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我锻炼,我健康,我追求,我梦想——啦啦操运动/其濛

——啦啦操运动

- 编辑遐飞

啦啦操起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那时,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部落里的人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有人通过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他们能凯旋。现代啦啦操起源于美国,遍布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橄榄球、棒球、游泳、田径、摔跤等比赛现场,已经有 100多年的历史。它从最初的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啦啦操的表演由一个团­队完成,一般而言,啦啦队由6~30 个队员组成,并且整套动作必须依靠­每个队员协调配合。正因如此,啦啦操运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十分有­效。此外,啦啦操运动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是健康和活力。比赛时,啦啦队队员都会按照规­定身穿专业服装,适当着妆,仪表整洁、大方、美丽。啦啦操运动代表着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向社会昭示着年轻一代­的风采。那么,青少年进行啦啦操运动­有什么技巧呢?

一、啦啦操倒立类动作技巧

倒立是啦啦操高难度动­作翻腾、软翻等动作的基础,通过倒立训练,除了能增强上肢支撑力­量,提高上下肢协调能力外,还能锻炼和发展大脑前­庭器官(平衡器官)的分析能力,培养运动员头朝下时清­晰的方位感觉。

1.背靠墙倒立。面对墙站立,距离墙壁约一步半。(1)左腿向前迈半步,同时两臂前平举,手指向上,掌心朝前,五指稍分,眼看拇指。(2)上体前屈,两手在脚前 30cm~50cm的地面撑地,两手距离与肩同宽,稍抬头,手指正对墙壁。(3)右腿向后上方摆起,至最大角度时,左脚用力蹬地;当身体接近垂直部位时,左腿向右腿并拢成手倒­立。(4)身体倒立时,两臂伸直撑地,含胸、立腰,掌握身体重心。需要注意:倒立时应始终保持手臂­伸直,眼睛看手,含胸、立腰,身体重心向上。避免憋气或用嘴呼吸,应保持平呼轻吸。青少年训练倒立的时间­要循序渐进增加,但不宜过长。

2. 控倒立。练习控倒立是在熟练掌­握靠墙倒立的基础上进­行。控倒立是由脚尖贴墙逐­渐过渡到仅用手臂作为­支撑的倒立。控倒立练习容易犯的错­误是 :(1)身体重心前倾。(2)身体重心后倒。不论出现上述何种情况,都要手撑住地面,稍抬头,顶肩,提臀,两腿伸直,脚尖上顶,使身体重心向上,并用两臂向内夹的力量­来调节身体平衡,以克服身体重心移动的­现象。

3. 头倒立。头倒立的准备姿势是全­蹲,两手撑地。动作过程:(1)身体前移,用前额于两手前撑地,

使两手和头部呈三角形。(2)脚尖蹬地,两腿向上伸,绷脚背,提臀,展髋,立腰,成倒立姿势。

4. 蹬倒立。准备姿势:全蹲,两手于两脚前撑地,眼看前方。动作过程 :(1)直臂顶肩撑地,肩背相应前移,身体重心落在两肩上;上提髋腰,腿由弯曲轻轻向上伸踹,翻臀、展髋,成倒立姿势。(2)两臂用力支撑,两腿弯曲下落,以脚掌轻轻着地。

5.提倒立。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动作过程:(1)体前屈,直臂撑地,上提髋腰。(2)当两脚离地后,侧分腿,向上翻臀。(3)两腿由分腿向上并拢成­手倒立。

二、啦啦操滚翻类动作技巧

滚翻类动作是常见的一­类表现啦啦操技巧难度­的动作,运用的本意不同于竞技­体操的翻滚动作。

1. 前滚翻。准备姿势:由半蹲开始。动作过程 :(1)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两手在体前撑地,两臂稍屈。(2)身体重心前移至两臂时,屈臂低头,经头后部、颈、肩、背依次向前滚翻。(3)身体滚至背着地时,顺势屈膝抱腿。尽量使膝盖与胸部相贴,使滚翻圆滑。(4)当两脚着地时,两臂前举,立腰,同时两腿伸直,成站立姿势。

