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参加户外活动,科学预防近视/白剑锋

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保护视力。

- 文 / 白剑峰编辑遐飞

今年以来,很多儿童青少年在家中­上网课,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专家认为,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手段。希望孩子们告别“宅生活”,增加户外活动,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儿童青少年居家上­网学习,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多,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要求儿童青少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视者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一项疫情防控期间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报告­显示: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超4个小时,超过七成的学生单次连­续用眼时间超45分钟,有超过四成的学生单次­连续用眼时间在2小时­以上。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报告显示,高达七成多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长低于60 分钟。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等8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还明确了8个部门防控­近视的职责和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指导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

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而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 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天都需要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长因年龄而异。其中,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所有活动都可以在室外­进行。因此,学校要强化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锻炼。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当前,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一­种大趋势,很多儿童青少年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和娱乐,近视防控难度加大。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需从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培养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自主健康行动;要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例如,上海市联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力量,建立了市、区、社区的医防衔接网络,实行了近视分级分诊和­转复诊的制度,至今已经为 200多万儿童青少年­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并通过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将“死档案”变成了“活档案”,能够有效衔接儿童眼健­康情况查询、宣教、筛查、转复诊和干预治疗。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希望各级政府切实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努力降低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