繁华景象:“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玉石桥栏排巧兽,黄金台座列贤明。真个是神洲都会,天府瑶京。万里邦畿固,千年帝业隆。蛮夷拱服君恩远,海岳朝元圣会盈。御阶洁净,辇路清宁。酒肆歌声闹,花楼喜气生。未央宫外长春树,应许朝阳彩凤鸣。”走在高昌故城的土路上,不时有风迎面吹过来,许许多多的寺院、殿堂、高塔、佛完等建筑,仍轮廓清晰,历历可数,时光千年,古城当年的繁华盛景如­今依然依稀可见。

唐朝在拥有高昌城的绝­对控制权后,在这里大兴木土,把高昌城建设成了一个“小长安”。今天遗存的高昌故城,是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约 220万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当年城墙上共有­12重大铁门,分别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不同名号。外城城垣保存较为完整,城墙由夯土筑成,高大厚实,夯层厚8~12 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极清晰的夹棍眼。城墙外面还有马面、瓮城、壕沟等防御设施,其中西面靠北的城门保­存最为完好,东南和西南部分还可以­看出有寺院的遗址。内城居外城正中,平面呈南北长方形,以寺院建筑群为最多。宫城居全城最北部,还有几处残基,连接起来,可以看出是一座高达4 层的宫殿建筑遗址,从留存下的高大的

殿基可以看出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

“六街三市,货值通财,衣冠隆盛,人物繁华。”《西游记》中孙悟空对“王城”的判断,是依据城市的布局及人­物的形象。可以想象,在丝绸之路极尽繁华的­岁月,盛唐时的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来自波斯等地的商人将­本国的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带来此地,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茶叶等。高昌城那宽阔高大的城­门外,人来车往,马嘶驼吼,东来西往的使节、商旅、行人鱼贯入城;城内街道纵横,商肆骈列,熙熙攘攘的人群,皮肤各色、发式各异、服装斑斓……那是何等兴盛的一幅繁­华景象。而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座­偌大的城堡,就像一座美丽多姿的金­色孤岛,傲然屹立在戈壁瀚海之­上,显得格外迷人,是难得一见的另一番景­致。那残垣,那旧墟,有的如雄鸡劲唱,有的如双狮对峙,有的如虎踞深山,还有的如远征的驼队,冉冉地行进在万里沙疆,耳畔还响着那“叮当”“叮当”的驼铃声。

玄奘讲经书,写传奇

我们乘坐的电瓶车在一­个看似广场的地方停了­下来,踩着土黄色的泥砖地,绕着残墙断壁,我想象着故城昔日的繁­华,感受着故城今日的沧桑。来到内城,映入眼帘的是座气势非­凡的雄伟建筑,中央高大的方塔为巨大­的土板夯筑而成,犹如巨形烟囱耸立在蓝­天下,观察仅存的地下部分,可看到南、西、北三面有宽大的阶梯式­门道供出入,规模虽不大,但可推测到是宫殿遗址,当地人称为“可汗堡”。

故城外城东南角的寺院,尚存一座多边形的塔,佛寺两侧曾立着高大的­佛塔,院内正中有残存塔柱,而佛龛内则残存着菩萨­像和壁画。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约在公元6­世纪。不太远的地方,是个普通的“居民区”。建筑都是依地势而定。高的地方,挖地为墙,洞为屋,从地面向下掘成院落,就像陕北一带的窑洞;低的地方,采用土坯堆彻,垒土起墙,拱顶门窗……这些建筑形式,简便易行,冬暖夏凉,直到现在,吐鲁番地区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特色。

故城外城的西南角上还­有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寺院遗址,占地近 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可分辨出来。从建筑特征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其中,位于中心位置被称为“讲经堂”的高大圆形建筑,最为传奇,相传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公元629年( 唐贞观三年 ),29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 ( 今哈密 ),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奘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并与玄奘结为兄弟。麴文泰整日沐浴熏香,与玄奘议论佛法,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其恭敬之态传遍了高昌­全国。因玄奘西行探求真经的­信念无法动摇,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奘讲经 1个月后再走。这番感情,使玄奘感动不已,写信给麴文泰说:“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传奇故事。

忽然有欢快的音乐声传­来,我寻声而去,在一堵断墙的墙根下,泥砖地上铺着条毛毯,一个戴着鲜艳帽子的维­族汉子盘腿坐在毛毯上,酱红色的脸上露出了纯­朴的笑容,像极了我印象中的“阿凡提”。“阿凡提”的怀里抱着乐器,欢快的音乐声就从他的­指尖发出。优美的音乐响起,歌者、歌声与高昌故城的大地­是如此和谐,仿佛他们是一体的,令人有种穿越回旧日时­光的感觉。在国王的宫殿废墟,在玄奘讲经的法堂,在僧众云集的居所,我能想象到高昌国的繁­华和祥和,环视着在千年风沙、日月的侵袭刨剥下,正从大千自然中慢慢化­去的故城,心中真是感慨万千。此时的我,被这满眼的残垣断壁所­震惊,被这漫天席卷的黄沙所­迷惑,也被这夕阳里静静仰向­苍穹的城堡而消魂。

 ??  ??
 ??  ??
 ??  ??
 ?? 俯瞰高昌 ??
俯瞰高昌
 ??  ??
 ?? 弹唱的民间乐手 ??
弹唱的民间乐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