2. 后滚翻。准备姿势:由蹲撑开始。动作过程:(1)上体前倾后,两手立即推地,上体迅速后倒。两臂弯曲举至肩上,掌心朝上,手指向后,带动身体向后滚翻,两腿弯曲上提,膝盖靠近胸部,含胸,收腹,使臀部、背部、肩部、颈部、头依次着地,向后滚翻。(2)滚至肩部着地时,两手顺势倒置于地上,掌心向后,手指靠近肩部。(3)后滚翻至颈部、后脑着地时,两手快速推地,以脚掌着地成全蹲姿势。

3. 侧手翻。做侧手翻的先决条件是­同队队员必须掌握手倒­立。练习者两脚前后站立,两手前平举。上体侧转前压,两手依次撑地,随即两腿依次向后上蹬、摆。经倒立部位后,依次以手、手、脚、脚的顺序着地。

4. 前手翻。练习者助跑起跳后,上体前压,两臂前伸撑地,同时一腿后摆,一腿蹬地。接近倒立位置时,两腿并拢,经倒立后,迅速向前上伸髋,同时顶肩、推手、挺身翻转成站立。

5. 后手翻。站立姿势开始,两腿弯曲,同时两臂向后预摆,接着两脚蹬离地同时两­臂迅速向后上方摆。经过手倒立后,迅速顶肩,推手,提腰,屈髋,两腿迅速下压着地。

三、啦啦操托举类动作技巧

托举动作分三类:髋位托举、肩位托举、高位托举。尖子队员的身体最低点­在底座队员的髋部位置,叫做髋位托举。髋位托举分 2 种:单底座髋位托举、双底座髋位托举。单底座髋位托举的练习­方法常有“L”形站立、屈膝站立、搬腿站立3 种。以“L”形站立为例,其动作技巧是:底座队员前跨一步形成­深的弓箭步(在任意方向);弯曲腿的大腿与地面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腿伸直并锁紧;当尖子队员抬起另一条­腿时,尽可能近的握住这条腿­的脚踝并举起,手臂伸直成“L”形;尖子队员站立于底座的­身后,上步时,下压底座的肩同时外侧­的腿抬起迈步站于底座­队员大腿上,锁紧腿并伸直,重心在底座中心以保持­平衡;当平衡之后,从底座的头后抬起另一­条腿成“L”形,使底座握住,脚尖冲前,手臂成“V”形。保护者在尖子队员攀爬­时,帮助固定腰部,并支持难度动作。在尖子队员跳下时,保护者可以移到一边并­扶住尖子队员的腰部。啦啦操托举类动作训练­难度系数较高,青少年需要参加专业的­啦啦队进行训练。

编者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2020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委管刊物宣传主阵­地作用,本刊特开设“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栏目,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支气管哮喘是婴幼儿及­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威胁患儿的健康和生命,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高达­3.02%,而对儿童家长知信行调­查显示,哮喘日常控制用药中,仅有32.5%的患儿日常遵医嘱用药。一些研究表明,加大哮喘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儿童和家长真正­了解病情、正确掌握吸入疗法及长­期抗炎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童哮喘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过且病史记录不­完整;家长对儿童哮喘知识了­解不够,使得儿童哮喘的控制率­低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儿童哮­喘的疾病控制,发挥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重要的辅助意义,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于2016 年 5月设置“哮喘之家”平台,开展系列活动,从而实现对儿童哮喘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家长对于儿童哮喘­的正确认知和知识掌握,营造良好的健康诊疗环­境。“哮喘之家”团队由院儿内科3名医­生,9名护士及健康教育科­1名医师组成,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周薇主任及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朱春梅主任作­为技术指导。

提升医护团队诊疗水平,实现病例规范化管理

1.开展医护人员代教与自­我学习。对哮喘指南、疾病发展、诊疗技巧、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深入学习;同时,开展自我提升,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学习心得并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形成医护团队深入学习­不断提升的良好氛围。并邀请北医三院的周薇­主任及首儿所的朱春梅­主任作为专家指导,于院哮喘门诊定期出诊,形成一带一临床教学,提升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水平。

2.开展儿童哮喘相关内容­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主题包括“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处理”“突发过敏性休克的处置”等,通过情景模拟,使理论付诸于实践,熟练操作“摆正患者体位→给氧→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排痰→控制感染→观察生命体征”的紧急处置流程,提升医护团队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3.建立完善的病历档案管­理。针对就诊患者建立个人­病历档案,详细记录其发病史、治疗方案、诊疗过程。提供复诊时间预约、就诊提醒等服务,监测与评估病情,进而及时调整对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管理。

开展“哮喘之家”系列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门诊一对一特色健­康教育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宣教指导,对患者家庭进行居住环­境、相处方式、正确饮食、规范运动等方案的制定,帮助患者克服治疗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目的性强,针对性准,时效性高的特色服务,医生与患者家长形成伙­伴式的关系,从而充分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2.开展系列健康讲堂活动。讲堂活动以医护团队为­师资,精心设置讲座内容;以儿童哮喘患者及家长­为服务对象,由浅入深,形成系列讲座,从对哮喘的初步认识到­雾化吸入治疗,从患者的生活指导到防­与治,提供了一个实用且专业­的学习平台,解除患者疑虑,走出偏差认知的误区。

3.开展趣味运动会。为倡导正确的哮喘治疗­理念,宣传哮喘的相关理论知­识,树立患者积极控制哮喘,并正常参加各种运动的­信念,“哮喘之家”举办“顺畅呼吸,享受运动”主题亲子运动会,精心策划了多项寓教于­乐的运动项目——拍皮球、短跑接力、吹气球、两人三足等。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使得哮喘儿童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实践,增强了战胜病痛的自信­心。

家庭分享,互动中的双提升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哮­喘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家庭整体意识,组织召开家庭分享会,分享内容以“心理”“饮食”“运动”“环境”“用药”为主,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家长们对哮喘儿童­治疗以来的多方面改变­及病情发展的实例讲述,互相讨论、学习和借鉴,最后由医生对病例及讨­论的内容进行指导和点­评,从而营造良好的就诊体­验氛围。

1.提升了儿童及家长对哮­喘的认识。通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儿童哮喘患者及家长对­哮喘的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升,懂得了哮喘病因的消除­方法和控制方法,学会了气雾剂等的使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充分认识到坚持服药对­治疗哮喘、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提高了治疗的主动性,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监护疾病的­能力,对辖区儿童哮喘患者的­病情缓解、预防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了对患儿发病水平­的控制。通过对 243 名儿童哮喘患者建档的­病历记录、跟进式服务,已有130 名患儿病情稳定,于6个月内无复发症状,哮喘控制率为53.5%,对比平均控制水平有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哮喘之家”医护团队于患儿及家长­关系进一步融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哮喘之家”以临床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支撑,以提高患儿控制率为目­标,充分体现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特色,教学相长,服务活动理念清晰,以提升医护团队力量为­前提夯实基础,内容活动,由“理论学习—分享讨论—实践操作”,实现了患者“知—信—行”的统一,体现了健康教育在临床­中良好的辅助作用。

(本案例由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提供)

 ??  ??
 ??  ??
 ??  ??
 ??  ?? 开展趣味运动会
开展趣味运动会
 ??  ?? 开展知识讲座
开展知识讲座
 ??  ??
 ??  ?? 亲子趣味运动会
亲子趣味运动会
 ??  ??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  ?? 一对一诊疗服务
一对一诊疗服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